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电子书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第四册电子书)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 北伐战争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知识点3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知识点1 南昌起义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知识点2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举行起义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知识点3 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根据地面积最大。
古田会议: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1 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知识点2 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7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位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知识点3 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杭战
知识点1 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知识点3 淞沪会战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杭战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知识点2 保卫大武汉经过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豫湘桂战役: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杭战知识点1 平型关大捷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玄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生国逃亡堂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巩固措施:
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知识点3 百团大战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知识点1 全民坚持抗战。
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造透隆,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国民政府抗战: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中共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中国全民抗战知识点2 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知识点3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局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站》的声明。
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知识点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史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这都可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电子书部编版(八年级中国历史第四册电子书)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
-
历史人物故事历史学习园地
杰出的首级头目,老是擅长发明部属的闪光点
- 中国历史494位皇帝名单历史转折中的邓小电视剧在线观看陕西历史博物馆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历史教学园地历史天气查询记录2023
- 中国历史发展历程图片中国历史故事有哪些历史文物简笔画
- 历史天气查询30天历史类考生可以选什么专业好
- 中国历史博物馆官网网址网上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排名前10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