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不要告诉别人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朝代顺序表图)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修为眼界深度广度都是必备,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也是必修,至少博古通今才能推演华夏风水史,至少懂天文地理才能了解历史朝代更迭兴衰的时与空。

不要告诉别人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朝代顺序表图)

 

要成为一个风水大家,不仅仅停留在术和法的层面修为眼界深度广度都是必备,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也是必修,至少博古通今才能推演华夏风水史,至少懂天文地理才能了解历史朝代更迭兴衰的时与空面对历史与家庭,我们儿戏不得。

虚心与厚重,是成为大家的必备素养。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约80万年前 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约20——7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约18000年前 山顶洞人开始氏族公社的生活约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约4000多年前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 尧 舜 禹时期奴隶社会夏(约公元前21世纪到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21世纪 禹传子启 夏朝建立商(约公元前16世纪到约公元前11世纪)

约公元前16世纪 商汤灭夏 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4世纪 商王盘庚迁都殷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11世纪 周武王灭商 西周开始公元前841年 国人暴动 共和元年中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中国历史朝代年表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秦始皇确立郡县制 统一货币 度量衡和文字公元前209年 陈胜 吴广起义爆发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战公元前206年 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汉之争西汉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8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 改国号新17、18年 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东汉(25年到220年)25年 东汉建立 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184年 张角领导黄巾起义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三国(220年到280年)220年 魏国建立221年 蜀国建立222年 吴国建立263年 魏灭蜀

265年 西晋建立 魏亡西晋(265年到316年)280年 西晋灭吴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 西晋结束东晋(317年到420年)317年东晋建立383年 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北方485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534年 北魏分裂东西577年 北周灭北齐,北方统一隋(581年到618年)581年 隋朝建立,继承北周 北朝结束589年 隋统一南北方 南朝结束

605年 开始开通大运河611年 隋末农民战争开始 山东长白山农民起义 唐(618年到907年)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灭亡627年——649年 贞观之治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8世纪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权 以渤海为号 同一时期 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713年——741年 开元盛世755年——763年 安史之乱780年 实行两税法875年——884年 唐末农民战争五代(907年到960年)907年 后梁建立 唐亡 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北宋(960年到1127年)960年 北宋建立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005年 宋 辽澶渊之盟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11世纪中期 毕晟发明活字印刷术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 金灭辽南宋(1127年到1276年)1127年 金灭北宋 南宋开始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战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1227年 蒙古灭西夏1234年 蒙古灭金

元(1271年到1368年)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元1276年 元灭南宋1351年 刘福通等领导红巾军大起义明(1368年到1644年)1368年 明朝建立 盟军攻占大都 元亡 明初 开始修建明长城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开始出现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1581年 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28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清(鸦片战争以前)(1644年到1840年)1644年 清军入关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1685-1686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696年 昭莫多战役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18世纪中期 维吾尔贵族大和卓、小和卓发动叛乱1771年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912年 清帝退位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朝 代起 讫都 城今 地夏约前2146-1675年安邑山西夏县①商约前1675-1029年亳

河南商丘周西周②约前1029-771年镐京陕西西安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汉③西汉前206—公元25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

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西晋265-317洛阳河南洛阳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④十六国304-439——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

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平城山西大同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7长安陕西西安北周

557-581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18大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五代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

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⑤十国902-979——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辽907-1125皇都(上京)内蒙古 巴林左旗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龙江)中都北京开封河南开封元1206-1368大都北京明1368-1644北京北京清1616-1911北京北京中华民国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搜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中国历史100位皇帝顺序表(含称号及评价)。

0.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汉高祖(刘邦)——能者为王,不问出身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49.五代十国后梁太祖(朱晃)——五代时期的第一个皇帝50.五代十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喜欢唱戏的皇帝51.五代十国后晋高祖(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52.五代十国后晋出帝(石重贵)——善始未能善终53.五代十国后汉高祖(刘禺)——后汉王朝的开国皇帝54.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五代时期后周的建立者55.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柴荣)——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

56.五代十国吴武帝(杨行密)——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57.五代十国南唐烈祖(李界)——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58.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成词宗59.五代十国吴越武肃王(钱镏)——“海龙王”

60.五代十国前蜀高祖(王建)——前蜀国的建立者61.宋太祖(赵匡胤)——北宋王朝的建立者62.宋真宗(赵恒)——信小人、远贤臣63.宋仁宗(赵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64.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契丹民族的英雄

65.辽太宗(耶律德光)——使契丹走向强盛的人66.辽穆宗(耶律琛)——“睡王”皇帝67.辽景宗(耶律贤)——辽朝皇帝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68.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女真族的民族英雄69.西夏景宗(李元吴)——中国西夏第一位皇帝

70.元太祖(铁木真)——一代天骄71.元太宗(窝阔台)——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72.元世祖(忽必烈)——大元帝国的缔造者73.元成宗(铁穆耳)——守成之君74.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 军师府75.明惠帝(朱允坟)——帝王之旅四年告终

76.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77.明仁宗(朱高炽)——一个平庸老实人78.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79.明英宗(朱祁镇)——玩童皇帝80.明代宗(朱祁钰)——“代替他人当皇帝”81.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

82.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83.明世宗(朱厚熄)——近支即位,承大统84.明穆宗(朱载重)——平平淡淡才是真85.明神宗(朱翊钧)——一代英主却背负千古骂名86.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的皇帝

87.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88.明思宗(朱由检)——历史剧中的悲剧人物89.清太祖(努尔哈赤)——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90.清太宗(皇太极)——血腥人生91.清世祖(顺治)——清人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92.清圣祖(康熙)——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93.清世宗(雍正)——一位扑朔迷离的皇帝94.清高宗(乾隆)——历史上有名的风流天子95.清仁宗(嘉庆)——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96.清宣宗(道光)——满清唯一的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帝王

97.清文宗(咸丰)——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98.清穆宗(同治)——傀儡皇帝99.清德宗(光绪)——清朝第一位非皇子人选而继承大统的皇帝100.末代皇帝(宣统)——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朝代顺序表顺口溜之《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高明)中国华夏,炎黄子孙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禹传启夏,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烽火,国人暴动  共和行政,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

战国七雄,无视周室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赢政统一,自称始皇  陈胜吴广,宁有种乎楚汉相争,高祖刘邦  长安建汉,文景之治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风起云涌刘秀兴兵,更始玄汉  重建东汉,光武中兴苍天已死,黄巾当立。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八王之乱,匈奴灭晋衣冠南渡,淝水东晋  宋齐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北魏东西,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灭陈一统  隋亡建唐,高祖李渊。

贞观之治,女主武王  安史之乱,盐贩黄巢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郭柴后周,陈桥兵变  匡胤建宋,仍都于汴沿袭后周,半统天下  西夏辽金,栾渊之盟金袭汴京,靖康之难。

康王南渡,行在临安鞑子蒙古,成吉思汗  联宋灭金,崖山亡国铁骑欧亚,蒙元大都  洪武灭元,光复汉室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清兵,辫子入关康乾两世,吃糠喝稀。

鸦片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辛亥革命,中山世凯走向共和,溥仪逊位  封建王朝,止于宣统自夏至清,年计四千中国古代后宫嫔妃等级自从有了君主,便有了后妃君主的后妃有不同的等级序位。

然夏、商后妃之制史料不详,故不得而知一、周秦两汉时期1、周朝据《礼记》所言,周朝后妃的序位是: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内廷后圯的等级建置与天子外廷的官僚机构是相对应的天子立六百、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子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达到外和而国治的目的。

天子后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使天下内和而家理以此而言,在家国一统的传统社会,天子后作为天子的配偶,“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在君主政治中有一席之地她们的职务是听天下之内治,以与天子的外治相配合。

2、秦朝秦朝灭亡六国,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公主们“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故秦朝后宫,宫备七国,爵列八品秦始皇每攻破诸侯,便在咸阳北阪上仿造其宫殿,将俘获的诸侯美人以及钟鼓声乐充实其中,所以杜牧的《阿旁宫赋》说,秦皇后宫后妃美女洗胭脂的水将渭水都染成红色,可见其后宫妇女之多。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称夫人夫人之下,还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可惜秦朝后宫虽人数众多,却除了秦始皇的母亲赵太后外,余无一人青史留名3、西汉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皇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 烃娥、容华、充依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又有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等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烃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容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

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4、王莽新朝王莽新政以恢复周礼相标榜,故他的后宫之制完全采纳了《礼记》和《周礼》的说法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其他各朝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各有增减。

5、东汉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东汉时,随着诸侯王封地日渐缩减,王后被改称为王妃,王太后改称王太妃。

汉时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称妃,妾曰良娣、孺子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1)魏曹操为魏王时,王后之下的妃嫔称号有五等:夫人、昭仪、倢伃、容华、美人文帝曹丕增加了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曹睿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废除顺成称号。

妃嫔爵位: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贵嫔、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昭仪比县侯;昭华比乡侯;修容比亭侯;修仪比关内侯;倢伃视中二千石俸;容华视真二千石俸;美人视比二千石俸;良人视千石俸。

(2)吴蜀吴蜀两国史料不详蜀有贵人、昭仪,吴有夫人、美人,其余不详2、 两晋两晋时期的妃嫔等级由晋武帝司马炎依据汉魏制度,稍加修改而成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

位视九卿其余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3、 南北朝南北朝时期,后宫名号序位屡有增减(1)南朝宋宋武帝建国初废除才人、中才人称号,其余仍用晋制孝武帝孝建三年,废除夫人称号,新创制了贵妃的称号,以贵妃、贵嫔、贵人为三夫人。

又以昭仪、昭容、昭华来代替九嫔中的修华、修仪、修容,重新设置了中才人、充衣贵妃位比相国,贵嫔比丞相,贵人比三司(司马、司徒、司空)明帝泰始二年,废除淑妃、昭华、中才人、充衣称号,重新设置了修华、修仪、修容、才人、良人。

泰始三年,又废除贵人,代之以新设置的贵姬;再置昭华,增加了淑容、承徽、列荣妃嫔等级为: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次于九嫔的称号: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役:美人、才人、良人齐齐高帝建元元年,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永明元年,以贵妃、淑妃、贵人为三夫人,废除夫人称号。

因九嫔中少了一员,永明七年,增加昭容太子妾分三等:良娣、保林、才人良娣比开国侯,保林比五等侯,才人比驸马都尉梁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九嫔以下: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其它还有:美人、才人、良人太子妾:良娣、保林陈沿袭梁制(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上三嫔和下六嫔)、世妇、御女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三夫人视三公,三嫔视三卿,六嫔视六卿,世妇视中大夫,御女视元士。

后又设置女官,掌管内司内司如同尚书令、仆二品: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品: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女书史、书女、小书女四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五品:青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

北齐文宣、孝昭二帝妃嫔称号惟有夫人、嫔、御武成帝好色,广置妃嫔清河年间,依古制设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妃嫔称号有:左右昭仪,比丞相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比三公九嫔:上嫔:光猷、昭训、隆徽。

比三卿下嫔: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比六卿二十七世妇:正华、令侧、修训、曜仪、明淑、芳华、敬婉、昭华、光正、昭宁、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静训、曜德、广训、晖范、敬训、芳猷、婉华、明范、艳仪、晖则、敬信。

比从三品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贞懿、曜光、贞凝、光范、令仪、内范、穆闺、婉德、明婉、艳婉、妙范、晖章、敬茂、静肃、琼章、穆华、慎仪、妙仪、明懿、崇明、丽则、婉仪、彭媛、修闲、修静、弘慎、艳光、漪容、徽淑、秀仪、芳婉、贞慎、明艳、贞穆、修范、肃容、茂仪、英淑、弘艳、正信、凝婉、英范、怀顺、修媛、良则、瑶章、训成、润仪、宁训、淑懿、柔则、穆仪、修礼、昭慎、贞媛、肃闺、敬顺、柔华、昭顺、敬宁、明训、弘仪、崇敬、修敬、承闲、昭容、丽仪、闲华、思柔、媛光、怀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艳华、徽娥、肃仪、妙则。

比正四品散号:才人、采女其后又立二后,妃嫔皆加倍又置左右娥英,比左右丞相,降昭仪比二大夫不久又置淑妃一人,比相国北周北周宣帝自称为天元皇帝,皇太后便被尊为天元皇太后,又设正阳宫皇后、天皇太后、天皇后、天右皇后、天左皇后,后宫制度至此全乱了。

二年二月,改制诏为天制,敕为天敕颂令:尊天元皇后为天无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天元皇后杨氏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称皇后。

三、隋唐时期1、 隋隋文帝前期,独孤皇后悍妒,妃嫔只是虚设称号有: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功丝枲,视正七品又设置六尚、六司、六典,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尚宫,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

管司令三人,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典琮三人,掌琮玺器玩尚仪,掌礼仪教学管司乐三人,掌音律之事;典赞三人,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尚服,掌服章宝藏管司饰三人,掌簪珥花严;典栉三人,掌巾栉膏沐尚食,掌进膳先尝管司医三人,掌方药卜筮;典器三人,掌樽彝器皿。

尚寝,掌帷帐床褥管司筵三人,掌铺设洒扫;典执三人,掌扇伞灯烛尚工,掌营造百役管司制三人,掌衣服裁缝;典会三人,掌财帛出入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六司视勋品,六典视流外二品独孤皇后去世后,文帝又在嫔上设置贵人三员,又将嫔的人数增至九员,世妇增至二十七员,御女增至八十一员。

隋炀帝即位后,“后妃嫔御无嫠妇职,唯端容丽饰,陪从宴游而已”而且,炀帝参详典故,另出心裁,给贵妃、九嫔、世妇、御女各取名号,各有品秩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正一品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

正二品婕妤,十二员正三品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正四品宝林:二十员,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员,正六品女御:采女,三十七员正七品以上各等级,总计一百二十人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又增置女官,拟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

尚宫局,管司言,掌宣传奏启;司簿,掌名录计度;司正,掌格式推罚;司闱,掌门阁管龠尚仪局,管司籍,掌经史教学,纸笔几案;司乐,掌音律;司宾,掌宾客;司赞,掌礼仪赞相导引尚服局,管司玺,掌琮玺符节;司衣,掌衣服;司饰,掌汤沐巾栉玩弄;司仗,掌仗卫戎器。

尚食局,管司膳,掌膳羞;司酝,掌酒醴益醢;司药,掌医巫药剂;司饎,掌廪饩柴炭尚寝局,管司设,掌床席帷帐,铺设洒扫;司舆,掌舆辇伞扇,执持羽仪;司苑,掌园御种植,蔬菜瓜果;司灯,掌火烛尚工局,管司制,掌营造裁缝;司宝,掌金玉珠玑钱货;司彩,掌缯帛;司织,掌织染。

六尚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每司各二人各司下又分设典及掌,以贰其职六尚十人,从五品司二十八人,从六品典二十八人,从七品掌二十八人,从九品此外还有不入流(无品级)的女史,人数不定2、 唐

唐承隋制而略有改动: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武则天便是由才人而昭仪,渐次升迁当她害死女儿,嫁祸于王皇后时,高宗便欲提升她的号位为“宸妃”,遭侍中韩援等人的反对,说“妃嫔有固定的数目,现在别立号位,是不可以的”。

武则天没有做成妃,进一步诬陷皇后,于是高宗干脆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跨越了妃这一等级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芳仪六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

正五品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四、宋辽金元时期1、宋两宋嫔御的名号没有准则,比较纷纭杂乱大致地说,初入宫时,女子的名号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封夫人南宋改君为夫人君和夫人在人数和郡名上没有一定。

夫人以后,再进便是才人、美人、婕妤,然后进为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贵仪等再进为妃一级: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宋后宫的显著特色是无定位,由初级开始,随宠遇增长,不断晋级。

2、辽辽代皇后之下,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各妃这间没有什么等级差别3、 金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废帝海陵王时期,后宫嫔妃渐多,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共十二位。

金世宗时又开始削减妃嫔品级:诸妃视正一品,比三夫人以下九嫔、婕妤、美人等皆与唐初相同公众号中国风水研究会金代后宫仿照汉制立了一套嫔御制度,明文确定:皇后下设贵妃、贤妃、德妃三妃,正一品,同汉三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同汉九嫔;

婕妤9人,正三品;美人9人,正四品;才人9人,正五品;同汉二十七世妇;宝林27人,正六品;御女27人,正七品;采女27人,正八品,同汉八十一御妻另有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都不得是后宫内官4、元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除了皇后和各妃这两个称谓,后宫中再没有别的名号除了正皇后以外,不有所谓的第二皇后、第三皇后,只要皇上高兴,设多少皇后都行五、明清时期1、 明明太祖洪武五年,因唐以来的六局二十四司女官人数过多,于是改设为六局一司。

六局为: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尚宫总管六局事务一司为:宫正掌管戒令责罚品级皆为正六品宫中女官共七十五人,女史十八人,比唐朝减少一百四十多人诸妃称号为: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也有贵妃,位在诸妃之上。

明英宗复辟,多亏皇太后孙氏在内出力,故其复位后为孙太后上徽号,称圣烈慈寿皇太后这就是后世动辄为母后上徽号的滥殇明朝中后期还出现了妃嫔中最高的等级——皇贵妃明宪宗宠妃万贵妃死后被追谥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2、 清清世祖顺治十五年,采用礼官的建议: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六名,柔婉、芳婉各三十名;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人数不定;。

女官设置遵照明朝的六局一司建议通过而未能执行清圣祖康熙以后,重新制定施行了妃嫔等级皇后,居中宫皇贵妃,一名贵妃,二名妃,四名嫔,六名贵人、常在、答应,人数不定诸嫔妃各分居东、西十二宫后宫里这些有名号的女性,相应也有主位和使用宫女的权力。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拥有主位的妃嫔们则是皇帝的有名分的妾,是宫中地位较高的少部分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