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原创空对空(空对空羽毛球)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握拍可分为击球前的基础握拍、发力击球时的握拍转换和击球后的握拍归零。基础握拍是其他转换握拍的基础,握拍转换是以基础握拍为基础进行的握拍变化,如

原创空对空(空对空羽毛球)

 

原创: 熊式技术编写小组第一讲:握拍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技巧性较强的运动项目,正确的握拍方式,是通往成功最重要的第一步握拍可分为击球前的基础握拍、发力击球时的握拍转换和击球后的握拍归零基础握拍是其他转换握拍的基础,握拍转换是以基础握拍为基础进行的握拍变化,如:发力击球、特殊球的处理都可称之为握拍转换。

归零握拍是握拍转换后再回到初始位置上,目的是能根据来球快速反应,便于应对和回击下一个不同线路的球总的来说,羽毛球运动中握拍有以下五种状态,以基础握拍为中心,分为正手和反手握拍,正反手握拍又可分为主动击球握拍和网前被动击球握拍。

各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转换关系如图1-0所示

图1-0 各种握拍状态的转换关系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很多人以为基础握拍的状态就是正手击球的握法,这是不对的,正手需要大力击球瞬间(如高远球和杀球),手指紧握球拍内旋发力挥拍击球球拍形如手臂,可以看作是手臂的延伸。

握拍是球拍与身体的连接形式,是我们击球直接而基础的技术动作握拍方式如同我们的关节,如果我们的关节出了问题,其活动范围(幅度和角度),灵活性以及力量的贯通传递等都会受到影响和限制因此,握拍是我们学习羽毛球首先需要掌握的第一个基本技术。

详见下图(以下握拍动作均以右手持拍为例) :

图1-1 球拍形同手臂,是手臂的延伸规范合理的握拍,才能实现击球动作的一致性和突变性受人体骨骼关节活动范围的限制,握拍方式和手指发力技巧在击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错误的握拍,不能灵活应对球路多变性的要求,因此,握拍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以达到有利发力,有利控球,有利回击不同线路,有利击球动作的一致性和突变性的基本要求。

详见图1-2、图1-3:

图1-2 规范的正反手基础握拍

图1-3 常见错误的握拍方式注:以上错误点在于握拍采用了攥的方式未做到掌心空、虎口空;拇指未放在拍柄大宽面上;后三指之间未保持一定间隙;食指未自然放在宽面上1)正手握拍方式正手握拍手型与两人面对面握手问好的方式类似,将拇指自然放在拍柄的大宽面,比食指的位置低,掌心空、虎口空,前三指保持一定间隙,后两指并拢紧扣拍柄末端,拇指、食指控制拍面旋转的角度和方向,是控制击球球路、弧线、精准落点的关键。

握拍力度以指尖微微发白为最佳详见下图:

图1-4 正手握拍(虎口空、掌心空)

图1-5 握拍力度以指尖微微发白为最佳2)反手握拍方式: 反手握拍是拇指内侧置于拍柄宽面的斜棱上,位置稍高于食指,掌心空、虎口空,食指和中指自然放在对侧的宽棱上,无名指、小指并拢,形成强有力的底座,这种反手握拍方式更有助于在反手击球中运用到旋转力,并且增加反手击球的角度。

反手击球时,拇指起到控制球路方向的作用,其余四指低于拇指握于相邻宽面,食指、中指、无名指之间均有空隙无名指和小指紧握拍柄握拍力度以指尖微微发白为最佳详见下图:

图1-6 反手击球前的指形

图1-7 反手的虎口空,大拇指在侧棱边上

图1-8 反手的前三指控制拍面旋转的角度和方向

图1-9 反手击球前后两指反手的底座

图1-10 握拍力度以指尖微微发白为最佳

图1-11 球拍棱名称(A...H)注:相同棱:A和E,B和F,C和G,D和H拇指内侧置于拍柄宽面的斜棱D上,其余四指低于拇指握于相邻E宽面握拍转换也可以说是握拍演变,是在正反手两个基础的握拍方式之间的变化。

包括我们后边要讲的打球的动作架构也一样有这种情况,如被动球以及极被动球也是以主动球的架构为基础进行的位置和幅度的调整我们说,不同的球,有不同的步伐;不同的球,有不同的手法也就是说握拍不是一成不变的这里我们以下面三种情况为例:大力量大角度击球时的握拍转换、正手网前被动击球时的握拍转换、反手网前被动击球时的握拍转换。

当然,不管握拍方式如何变化和转换,在击球动作完成之后,必须将手型“复位”到最基本的握拍方式上来1)大力量大角度击球时的握拍转换一般击球动作要求手指在基本的握拍位置如吊球、网前球处理等但是,在大力量大角度击球时,如杀球、高远球、抽球等,手指需要做出调整变化,如大拇指离开斜棱,到了大宽面上。

详见下图:

图1-12 正手大力量杀球后的握拍及归零

图1-13 大力量大角度击球时的反手握拍转换及归零2)正反手网前被动击球时的握拍转换手臂动作和正反手网前动作基本一致,只是在握拍方式、身体重心上不一致当我们遇到在正常情况下手臂和球拍不够长的球时,握拍基本上只靠前三指,把手臂加拍子的长度延伸到了极限,在架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重心降低。

详见下图1-14、图1-15和图1-16:

图1-14 正手网前被动击球及击球后身体

图1-15 反手网前被动击球及击球后身体

图1-16握拍归零熊式羽毛球握拍优点:1)增强旋转力 三空(虎口空、掌心口、手指间留有空隙),使手指在狭小的空间就能爆发出更大的力量根据力学原理,若一外力对物体施加的力量偏离中轴或重心时,将会对物体产生偏心力矩,使物体产生旋转。

熊氏正反手握拍的大拇指与球拍的接触点,都在球拍的侧棱上,发力时会对球拍产生偏心力矩,从而使球拍发生旋转,在狭小的空间内爆发出更大的力量2)中指的双重功效 拇指、食指可以用来控制拍面旋转的角度和方向,无名指和小指用以形成底座;而中指则具有以上两种功效,熊式握拍使中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两重功效发挥到极致。

3)击球失误率较少 熊式正手握拍的拍面对准对方场地,球与球拍接触后入射角都在场地里面若应对同样一个弧度、角度来球时,熊式握拍的拍面反射角度将会在对方场地内,一般的握拍则是由外向内打,较难保证这一点因此熊式正手握拍击球的失误率能较少。

4)手感细腻 较之手的其他部位,指尖处分布着最丰富的神经末梢,他们能给大脑中枢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对自己的击球动作进行反馈调节,反复训练,手指便能精确地操控球拍(就像医生操控手术刀一样精准)5)出球角度多、动作一致性好。

熊式握拍灵活易变,从而使出球的角度、线路增大,增加对手防守的难度又因为旋转力矩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在限有的时空内爆发出更大力量,一样的击球动作能击出多变的球,一致性强,那么留给对手击球的时空相对就较少了。

多年的实践研究表明,缺乏对握拍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是限制选手技术发展、水平提高的瓶颈对握拍的运用与手指发力这其中的奥妙与精髓的领悟是无止境的,是每一位羽球人时时需要体会、修正、改进,再体会、再修正、再改进的。

对于青少年,我们需要告诉他“一招一式”怎样做;而作为成年球友,我们建议您有更多的羽毛球运动原理性思考只有理解了原理性、基础性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才能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