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怎么可以错过历史文物讲解(历史文物讲解稿)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新华网 | 作者 马若虎“约不到,完全约不到。我抢到票就去看那个讲解,已经没有了,得提前一个星期……”这是暑假刚开始,一位家长讲述的预约博物馆馆

怎么可以错过历史文物讲解(历史文物讲解稿)

 

新华网 | 作者 马若虎“约不到,完全约不到。我抢到票就去看那个讲解,已经没有了,得提前一个星期……”这是暑假刚开始,一位家长讲述的预约博物馆馆方讲解的经历。

这个暑期,随着博物馆参观热“爆表”,游客对博物馆讲解的需求也急剧攀升但馆方讲解资源毕竟有限,于是,购买所谓的社会讲解服务就成为另一种选择然而有的社会讲解却很不靠谱:有的讲解员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甚至说“考古和盗墓都是一样的”;有的大谈秘闻、传说、野史,未经考证的内容张口就说;有的介绍文物时乱说一气,连名字都念错……。

为了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优化参观体验,有些博物馆开始为讲解立规矩前不久,国家博物馆发布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通知称,未经馆方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赞成:“一些信口开河的‘野导’,是该好好管管”戏说历史,甚至瞎说历史,会带来不良导向和社会影响,尤其对孩子来说,更容易造成历史常识和认知的偏差历史不容戏说同时,博物馆如何更好满足激增的讲解需求,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实际上,对非馆方讲解应辩证来看虽然馆外讲解员参差不齐,但民间也不乏对文物展品、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爱好者而参观者的讲解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有人喜欢听网红讲解,有人喜欢听专家教授讲解……博物馆可善用这些社会讲解力量,灵活吸纳民间讲解高手,缓解多元化需求下的“讲解员荒”,与公众加强互动、双向奔赴。

善用的前提,是把好准入关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讲解员的规范管理,通过设立一定的门槛,让能讲、善讲的社会讲解力量依法依规发挥辅助性作用另外,有的博物馆探索运用数字讲解等智慧化手段,充实讲解资源,创新讲解形式,让讲解有趣味,让公众听得懂、喜欢听。

可以将这些好经验好做法推而广之该禁的禁彻底,该跟上的服务要跟上。希望博物馆讲解丰富起来,帮大家“深读”文物、了解历史,呵护好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向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