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历史教学园地初中号(中考历史教学园地)
东平四中的前世今缘文/徐军东平四中的前世今缘
【编者按】徐军.接山镇中学校长,继往开来,东平四中的传承者,他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样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绩斐然的学校辉煌在延续,他感谢接山镇中学全体教职工和历届师生的努力,感谢老领导老校友的支持,他坚信明天会更美好……
1987年7月,中师毕业,我走进接山中学(原东平四中)工作,到今天已三十有二年矣三十多年来,我见证了接山中学的发展,也从珍贵的档案资料中、从老领导、老校友的访谈中、从乡间百姓的津津乐道中了解了她的过去,为她过去的成就而自豪,为她的现在的辉煌而骄傲。
东平四中,历经风雨六十载,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光辉历程1957年,学校创建招生,当时招初中,后因行政区划的缘故,一段时间曾称平阴四中1968年,招收高中一级;1966——1969年,因文革停止招生;1970年,招收高中二级。
1980年,重新开始招收初中;初、高中并行1986年9月,东平教育改革,学校划归接山乡管理,始称东平县接山中学1988年7月,合并原接山联中,学校办学规模扩大1991年,高中停止招生,原高一、高二学生分流到东平一中及东平三中,学校改为乡镇初中。
1994年7月合并原中套联中,1997年7月,合并原鄣城联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因接山乡和张河桥乡合并为接山乡,学校始称接山乡第一中学2002年,因接山乡改为接山镇,学校始称东平县接山镇第一中学。
2016年7月,因接山镇第二中学改为接山镇张河桥小学,全镇只设一处初中,故学校更名为现在的接山镇中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山东省港澳办主任刘渊、留美医学博士于保法,以及大批的市县领导及其众多的企业家等。
学校因这些校友而闻名遐迩,学校师生以这些校友而骄傲自豪2007年7月,我从接山镇第二中学调配到接山镇第一中学上任我深知担任这样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传统光荣、成绩斐然的学校校长,责任更重大、使命更光荣。
在新形势下,学校秉承“快乐展示、高效课堂、提高素质、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服务学生一生”教育原则,以人为本,民主治校;健全制度,规范立校;情感激励,和谐兴校;科研创新,质量强校,使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
几经变迁,学校现占地147亩,建筑面积15720平方米自2011年以来,政府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进行硬件建设,建设了综合楼、新教学楼、塑胶操场、篮球场及排球场、更换了原教学楼门窗、整修了楼北主路;另外,投资6万多元的运动场主席台、投资10多万元多功报告厅也已投入使用。
现在教学设备齐全,藏书资料丰富,田径场、篮球场、实验室仪器室均达到国家一类学校标准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213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62人、专科16人;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人,一级教师38人、二级教师29人、未定职级6人;“泰山名校长”1人,“泰山名师”2人,“泰山教坛英才”4人,“泰山新星”2人,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2人,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13人,市教学能手1人,县人才递进工程17人,县教学能手、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60余人次。
2015年12月,在“泰安市教育信息化巡演活动”中,接受了市领导、专家和全市教育同仁的检阅,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我撰写的关于课堂教学的经验介绍——《“云端”放歌竞风流》一文发表在教育部主办的2016年第1期《未来教育家》杂志上。
学校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先后开发了校本课程《古韵接山》、《戴坝风》和《追汶》学校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组建了篮球队、田径队、美术兴趣小组、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社、文学社等活动社团,出版了《戴坝风》文学刊物、开通了“悦声“广播。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组织工作先进单位、泰安市规范化学校,泰安市课程与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泰安市教学创新学校、泰安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网站被评为泰安市十佳教育教学网站,学校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县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
2014年中考,学校教学成绩位居全县乡镇中学第二名,创历史最佳,被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嘉奖表彰;从2015年至今,学校综合考核成绩始终名列全县前茅,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质量强校、教学管理名校,2018年,因中考成绩优异,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中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突出学校、被授予中考成绩突出贡献奖。
学校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级领导、各位校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不少校友心系母校,慷慨解囊,鼎力相助2013年,九级校友栗宜全,捐助10万元,建设一尊孔子塑像,并亲自撰写碑文,勉励师生自强不息,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栗宜全致富不忘本多年来,他积极投身各项公益活动,回报社会,对家乡更是关爱有加从2010年起,每年春节给前口头村79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孝敬老人基金,每人500元,年年如此 从小酷爱读书、敬仰老师的他,最为牵挂的除了他的老家之外就是母校了。
2017年,为让家乡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捐资购买了25台电脑,200套课外书籍供学生们使用当他得知部分学生因家庭困难而造成辍学时感到非常心酸,于是他决定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奖励教学有贡献的教师、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家庭有困难的教师。
2017年,99级校友刘盛鹏,捐资10万元,配套建设了一个多功能会议室,购置四尊名人塑像置于校园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爱有多远,梦想就能行多远2017年秋季刘盛鹏回家探亲,顺路到接山镇中学(原东平四中)看看。
当他看到偌大的校园文化气息不够浓厚时,就提议学校领导:能否雕塑一些思想家、教育家的塑像,用来教育师生、激励后人?于是,他自筹资金3万元为学校捐赠了4尊名人像,放置于教学楼、综合楼前,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
2018年,他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又筹措资金10多万元,在 综合楼三楼建设了120座、功能齐全的大会议室,该会议室现已成为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举办大型会议的重要场所,为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优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牛之营,原泰安市党史办主任,东平四中高中一级一班学生多少年来,他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一直想着把党史讲给母校的小同学们听2019年4月,他和他的同学们来了,带来了他珍藏的也是他主编和参编的《中国共产党泰安历史》、《泰安市中共党史人物名录》、《泰安市抗日斗争故事》、《泰安史话》、《徂徕山起义》等50多册党史材料。
这些书籍无比珍贵,能让我们详细了解泰安地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革命成功的历程,告诫后生学子不忘初心、铭记历史、开拓进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校友芦景申带来了他写的《黄山情缘》和他整理的《与病魔同行》2本书。
郭克房等28位校友十分关心母校孩子的成长,为母校捐赠了六台电子琴
留美博士于保法倡导编纂《母校情怀》一书,预出资十万元结集出版,将填补东平四中没有校史的空白,以歌颂母校、回忆讲述老师和同学的校园故事为主,传承优良校风,启迪后来者于保法博士带领我们要完成老校前辈们和当下新生代都想达到的心愿,一部集校史校志于一体的传世读本,将跃然于世。
深情感谢老校友于保法博士,为我们提供了展示母校老四中和接山镇中学的平台,给了校友们创建了吐露心声的园地,为此我代表全体教职工感谢于保法博士和《母校情怀》编委会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东平四中,她虽诞生于穷乡僻壤,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她却锲而不舍、顽强前行、茁壮成长、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是东平教育的一座丰碑,我为在东平四中工作感到骄傲,为能为东平四中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自豪。
“江平潮野阔,月涌大江流”。我相信,有各位领导和校友们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学校一定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创学校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徐军,接山镇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泰山名校长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段振业先生的热心收征与精心编撰 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夏日安康,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官网)
记者从国家档案局了解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4日起面向个人开放预约,社会观众可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皇史宬”微信公…
-
原创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照片官网)
开展文物调查,全面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现状,是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及利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手段。…
- 新鲜出炉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档案馆官网)
- 满满干货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知识竞赛官网)
- 学会了吗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研究院官网)
- 快来看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地图网官网)
- 手机经典台词(手机电视剧经典台词)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