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习俗(重阳节习俗)真没想到
点击查看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常考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呢?。
01
春节别称:新春、岁节、年节、新禧、新年、大年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地位: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节日活动:贴年红、守岁、拜年、祭祀、舞狮。
节日饮食: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常考相关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唐·孟浩然《田家元日》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唐·刘长卿《新年作》。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斟。——宋·陆游《己酉元日》02
元宵节别称:上元节、天官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时间:农历正月十五节日活动: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节日饮食:元宵、汤圆常考相关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生查子·元夕》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上元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03
寒食节别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时间:公历清明节前一二日节日活动: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节日饮食:只吃冷食节日意义:纪念介子推常考相关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唐·韦应物 《清明日忆诸弟》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阳人——唐·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04
清明节别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二十四节气之一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节日活动:踏青郊游、扫墓祭祖常考相关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05
端午节别称:端阳节、龙节、正阳节、龙舟节、天中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节日活动: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节日饮食:粽子、五黄、咸鸭蛋、绿豆糕等纪念人物:屈原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常考相关诗句: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宋·苏轼《六幺令·天中节》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06
七夕节红别称:七姐节、七巧节、七姐诞、乞巧节、双七时间:农历七月初七节日活动:拜七姐、储七夕水、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节日饮食:巧果、酥糖等常考相关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古意》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唐·李贺《七夕》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唐·崔颢《七夕》07
中秋节别称:祭月节、月光诞、仲秋节、秋夕、团圆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节日活动:拜月、赏月、舞火龙、玩花灯等节日饮食:月饼常考相关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望月怀古》。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惆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宋·晏殊《中秋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唐·曹松《中秋对月》08
重阳节别称: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晒秋节、敬老节、九九重阳时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节日活动: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节日饮食:重阳糕、菊花酒等常考相关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吴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明·王灿《客中九日》09
冬至别称:冬节、亚岁时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
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常考相关诗句: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宋·朱淑真《冬至》
1.(单选题)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元宵的习俗包括张灯、观灯、舞龙、舞狮等。以下诗句和元宵节有关的是:A.火树银花合B.千里共婵娟C.遍插茱萸少一人D.爆竹声中一岁除
【答案】A【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第二步,“火树银花合”出自唐代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和元宵节有关火树银花是一个汉语成语,大多用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因此,选择A选项【拓展】B项: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婵娟在这里指的是月亮,与中秋节有关。
C项: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重阳节有关。D项: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与春节有关。
2.(单选题)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B.饮菊花酒、赏月、插茱萸、猜灯谜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
【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端午节的民俗第二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饮雄黄酒、赛龙舟、插菖蒲、吃粽子、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等习俗因此,选择D选项【拓展】A项:剪窗花是春节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节习俗;燃放灯火是元宵节习俗。
B项:饮菊花酒、插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C项: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放孔明灯是元宵节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贴春联是春节习俗华图教育考前30分华图教育省考考前30分火热上线。
知识网络、答题方法汇总申论、时政内容梳理还有公安专项资料长按识别,马上领取资料
省考新大纲集训课程
最后100个小时冲刺 想上课的别错过11地市有这些课程开课啦!部分课程所剩席位不多 点击报班咨询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查看更多考试信息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官网)
记者从国家档案局了解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4日起面向个人开放预约,社会观众可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皇史宬”微信公…
-
原创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照片官网)
开展文物调查,全面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现状,是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及利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手段。…
- 新鲜出炉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档案馆官网)
- 满满干货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知识竞赛官网)
- 学会了吗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研究院官网)
- 快来看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地图网官网)
- 手机经典台词(手机电视剧经典台词)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