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中国历史十大忠臣排行榜(中国历史十大帝王排行榜)
古代历史上不是作为一个忠臣就能够得到一个好下场的,纵观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大臣,他们忠心为国,可是到头来却没能得到一个好下场,本文就跟大家一起
古代历史上不是作为一个忠臣就能够得到一个好下场的,纵观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大臣,他们忠心为国,可是到头来却没能得到一个好下场,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10位这样的历史人物1、比干比干是商朝宗室大臣,他是商王帝乙。
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叔,帝乙临终之际,比干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比干从政40多年,敢于直言劝谏,为民请命,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在小说中他因直谏纣王被挖心而死。
比干2、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后,为了恢复祖上的霸业在国内发布了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商鞅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直奔秦国,与秦孝公酣畅淋漓的谈了一次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国内积极施行变法,秦国在他们君臣的努力之下逐渐强大起来,开始东出与魏国作战并抢占了魏国大片的土地,商鞅因功。
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商鞅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也失去了背后的靠山,因为他的变法触动了秦国贵族的利益,所以在孝公去世后,这些人联合起来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不得不逃跑回到封地后,商鞅不得已与秦惠文王派去的秦军交战,作战失败后被杀,。
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王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商鞅虽然被杀,但是他所实行的变法保留了下来,秦国在此基础上逐渐变得强大,到秦始皇嬴政时灭掉六国,统一天下3、李牧李牧是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与白起。
、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曾长期在北部边境抵御匈奴,赵破匈奴之战显示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后来李牧被派到西部边境抵御秦军,在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获得了武安君的封号由于李牧的存在,秦国几次攻打赵国都没能成功,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再次率领秦军攻打赵国,他深知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就不能速胜,于是王翦使用反间计,重金贿赂。
赵王迁的近臣郭开。
李牧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葱和齐人投奔过来的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一直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李牧一死,加上之前已经被郭开逼走的廉颇,赵国也没有名将可用,前228年秦军攻入赵国,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这也应了那句话“李牧死,赵国亡”4、晁错晁错是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大臣,景帝时期官至御史大夫晁错在汉初的社会发展中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他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增加了农业生产,振兴了西汉的经济。
汉景帝继位后,晁错受到景帝的青睐,多次单独受到景帝的接见,议论国家大事,景帝对他言听计从,宠信程度超过了九卿,许多法令是经他的手修改订立的鉴于当时各地诸侯的所作所为,晁错向景帝再次陈述诸侯的罪过,请求削减封地,收回旁郡,提议削藩。
然而他的这些建议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
晁错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变故,汉景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便问计于曾在吴国当过丞相的袁盎,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晁错,恢复原来封地;只要斩晁错,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国,恢复被削夺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乱,兵不血刃。
”景帝默然良久,决定牺牲晁错以换取诸侯退兵于是在汉景帝的允许下晁错被腰斩于市,然而晁错之死并没有平息七国之乱,七国还是发兵向长安进发,最终在周亚夫等人的合力之下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回头看晁错白死了5、檀道济。
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深受宋武帝刘裕的信任,他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宋文帝继位后,檀道济因拥立之功进号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赏给鼓吹乐队一部,进封为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户此后多年,檀道济一直在抗魏前线,可以说是刘宋对抗北魏的前线总指挥,后因功升任。
司空,持节、常侍、都督、刺史并如故。
檀道济因檀道济是刘宋的开国功臣,威望非常高,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很有才气宋文帝刘义隆晚年多病,彭城王刘义康曾提醒宋文帝:如果他驾崩,檀道济将不可控制,就像谢晦一样为此宋文帝也开始不断地猜忌檀道济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将檀道济召到京城并将其逮捕,他的几个儿子也都被捕,最终檀道济一家全部被杀。
宋文帝就这样毁掉了自己的长城可怜一代名将就因为皇帝的猜忌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6、岳飞岳飞,今河南汤阴人,从20岁开始,先后四次从军,早年在刘韐(gé)麾下当“敢战士”,北宋灭亡后岳飞到宗泽手下当差,宗泽去世后,岳飞开始自己逐渐领兵作战。
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
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岳飞自20岁从军开始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他带出来的岳家军成为南宋朝廷抗击金军的一支主要力量然而就在岳飞准备直捣黄龙府的时候,主张求和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以十二道金牌催他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入狱,绍兴十二年,岳飞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被杀害,终年39岁。
7、方孝孺方孝孺是明朝初年的大儒,博学多识,然而在朱元璋的洪武年间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即遵照朱元璋的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然而当时建文帝急于削藩,由此引发了朱棣起兵叛乱,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帝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
方孝孺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杀害于南京聚宝门外方孝孺临死之前大骂朱棣一顿,引得朱棣大怒,下令诛了他的十族。
8、解缙解缙是明朝初年的大才子,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官,三年后辞官归隐,回到家乡朱棣靖难成功登上皇位后,解缙进入内阁,担任首辅,参预机务不久朱棣下令重修《太祖实录》,解缙任总裁官,次年解缙又奉命纂修《永乐大典》。
解缙永乐五年(1407年)解缙因立储等事被出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旋改交趾,督化州永乐九年(1411年)以“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捕入狱永乐十三年正月,解缙被锦衣卫老大纪纲用酒灌醉,埋在雪中致死,终年四十七岁。
9、于谦这个于谦可不是郭德纲的搭档于谦,而是为大明朝续命两百年的于谦于谦在永乐十九年进士及第,宣德元年(1426年)跟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明英宗时,于谦入京觐见英宗,因为没有向权宦王振行礼,遭诬陷下狱,后来在两京百姓、大臣以及藩王的力请下才得以复任。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结果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这对整个明朝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于谦当时很多大臣建议南迁,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后,于谦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由拒绝为也先开城门,因而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于谦为官清廉,以身许国,可是她为人刚直,因而也得罪了不少同僚,遭到众人的记恨明英宗复辟后,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在明英宗的允许下,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斩首,史载:天下冤之!。
10、袁崇焕袁崇焕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考中进士,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但因为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后官至兵部尚书
兼右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犯。
袁崇焕崇祯帝继位后袁崇焕得以重新启用,于崇祯二年(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终年46岁,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快来看中国历史十大忠臣排行榜(中国历史十大帝王排行榜)
古代历史上不是作为一个忠臣就能够得到一个好下场的,纵观历朝历代,总有那么一些大臣,他们忠心为国,可是到头来却没能得到一个好下场,本…
-
干货分享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中国历史百人斩猛将)
我国历史上千五千年,至今仍在继续,放眼世界无人能及,这就是我们的底蕴和财富。在我国历史上,能人异世那是数不胜数,尤其是那些猛将,很多…
- 这样也行?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中国历史100猛将)
- 干货满满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中国历史十大猛将都有谁)
- 越早知道越好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中国历史十大猛将排名 百度网盘)
- 学会了吗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中国历史十大猛将武功排名)
- 干货分享中国历史上十大帝国(帝国化叙事解释不了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