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猜给博物馆题名最多的人是谁?
博物馆是面向公众的开放单位,它自开放之日起,就不断传递着人类文明的信息,传播着文化,也不断接受着观众的审视和评判文化单位为了增加自身的文化氛围,所以经常会请一些名人来题字,无可厚非名人们写的字也并非都能笔酣墨饱、汪洋闳肆,所以,今天我们不评价博物馆请名人题写的馆名书法质量的好坏,只介绍博物馆采用了。
哪位先生的字,或者请了哪位先生来题写馆名并不是每个博物馆的名称、每一次都会有名人的原稿题字,有相当一部分会采用集字的方式,比如某省博集了郭沫若的字,某纪念馆集了鲁迅的字集字虽然也能登堂入室,但毕竟不象原作、真迹那样,背后有一段题字与某个历史名人之间的故事。
介绍的顺序不分先后,只是作者本人天马行空的想到哪个博物馆就介绍哪个博物馆。1.故宫博物院刚开始是李煜瀛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后来换成了郭沫若的字。
▲李煜瀛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网络其实李煜瀛并不以书法名世,但是作为当时的国学大家,书法功底无疑是必备之技能因为颜体书风太过明显,很多人甚至以为是集颜真卿字体而成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1971年重新书写了“故宫博物院”牌匾。
尽管郭沫若的书法被称为“郭体”,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不过,“故宫博物院”这块牌匾是难得的佳作,字体古拙又不失灵动,雄浑中显出些俊逸,堪称郭沫若诸多题字中的代表作之一
▲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图片来源:大公报官网李煜瀛(1881—1973年),字石曾、石僧,其父为晚清重臣李鸿藻早年曾随清驻法公使孙宝琦到法国读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创办中法学院、中央研究院。
参与驱逐溥仪出宫和故宫博物院的创建,曾被聘为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28年,在国民政府任命的故宫博物院理事中他位列第一,成为第一任理事长1949年移居海外,1956年回到台湾,任国民党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在国民党内被尊为“元老”之一。
▲李煜瀛,图片来源:百度百科李煜瀛在筹建故宫博物院的过程中,曾力排阻挠干扰,组织专家全面清点宫内文物、图书、物品,并抓住时机创立故宫博物院,中国博物馆事业由此向正轨化发展在故宫任职期间,设法确保故宫文物、典籍免遭流散。
1926年遭北洋政府通缉,被迫离开北京1928年,故宫博物院重新组成理事会,仍为理事长,并兼任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国立北平大学校长等职2.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3月12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1962年夏,经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意,请毛主席为军博题写馆名。
▲图片来源:头条同赏阁馆名写于军委本色毛边纸信笺,共六页纸,从右到左逐字排布,前5页每页2字,第6页只题“馆”字,主席题的馆字是“食”字旁,可有些书写为“舍”字旁当时中央办公厅出面,专门请教了董必武、林伯渠,二老考证后一致答复两个字旁是通用的。
▲图片来源:家长100网3.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博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后于2003年2月28日成立,大家看到的更多是下面这个LOGO与馆名。
图片来源:官网其实在国博的南门柱子上,还挂着一个馆名牌,这是国博成立时由时任国家领导人的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见下图。
▲国家博物馆南门外景,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此外,江泽民同志还为“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博物馆题写过馆名。
▲分别源自福建省政府官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百度“西藏博物馆”馆名也是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的,而汉文馆名下方的藏文馆名是从17世纪金写《大藏经》上临摹下来的。
▲图片来源:昵图网不过,江泽民同志最爱的还是国博,在2014年10月3日,又再次给国博题词:“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博物馆”。
▲江泽民同志在李岚清、刘延东的陪同下,再次给国博题字图片来源:国博官网4.四川博物院川博始建于1941年,原馆址在郫县东岳庙1945年迁至皇城明远楼,1950年迁至于人民公园内“之佛学堂”和“国书馆”1952年,定名为“四川省博物馆”,1984年5月,邓小平题写了馆名“四川省博物馆”。
▲从门票上可以看到当年馆名与邓小平同志的落款,图片来源:7788网2009年,随着新馆落成,四川博物馆改称现名“四川博物院”。
▲图片来源:网络此外,邓小平还给西柏坡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题写过馆名。
▲图片来源:国际在线网站同为革命前辈的董必武则于1960年为湖北省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图片来源:携程网5.云南省博物馆云博有两个题名,云博的旧馆名由云南省著名书法家,同时也是博物馆研究院的孙太初先生题写现在新馆区外虽然有一个新的题名,但据我观察,云博的宣传单上使用的还是孙太初先生题写的馆名。
▲位于云博馆外墙上的馆名牌由孙太初先生所题说到孙太初,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但说到一件文物“滇王之印”,大家应该知道吧?这枚金印就是由孙太初当年亲手用软毛刷在石寨山6号墓中刷出来的现在这枚金印,已经由国家博物馆收藏,而“滇王之印”的发现,也使得石寨山考古发掘被评为中国二十世纪100项重要考古成就之一,最关键的是,证明了《史记》中所记载的古滇国的存在。
▲“滇王之印”,图片来源:新华网孙太初,号石公,梦雨楼主人,白族,云南鹤庆人幼承家学,从父及祖辈习诗文书法,1938年就读于丽江中学从周霖学国画,1941年后又得王坚白、布震宇、胡小石(南京博物院门口那个字就是这位先生题的)指授致力于书法篆刻及金石考古之学。
工篆、隶,大篆博采商周金鸿寿诸家之法,融刀法笔法于一体,格调高古,自成面目
▲孙太初先生,图片来源:新浪网
▲位于云博北门外的新题写的馆名牌,图片来源:去哪儿网上面这个馆名是新的云博馆名题字,博友们,您喜欢新、旧哪款呢?可以留言告诉大家。6.云南民族博物馆云民博的馆名是由楚图南先生题写的。
▲摄影:高原木楚图南(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7.上海博物馆上博的馆名是由建国后的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元帅题写的。
同样作为元帅题馆名的,还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8.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俑馆作为目前我国最大的一座遗址性博物馆,馆名的题写有点戏剧性当年,秦俑馆筹建处领导首先想到了郭沫若,但此时的郭沫若已身患重病,1978年初,筹建处收到郭沫若的手迹。
从笔迹中已能看出郭老病情十分沉重,笔迹已与往日大不相同,已经不适合用于馆名于当年6月,郭沫若去世,秦俑馆筹建处领导决定把它珍藏起来
▲叶帅题写的馆名,图片来源:携程网正当筹建处领导决定另请他人题写馆名时,1979年4月9日,当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来到了秦俑坑发掘工地筹建处领导请求叶帅为博物馆题写馆名在毛主席逝世满三周年后,叶帅题写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俑馆门票,图片来源:去哪儿网不过,在秦俑馆门票上的馆名,不是叶帅所题之字,暂时没去考证是谁写的9.陕西历史博物馆当年,陕历博筹备开馆时,作为重要事项之一,便是确定馆名的题写,讨论之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用郭沫若的字,但郭沫若当时已去世。
于是,“整修”的任务就交给了西安美院工艺系毕业的蔡昌林蔡昌林想了个办法,从郭沫若当年所题的“陕西省博物馆”(即“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字中,去掉“省”字,然后把郭沫若当年所题写的“历史研究” 刊物封面的“历史”两字“移植”过来,蔡昌林仔细画好格子,等比例放大,然后反复斟酌几个字之间的俯仰、顾盼,最后,制成了今天的馆名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8年第1期《历史研究》杂志封面的题字,图片来源:7788网
▲图片来源:网易10.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片来源:携程网碑林馆的馆名也是郭沫若写的,但是碑林里面看到的“碑林”二字不懂是谁写的,如果是有导游带着逛,八成会说是林则徐写的,说当年林则徐被贬到伊犁,途经西安游玩时题的,而且故意少写一撇,以表达被摘乌纱帽的不满。
长期以来,碑林博物馆一直未对外作正式解释,估计也是因为不知是谁写的,没法解释于是导游们个个讲得煞有介事,游客们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倒也其乐融融11、桂林博物馆据桂博的工作人员胡莹介绍,桂博的馆名题字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筹建博物馆时,就请郭沫若题写了馆名。
桂博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百家重点博物馆之一但从位于临桂的桂博新馆来看,不仅硬件水平可以达到一级馆水平,连展陈水平也达到了一级馆水平在广西,除了桂博的馆名是郭沫若题之外,还有广西区博也是12、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根据查阅到的资料得知“广西省博物馆 ”于1934年7月1日正式成立,首任馆长是廖葛民,当时年仅34岁,1958年3月,随着自治区成立,“广西省博物馆”也改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及至1978年博物馆大楼落成,请郭沫若题写了馆名。
前面说到陕历博也是在1978年时请郭沫若题的字,说是不能用,现在再看看同时期给广西区博题写的馆名,跟其他时期题的字对比,是要显得潦草一些据说,广东省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
也都是请郭沫若题的馆名。
▲图片来源:西安半坡博物馆官网13.山东博物馆据说“山东博物馆”用的也是郭沫若的字,但因为没有落款,究竟是真迹还是集字而来,不得而知,但民间因此名而衍生出很多段子。
▲据说在民间有很多种解读,图片来源:网络不过,经众多媒体考证,似乎以下的说法更靠谱说山东博物馆的题字来自下面这幅郭沫若赠送给鲁博的书法作品: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落款为:
山东博物馆 郭沫若。
▲郭沫若赠送山东博物馆作品图片,图片来源:中国书法家园网所以自1992年10月,山东博物馆千佛山北麓博物馆主体建筑落成后,开始使用“郭体”书法为馆名,并沿用至今除了省博层次的找郭沫若题字,还有很多地市、县的博物馆也是找郭沫若题字的。
比如成立于1958年的金县博物馆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县级博物馆,1962年,县里写信向郭沫若先生求写馆名,不久,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就随信寄回了题字1987年,当时的金县更名为金州区,馆里的专家便从郭沫若诸多遗墨中广泛提取,对比筛选,选定了一个“州”字,把“金县博物馆”改成“金州博物馆”,以“州”换“县”。
1977年,郭沫若给无锡市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后来,由原无锡博物馆、无锡革命陈列馆和无锡科普馆“三馆合一”于2007年10月组建成了“无锡博物院”。
图片来源:网络14.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馆始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
▲图片来源:去哪儿网中国稍老点的博物馆,估计六成以上是郭沫若题的名或者集他的字而成的馆名,剩下的两、三成应该是由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或者象孙太初、楚图南一样的大家来题,这倒也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如果郭沫若谦虚地说自己只是题馆名第二多的人,还真没其他人敢称第一啦。
15、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馆名由费孝通教授题写,费孝通教授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由他题写馆名的运河文化博物馆只有这一座。
▲图片来源:网络费孝通教授还给“中华性文化博物馆”题写过馆名这里有一个故事:“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原名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从上海迁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后,于2004年4月19日改名为“中华性文化博物馆”,原因是费孝通教授为该馆题字是“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五千年来第一展”。
不过,该博物馆已于2015年关闭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广东罗浮山葛洪博物馆由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题写了馆名,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则为“摩梭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同为文坛名人的余秋雨,为雅安的“川剧艺术博物馆
”题写馆名16、詹天佑纪念馆曾任铁道部部长的开国上将吕正操为“詹天佑纪念馆”题写馆名是再合适不过了“詹天佑纪念馆”馆名手稿为楷书,长78厘米、宽37.7厘米,款识为 “吕正操题,一九八七年三月”,钤印为 “吕正操”。
此手稿经过托裱,是詹天佑纪念馆馆名采用稿,在中国铁道博物馆第二批文物定级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图片来源:网络同为上将的迟浩田亲笔题写了“中国海防博物馆”馆名。17.浙江省博物馆浙博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名由沙孟海所题。
沙孟海(1900年—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生于浙江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被誉为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图片来源:书法空间网沙孟海老先生还给南京博物院题写过馆名。18.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的馆名分别为两位高人所题,但用得最多的是沙孟海所题的馆名,包括在官方的刊物上。
▲图片来源:南博官网但南京博物院大门右边的竖体“南京博物院”5个大字,却是胡小石写的,这5个字写于上世纪50年代,60多年来没有更换过。
▲南博大门,图片来源:携程网胡小石与林散之、高二适、萧娴被称为“金陵四老”,南京博物院前院长曾昭燏是胡小石的学生,另外给云南省博物馆题写馆名的孙太初,也是胡小石的学生,就是前面介绍到的那位发现“滇王之印”的老先生
师徒二人分别为两家一级博物馆题写馆名,且使用至今,估计这在中国书法界也是很罕见的据说,胡小石在50岁之前,作品署名都是“光炜”,光炜是胡小石的名,而小石是他的字他的父亲叫胡季石,所以,他给自己取名小石,但书法作品上,都留光炜。
中年以后,从50岁一直到胡小石辞世,都用“沙公”这个笔名为什么叫“沙公”?“沙”是小石头的意思,所以,胡小石的作品中没有发现一张是署名“胡小石”的,所有署名“胡小石”的往往是赝品19.天津戏剧博物馆由邓颖超题写,这个应该是用钢笔书写的馆名。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20.山东大学博物馆最近的山东大学因为伴读外国留学生事件闹得很大,今天蹭个热点,介绍一下山东大学博物馆的馆名。下面这幅是饶宗颐先生为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题名。
▲图片来源:山东大学校报国学大师饶宗颐,是位牛人,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图片来源:网络最后,留一个问题,山西博物院的名字是谁题的?或者集了谁的字?
▲除了山西、无锡两字不同以外,“博物院”三个字是一模一样的,图片来源:网络*本文未注明出处的图片均由作者摄影。—第83篇,END—
往期精华|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温馨提示:本文为“漫行博物馆”公众号原创,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为本公众号原创;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图片打上公众号水印只是为了宣传本公众号,并非对图片的版权主张;本公众号的原创图、文转载和引用,需经同意,并标明引自公众号“漫行博物馆”;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漫行博物馆”公众号立场。
合作联系:请留信息或者联系微信:beihai2000邮箱:mxbwg0871@163.com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太疯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猜猜给博物馆题名最多的人是谁?
-
怎么可以错过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中故宫博物馆摘得榜首,苏州博物馆处于第二的位置,中国国家博物馆处于第三名,第四名是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处于第五名,国家自然…
- 没想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 学到了吗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预约)
- 太疯狂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官网)
- 快来看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
- 万万没想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名字(中国历史博物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