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干货满满中学生历史教学园地(中小学历史教学园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九六三年七月,我在马庙小学高小毕业后,报考了扶风县豆会中学。那时候初中录取人数较少,小学毕业生仅有一半人能被录取,其它未被录取者只有回乡务农了。

干货满满中学生历史教学园地(中小学历史教学园地)

 

母校豆中琐忆文/桃源

九六三年七月,我在马庙小学高小毕业后,报考了扶风县豆会中学那时候初中录取人数较少,小学毕业生仅有一半人能被录取,其它未被录取者只有回乡务农了 八月的一天,我们前去豆中看榜只见大红榜高挂校门两边我找到自己的姓名在录取之列。

金榜题名,欣喜若狂整个暑假都沉浸在兴奋喜悦中,天天盼着开学报到 豆会中学,是陕西省百年名校之一扶风县北乡一带乡镇中学,仅此一家历史攸久,远近闻名是我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 终于盼来了开学的那一天九月里的一天,艳阳高照,风和日丽。

我沐浴整装,前去豆会中学报到高大宏伟、古香古色的校门一侧,高挂着“扶风县豆会中学”白底黑字的校牌 进校后,我们成群结队,游览了整个校园,饱览了母校秀丽的风光 穿过东西两侧设有门房、收发室的校门长廊,迎面就看见姹紫嫣红的花坛。

万紫千红花似海,和风送香蝶时来花坛后边就是校会议室,雕花木格玻璃门窗,重檐彩绘,龙凤屋脊,昭示着此校乃人才荟萃、人中龙凤汇聚求学之处,室内东西两侧分别是校长和教导主任办公室会议室西北角有一株开得正艳的绒仙花树,翠绿枝叶中,绒丝般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

整个校园遍植高大的梧桐树,茂密宽大的叶片在微风中摇拽梧桐引凤,学子济济,好一派人中龙凤学府之气!教师宿舍、学生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

学校西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大的俗称“冯九台”的明德台整体青砖砌就,有二三层楼房那么高拾级而上,在平台前侧矗立着高大的巨石雕像那是学校创建人冯华堂先生(族中排行第九)的纪念雕像明德台当年曾是校董的办公室,如今是学校的教学仪器室。

台下西侧是教工食堂和餐厅,正对面是学校文艺大舞台 校园正北是学生食堂,东侧是操场,西侧是学校菜地和实验田菜地里豆角、黄瓜、西红柿、大葱、蒜苗、菠菜……各种蔬菜绿油油一片实验田里的玉米正吐穗扬花,高大茁壮、生机盎然,一派丰收景象。

在这样颇具田园风光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我们六五级,共有甲乙丙三个班,我被编入丙班全班46名同学,竟然全是男生,没有一名女生,被戏称为“和尚班”班主任是翟志强老师,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是我们俄语科任教师。

他高大魁梧,和蔼可亲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教学中发俄语卷舌音“p”时,很有特色,悠长富有磁性,很能感染人 开学后,全校师生在学校西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校长刘治华老在讲话中勉励同学们要树雄心、立大志,德智体全面发展;要为振兴中华而发愤读书,立志将来成为祖国栋梁之才,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

教导主任白建民老在讲话中回顾了豆会中学悠久的历史他说:豆中的创始人,是当年国民革命军军长、国民政府中将军事参议冯华堂先生1939年,他变卖家产,从西安运回一马车银元,在原豆会私塾学堂的基础上,创建了豆会亲民小学。

1942年又扩建为豆会亲民农业职业初中到1949年共毕业六届上千名初中毕业生,培养了牟玲生、白清桢、豆振邦、高振民、李登霄、李居中……等一大批著名的老革命、老地下党员、老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开封女子中学师生曾落难西安街头。

校董冯华堂将军将其接回亲民职校,帮助该校渡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1958年,学校被县人民政府命名为“扶风县豆会中学”到1966年文革开始,豆中共招收11届学生,9次中考都名列宝鸡地区前茅,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中央委员牟新生、省军区副政委李登武、市县领导陈继荣、齐军治、杨治平、苏常信,扶风著名高中校长王文育、张周生、葛峰科、高怀信、史新虎、强国栋……皆毕业于该校

聆听完校长刘治华老、教导主任白怀智老的谆谆教诲,我们为能进豆中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名校就读深感自豪,我们这批年轻学子热血沸腾,发誓努力学习,成为祖国栋梁之才,为母校争光! 开学典礼大会还表彰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好学生,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会后,还由师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豆中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学校开设思想品德政治课,定期召开班会、周会;经常聘请校外辅导员,邀请英雄模范人物来校,举办演讲会、报告会,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艰苦奋斗、热爱劳动、互敬互爱、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品质的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做好人,做有出息的人 学校开设有体育课、坚持做课间操、眼保健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木马、吊环、单双杠、平衡木、秋千、标枪、手榴弹、铅球、铁饼……都是我们必练的达标项目长跑、短跑、沙坑、跳远、跳高、跨栏……也是每个学生的必修项目。

学校每年要举办春、冬两季大型运动会开幕式极其隆重热闹,鼓号队、标语牌、彩旗林前导,入场式象模象样球类、田径类竞赛项目齐全,人人参与,成绩斐然此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去乔山、东河野营、拉练少年强,则中华强我们同学为强身健体、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着。

校园里还开辟有农田、菜地、实验园地我们常去进行体力劳动锻炼,除草、浇水、施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同实践相结合,从小培养了我们劳动实践的能力,动脑动手,吃苦耐劳,全面发展 学校还定期举办各种音乐会、歌咏比赛、诗歌朗诵……等文艺演出活动。

在一次学校文艺汇演中,我班由我编导的歌舞剧《林海雪原》演出相当的成功,深受全校师生的欢迎,被评为一等奖至今我还记得剧中的歌词:“茫茫林海接云天,皑皑雪原朔风卷小分队出没在林间,要歼灭残匪换新天!”这出歌舞剧的排练、演出,是全班同学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结出的丰硕成果。

我们自编自演,自借服装,自制道具,自制灯光记得在调试灯光时,我还差点触了电我们用纸筒蒙上红、黄、绿等绸缎,制作成顶灯、追光、聚光灯调试时,合上电闸,我感到手臂象被人猛击了一木棍,酥软发麻旁边一同学发现后,用木棍挑开了漏电的电线,才使我脱离了危险。

对于各科文化学习,同学们更是你追我赶,展开竞争,互不相让,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因为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都树立了从小要为祖国为人民而学,长大要作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作有出息国之栋梁的远大志向和宏伟目标。

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著名的作家所以平时喜欢博览群书,中外名著只要到手,一定要精读细研,作详细的书抄和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四世同堂》、《红岩》、《林海雪原》、《高玉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近二十多部中外名著,都是我在豆会中学时期读过的。

此外,我还节衣缩食,用省吃俭用积攒的零用钱订阅了大型文学月刊~《延河》杂志由于刻苦攻读、认真习作,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在扶风县举办的全县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丰厚的奖品~十多部中外名著这些为我以后考入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功底。

豆中的学习生活艰苦而丰富多彩,同学们心无杂念,胸怀理想,一心向学若有人不热爱学习,会被师生瞧不起的记得在我们班还发生过一次“早恋事件”有一位同学,青春年少,情窦初开竟然向外班一女同学写了封求爱信,结果被那位女同学交给了老师。

后来,风言风语传了出来全班同学都认为他胸无大志,思想落后,通德败坏从此,他在班上被孤立起来,没人瞧得起他,一直抬不起头那时同学们心存高远,纯真无邪心目中都是高大全的英雄模范人物一九六五年我们毕业时,大多数同学为实现伟大理想,要圆大学梦,都被高级中学录取。

我和两名同学以优异的考学成绩,被陕西省重点中学、西府名校~宝鸡市长寿中学录取未被高中录取的同学,全部被中专、中技学校录取创造了百分之百被高一级学校全录取、豆中建校史上的奇迹 一九六五年九月,我离开了亲爱的母校~扶风县豆会中学,去外地求学工作,至今已半个多世纪了。

岁月荏苒,往事如烟,在豆中三年求学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却镌刻在我的心头,縈绕在我的梦境,使我难以忘怀我永远眷恋着我的母校~亲爱的豆会中学! 2019年3月16日,全国各地豆中校友重返母校,在校园明德台前培植了六株银杏,并竖念想碑。

我吟诗以记之,抒发了感恩豆中、思念母校之培育恩、学子情豆中故园桃李开,恋家紫燕喜归来。深情栽植常青树,念想碑伴明德台。庚子春于长安梨园作者简介

桃源,原名夏晓,扶风县豆会夏家村人,现定居西安市未央区梨园路中学语文、音乐退休教师,中教高级职称,毕业于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退休前任中学教导主任,退休后从事群众文艺演出和文学写作活动来源:扶风百姓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