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墙裂推荐国外承认中国历史有多少年(世界承认的中国历史多少年)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讲到文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什么是文化。他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

墙裂推荐国外承认中国历史有多少年(世界承认的中国历史多少年)

 

#古籍里的历史#

讲到文化,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什么是文化恩格斯在马克思去世以后,在马克思墓前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他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这也告诉我们,文化是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在长期的生存、生活、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物质精神财富。

其中的个体就是具体的文化,而总体就是文明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对我们自己文明的自信我们讲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自信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不是具体到我们文明中的每一项,也不因为我们讲文化自信,就必须要肯定我们自己的每一项具体文化都一定是最先进的,或者认为我们的每一项具体文化都必须是最好的。

文化自信,是对整体而言的那么,什么是中华文明?那就是中华民族在以往的5000多年里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明真有5000年历史吗?关于中华文明有5000多年的历史,曾有人提出过疑问因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都能找到反映其历史长度的物证,但中华文明除了后人的记载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找不到能够证明5000年文明的实物。

于是,我们下决心组织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多年的考察研究,有了明确的结论第一个结论就是,大约5800年以前,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像浙江余杭的河姆渡、山西襄汾的陶寺、陕西神木的石峁等,都出现了文明的迹象。

从5300年前开始,各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大约3800年前,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以河南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这样就很清楚了,我们的文明实际上不止5000年。

那些建筑都在地下了,但可以把它们发掘出来;尽管表面没有了,但可以清楚看到哪些地方是夯土、墙基、柱础、建筑物、道路、城墙、作坊、祭祀场所、墓葬、堤防等,还可能找到石器、工具、工艺品、陶器、玉器、青铜器、陪葬品、祭祀用品、甲骨文等,并用碳-14的办法断定它的时间。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总面积达400万平方米,里面有街道、公共建筑、宫殿、作坊、祭祀场所等,还发现了高等级的墓葬,有大量的陪葬品这证明生活在这一区域的人不仅具备了相当强大的生产能力,还出现了阶层的分化阶层分化是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个工程的成果公布后,基本就没有争议了,充分证明中华文明有5000年的历史而且,这还只是一个下限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想这个时间肯定还会提前第二个结论就是,中华文明在形成的过程中广泛吸收了外来文明的影响比如,小麦最早是巴比伦人将其驯化的,成为人类能够栽培的粮食作物。

这倒并不是说巴比伦人比中华民族的祖先要高明,而是由自然条件所决定的地球上野生作物很多,但能够被人类驯化成为粮食作物的不超过20种,大多数都分布在地中海式气候地带地中海式气候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冬天不是很冷,且降水比较充沛。

中国本土最早驯化的,北方是小米、大豆,南方是水稻水稻淀粉含量高,但栽培条件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水和平整的土地相对来讲,小麦的栽培条件比较简单,且蛋白质含量很高所以,小麦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后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在夏朝以前都是“公天下”,部落首领用推举或其他方法产生从大禹的儿子开始变成世袭了,这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掌握了更大的权力这个权力,很大程度上就来自农业生产,来自大规模推广小麦后产生的物质财富基础。

再举个例子,青铜并不是天然的,而是要在铜里面加上一定比例的锡,有的还要加一点铅在古代巴比伦、今天伊拉克这一带发现的青铜器时间,比我们发现的青铜器时间更早但是,我们的先人并不是简单接受人家的技术、知识,而是有自己的创新。

比如,青铜在巴比伦主要是用来作为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到了中国慢慢地变成用来制造礼器我们讲古代礼乐文明,这个“礼”体现在什么地方?其中之一就体现在用青铜铸造的器物上它代表一定的等级、一定的地位、一定的礼仪制度。

“鼎”最早是用陶土捏的,用来盛放食物青铜器来了,出现了三个脚的青铜鼎这个时候,它就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象征着从天子到诸侯到贵族不同的等级,严格规定天子、诸侯用多大的鼎,鼎上用什么花纹,代表什么等级,进而成为一种制度的象征。

第三个结论就是,有甲骨文记载的历史是3800年历史并不一定都是通过文字记载的,但文字记载的历史是比较精确、具体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了普遍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只有甲骨文才构成文字,这个时间是3800年前。

也有学者提出,甲骨文已经很成熟了,难道在它之前没有其他文字?当然完全可能有但我们研究历史、讲历史一定要有证据,没有找到证据时不能随便下结论有些人感到有些遗憾,像巴比伦、埃及、地中海周围已经发现并可以破解的文字比我们早得多。

但我想,没有哪个民族或者哪个群体可以什么事情都是最先进、最早的,这也是正常的我们知道了这三个主要特点,并且肯定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前创造了中华文明,这是文化自信的一个基础。

中国文化是56个民族的文化了解了中华文明,还要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真实含义今天讲中国文化,应该是所有56个民族的文化,而不是只有汉族的文化即使讲汉族,本身也是多样的我们现在讲炎黄子孙,不专指血统的根,而是文化的根。

大家认同的是文化,认同的是文明汉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一民族,并不是说汉族的出生率特别高华夏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以农业民族文化为主,不断吸收牧业民族甚至包括采集狩猎民族等的长处而形成的比如,音乐、舞蹈。

如果要展示自己的音乐、舞蹈才艺的话,倒是有些人口比较少的民族往往能够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音乐、舞蹈的形式历史上也是这样,往往牧业民族比农业民族具有更高的音乐和舞蹈水平、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汉族的祖先比较早地发明了文字,而且是独特的方块汉字。

方块汉字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同的字可以组成很多词汇通过不同汉字的搭配,很多丰富的感情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诗经》里的诗大多数是表达感情的,包括表达爱情、亲情、友情但仔细看看,从字面上又很难找出一个“爱”字来,而往往是通过描述景物、气候,用一系列的排比对偶等,使爱之情得以表达并越来越深化。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语言的魅力但是,牧业民族大多数是长期没有文字的,有的甚至直到近代才有文字人总有七情六欲,他们也要表达他们的爱情,表达他们的亲情,那通过什么呢?就是用肢体动作,用舞蹈、声音来表达一开始,可能是无伴奏的独唱或合唱。

后来,逐渐用打击乐、弹拨乐伴奏再加上每个群体中肯定有一些天才人物,他们及时地总结提高,就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动人心魄的音乐、舞蹈再如,茶马互市关于茶叶,有的说法是浙江先产生的,有的说法是四川先产生的不管怎样,都是农业地区产生的,而且长期都是在农业地区生产的。

1982年,我第一次到新疆塔什库尔干,陪同我的是一个塔吉克族的同志我问:你们在帕米尔高原交通不便,最需要的是什么?他说:最需要酒、茶叶我问:为什么呢?你这个茶是什么时候开始喝的?他说:以前我们不喝的但现在一天不喝酒,浑身不舒服;一天不喝茶,头脑晕乎乎。

茶叶到了牧业地区后,不仅成为一种生活物资,还融入了当地族群的文化他们举行重要的仪式,都离不开献茶、贡茶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礼仪马本来都在牧业地区,有的汉族地区也学着养马,但马离开了特定的地方往往养不好我本来以为只有中国是这样的,后来问了一个很喜欢骑马的法国朋友,他说法国也是这样,养马的地方就那么几块,其他的地方都养不好。

所以,汉族地区必须要从北方牧业民族那里买马由此,茶和马相互交流,成了一种双方良性互动的贸易,也成为双方文化的一部分综上所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持文化自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条:第一条,中国文化最适合我们的国情、民情;第二条,中国文化是能够不断更新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第三条,中华民族善于学习,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并在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相互借鉴的前提,就是先要肯定其他文明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当然,我们也希望其他文明看到中华文明有值得它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最后,我想说的是,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世界。

我们一直赞扬唐朝是开放的相比其他年代,唐朝的确是最开放的但是,这个开放是不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开放呢?不一定唐朝实际上是“开而不放”据考证,唐朝长安城里面,差不多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人是外国人、外族人比如,唐朝灭了东突厥后,把突厥的上层迁到内地,很多人就定居在长安。

唐朝的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广州等,有很多外国商人甚至定居在那里了,可以说得上“开”但是,唐朝“放”了没有?没有连玄奘取经,到了瓜洲都要偷渡,唐朝是不许随便出境的历史上,中国人能到外国去大体出于偶然,出使外国的也是极少数。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包括唐朝在内历来是“传而不播”我到中亚走了两次但很遗憾,没有看到什么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今天,我们经过改革开放,中国文化得以真正走向世界。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名正言顺地,并根据人家的需求去传播中国文化可以说,正是在今天,我们对中国的文化有了更加自信的理由

资料来源:解放日报,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近期在“沪喀文化讲堂”上的演讲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