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满满干货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简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博物馆工作指南》连载(4)博物馆概览-博物馆简史(李飞执笔)

满满干货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简介)

 

编者按:《博物馆工作指南》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业内广泛好评,为惠及更多博物馆同行,经编著出版单位授权,《文博圈》《博物馆圈》《文博读书会》微信公众号进行全书公益连载,每日一更图书简介和目录详见文末,若想先睹为快,可点击文末购书链接。

《博物馆工作指南》公益连载系列(5)博物馆概览博物馆简史—李飞执笔—一、中外博物馆定义的演进二、世界博物馆发展简史三、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史三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史汉语“博物院”一词,目前所见最早出现于 1838 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所著《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一书,指的就是美国费城自然科学学会附属的“museum”。

所以汉语“博物院”一词诞生之初,“博”的这个“物”,就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但汉语的“物”含义又很宽泛,几乎所有非“人”的物品,皆可用“物”来替代,这也造成了今天中国“博物馆”含义模糊、指代不精确, 比如很多地方建立了“某某博物馆”,但只收藏历史文物,观众进去后发现除了历史文物,动物、植物、矿物和别的工艺制造品都没有,这样的“博物馆”其实名不副实,改为“某某历史博物馆”方名正言顺。

图 4 1838 年出版的《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书中出现“博物院”一词,可能是该词的最早出处19 世纪的欧洲,以“日不落帝国”英国为代表,科技发达,技术进步,加上资本主义制度需要占领原材料产地和销售市场,西方势力几乎席卷全球。

在历史浪潮中,诞生于欧洲的“museum”这个社会机构,也被介绍和移植到中国那个时期也有远游海外目睹“museum”的中国人,他们深刻认识到“museum”的重要性,如王韬游览大英博物馆后在《漫游随录》中写道:。

盖人限于方域,阻于时代,足迹不能遍历五洲,见闻不能追及千古,虽读书知有是物,究未得一睹形象,故有遇之于目而仍不知为何名者今博采旁搜,综括万汇,悉备一庐,于礼拜一、三、五日启门,纵令士庶往观, 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用意不亦深哉?。

意思是说,博物馆收集了古代文物和来自五洲的各类物品,让士人和庶民自由观看,与书上的知识相互参照,民众知识由此扩展,这才是建立博物馆的深意概括说来,“museum”的作用就是教育民众,为国育才对于不能踏出国门的广大中国人而言,国内也有一些博物馆的例子。

在 19 世纪的中国,澳门、上海、香港、青州等地都出现了由外国传教士、外国商人或外国学会创设的博物馆如 1829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在澳门设立澳门英国博物馆(British Museum in Macao);1872 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韩伯禄在上海创办徐家汇博物馆,收藏长江中下游动植物标本;1874 年英国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在上海创办亚洲文会博物馆,收藏中国境内的鸟类、兽类、爬虫类等标本,也涉及一些古物和艺术品。

这种类型的博物馆进入 20 世纪后依然有所延续这些博物馆虽在中国境内, 创办主体却不是中国人或中国机构,经费不来自中国,人员不来自中国,只是藏品源于中国而已此类博物馆,可看作西方博物馆的分支和衍生,它们一方面为西方了解中国的自然和历史知识提供了实物资料,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为当时有限地参观过这些博物馆的中国士大夫打开了一扇窗口,让他们知道在西方还有这么一种“博学有方”的机构。

1900 年庚子之变后,清朝政府决心变法图强,实行新政,一时之间,如教育品陈列馆、考工厂、劝工陈列所、商品陈列所、农事试验场(万牲园)等纷纷开办,旨在用公开陈列实物的方式推动中国现代教育、工业、商业和农业发展,培育专业人才,由此开启了中国后世学校博物馆、商业展览馆、工业博览馆、农业博物馆、国货陈列馆、教育专题博物馆、动物园等多类型博物馆的先河。

图 5 南通博物苑苑景今天认为是中国人自办最早的公共博物馆——1905 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和中国最早的私人博物馆——由直隶总督端方于 1910 年创办的陶斋博物馆,都在这个阶段出现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延续了清末新政的思路,在教育部内设立社会教育司, 负责全国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动植物园事业。

1912 年,教育部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设建立了国立历史博物馆,以接收的太学器皿等文物为馆藏1914 年,内政部将清廷奉天、热河两地行宫的部分古物运到紫禁城的武英殿、文华殿,建成古物陈列所,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以帝王宫苑和皇室收藏开设的博物馆,首开皇室收藏和宫殿社会化的先例。

1915 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博物馆类型增多,如 1915 年北京卫生陈列所、1916 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馆、1916 年保定教育博物院、1918 年江西省立教育博物馆、1919 年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1925 年江西省立科学博物馆、1927 年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等。

这一时期博物馆的特点是多为官办的专题类博物馆1925 年10 月10 日,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博物馆史上的一件大事,开放当天,北京城内“万人空巷,咸欲乘此国庆佳节,以一窥此数千年神秘之蕴藏”然而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展览,多为青铜瓷玉等历史古物,或珐

琅、珠宝、书画等皇室收藏的艺术品,缺乏博物学和工艺美术方面的收藏和展示,当时已有人指出“故宫博物院”名不副实,改成“故宫历史博物院”较为贴切1928—1936 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中国博物馆迎来发展黄金期。

各地陆续兴建博物馆,如 1927 年河南博物馆、1928 年兰州市立博物馆,1929 年广州市立博物院、1929 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1930 年天津美术馆、1934 年广西省立博物馆以及 1937 年

上海市立博物馆等中央政府亦筹备设立国家博物馆,1933 年成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下设自然、人文、工艺三馆这一阶段因博物馆数量众多,全国达到近百所,1935 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协会,以“研究博物馆。

学术,发展博物馆事业,并谋博物馆之互助”为宗旨,调查编行《中国博物馆一览》, 编辑出版《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博物馆协会组织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大量博物馆内迁或关闭,中国博物馆发展黄金期由此中断,抗战胜利后不久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因时局不宁,博物馆事业难有起色。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中央政府重视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博物馆事业,使博物馆成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专门管理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事业1951 年。

文化部《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指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并且强调“博物馆事业仍应以改造原有的为主,仅在个别有条件地区,得筹建新的博物馆”。

此后大批省(大区)级地志性博物馆和专题纪念馆等先后建成,如 1949 年东北博物馆、沈阳故宫陈列所,1950 年西南博物院、上海鲁迅纪念馆,1952 年上海博物馆等,1956 年山东博物馆完成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历史发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三部分内容的地志性基本陈列,成为全国第一家地志性省级博物馆。

1966-1976年间,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基本停滞,很多博物馆被迫关闭, 或撤去展览1978 年改革开放之后,文化事业领域内全面拨乱反正,中国博物馆迎来又一个快速增长期从改革开放至今的 40 多年中,全国博物馆在数量、类型、分布、创办主体方面,呈现出多元井喷的特点。

1988 年统计全国文化系统共有博物馆903 家,截至 2021 年,全国备案博物馆 6183 家,总数排名全球前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 5605 家,占比高达 90% 以上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有 1200 多家,覆盖面广、类型全面、体系多元、便于人民群众随时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已基本形成。

从历史上看,博物馆的本质,是私人收藏社会化、公开化的结果,所以对于博物馆而言,收藏是最为核心的业务,没有收藏,或不进行收藏,馆舍修得很大、很气派,也不能称为“博物馆”,因为无“物”可博而现代博物馆的核心特征,无论 “museum”在西方,还是“博物馆”在中国,均强调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自然类标本和与人类有关的历史文物、工艺美术品实物,以举办展览等方式为公众和社会服务的常设的非营利性机构。

由此可见贯穿于“藏品公开”“服务公众”的公共意识,是博物馆的核心特征,若丧失了这种公共性,博物馆也就倒退回文艺复兴时期,沦 为仅供私人赏玩的“奇珍室”在当代中国,创办博物馆的主体可以是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单位或者私人,都需在相关管理机构登记核准。

对于博物馆的定名,尤其值得注意,严格说来, 必须要同时包括自然类(博物学)藏品和有关人类活动的历史文物等,才能称为“博物馆”,如只收藏了历史文物,不妨直接命名为“历史博物馆”,走专题性博物馆发展之路,如此方名正言顺,名实相副。

要之,“博物馆”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极 具开拓性的概念,凡是公藏、公开、为社会公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常设展示 机构,都可纳入“博物馆”的范畴深圳博物馆 李飞执笔(@文博圈注:截至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

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达1209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8%)明天连载:博物馆行业概况一、世界博物馆行业概况

《博物馆工作指南》简介《博物馆工作指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策划、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组织编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资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邀请广东博物馆行业专家、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撰写,历经两年时间,最终付梓。

该书主要包括“博物馆概览”“博物馆筹建”“博物馆运营”“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发展”和“博物馆案例”等6大部分,共63个篇章该书针对当前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博物馆创办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求,为博物馆举办者普及行业基本知识,指明办馆步骤,介绍博物馆运营管理模式,并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分析。

该书融汇了博物馆学前沿理论及行业最新实践成果,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适用于博物馆举办者、博物馆从业人员以及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公众等各类读者和受众群体的博物馆工作手册《博物馆工作指南》目录

博物馆概览博物馆简史博物馆行业概况博物馆行业规则博物馆社会联系博物馆扶持政策博物馆筹建博物馆定位博物馆命名博物馆成本测算博物馆馆长选任博物馆团队组建博物馆建馆规划博物馆建筑设计博物馆工程管理博物馆设立手续

博物馆运营博物馆运营概述博物馆藏品征集博物馆当代物证征藏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藏品保护博物馆学术研究博物馆展览内容设计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博物馆展览工程实施博物馆展览传播推广博物馆精品展览策划博物馆入境展览筹备

博物馆出境展览筹备博物馆展览照明博物馆展品说明牌博物馆标识系统博物馆公众服务博物馆观众研究博物馆教育博物馆讲解博物馆宣传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智能建筑博物馆数字藏品博物馆文创基础博物馆文创实践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员工管理

博物馆部门设置博物馆财务管理博物馆物业管理博物馆安全防范博物馆消防管理博物馆节能管理博物馆发展博物馆理事会博物馆基金会博物馆志愿者博物馆慈善组织认定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定级博物馆代际传承博物馆社会传承博物馆案例

如何举办科学类博物馆如何举办文物类博物馆如何举办艺术类博物馆如何举办金融类博物馆如何举办遗址类博物馆如何举办纪念类博物馆如何举办国企类博物馆如何举办商业类博物馆购买方式

往期阅读《博物馆工作指南》开始连载!《博物馆工作指南》前言中外博物馆定义的演进世界博物馆发展简史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