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历史档案(历史档案是指什么)
引言档案思想是档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尤其是宋代极其重视档案工作,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档案思想,这些档案思想主要涉及档案的价值、档案工作的主要
引言档案思想是档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古代尤其是宋代极其重视档案工作,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档案思想,这些档案思想主要涉及档案的价值、档案工作的主要矛盾、社会地位与工作特点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其中,“为治之法,图籍为本”和“若缓而急”是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思想。
“为治之法,图籍为本”的思想是由宋代韩琦韩缜父子提出的韩琦认为,“历古以来,治天下者莫不以图书为急,盖万事之根本,后世之模法,不可失也”,将“图书”即档案的作用提升到“治天下”的高度,认为自古以来,统治者都将档案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档案是最急需的凭证,不可丢失。
一、古代档案制度国家的发展以及政治统治的需要,促进了档案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决定着档案思想的价值取向,这些鲜明且深刻的档案思想,促进了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档案工作的发展反过来又有助于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档案制度的制定充分体现了统治者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古代档案制度,可以发现古代档案制度与现代档案管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展现了古人的档案工作经验与智慧《庆元条法事类》中发现有关档案管理和地方架阁库管理的条款,也就是宋代档案架阁条法,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法典中绝无仅有的档案法规。
架阁条法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规定,主要包括有确保档案完整与安全的条敕、架阁库管理的条令、专门档案的收贮条令、赏格、旁照法等在架阁库管理条令的部分,规定了架阁库管理的具体规范,包括“别库架阁”制度、“三年检简”制度、架阁库置官制度、立卷、插架和借阅制度、按察季点制度等,。
与现代档案管理制度有诸多相似之处。
条法还将文书分为现行文书、应加架阁文书、架阁库文书、常留文书和非常留文书、重害文书和非重害文书等类型,充分体现了文书的生命过程和价值轻重,对当代研究档案的价值与生命规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宋会要》等史料,可以提炼出金耀门文书库的管理制度。
金耀门文书库以按机构和职能分类保管档案为基本原则,要求各类档案不得混杂,体现了明显的全宗意识。《宋史》记载:“今之武臣欲尽令读书,贵知为治之道。”
另外,在库房管理中极其重视保护档案的安全与完整,在归档时有各种手续,主管人员更换时也要办理交接手续,档案借阅有严格的借阅制度,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并且对于违反规定者有轻重不同的处罚一个时期的档案法规是该时期档案工作水平的集中体现,其系统性、完整性受当时政治、文化和法制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在对档案法规进行研究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二、古代档案机构和古代档案官员我国古代已经出现了档案机构,研究档案机构的变化与发展,可以了解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以及其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档案机构在不同朝代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周代称之为府,有天府、盟府,春秋战国时期,有故府、楚府,汉代到宋代多称为阁,如石渠阁等,明清两代称之为库,近代才称之为馆。
在档案馆类型上,根据档案馆性质可分为皇帝档案库、金耀门文书库、各级官府架阁库皇帝档案库类似于总统图书馆,是由最高统治者所建造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档案的完整与安全,馆藏主要是档案和图书,还包括一些画像、家谱及实物等。
金耀门文书库具有国家档案馆性质,它最初是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的文书库,后因需转变为储藏三司档案的专门机构,制定了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成为宋代建立的档案馆;各级官府架阁库是宋代设置的专门收集和管理,中央各机关和各州县衙门所产生的档案的机构,具有机关档案室的性质,是国家的基层档案工作组织,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深入发展。
按照建筑模式不同,可以分为石室金匮式档案库和砖木结构式档案库,石室金匮式档案库是完全封闭的,数量较少,主要保存皇室极其珍贵和保密的档案;砖木结构式档案库较为常见,主要保存政务档案,供政府机关内部使用在档案馆的选址上,大多选在远离市区、僻静、靠近水源的地方,有助于防火防盗,保证档案库的安全。
古代档案机构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档案工作的作用,代表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古人的眼光与智慧,对于当代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档案职官研究是档案史研究的重大课题,考察档案职官的设置原因、文化层次及工作状况对于评价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水平。
、继承古代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北宋时期中央机关的档案工作是由主簿兼管的,到了北宋晚期,主管架阁库的专职官员被称为架阁官宋代设置架阁官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架阁库的管理,将重要档案集中起来,既便于工作,又有利于档案的保护宋徽宗时,设立管勾专门负责中央六部架阁文字,总称为“管勾六曹架阁文字”,。
到南宋时,改“管勾”为“主管”,并根据馆藏的数量,决定设官的数量宋代官名多有省称,常常省称为“架阁”《能改斋漫录》记载:“仁宗朝,周湛为江西转运使,以江西民喜讼,多窃去案牍,而州县不能制,湛为立千丈架阁法。
以岁月为次,严其遗去之罪”在架阁官的选任上,要求必须是科举出身,或者是治学或其他方面有时望的卓异人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架阁官的设置,既促进了档案的有序化管理,也加强了档案馆的建设。
三、古代档案编纂《四库全书总目》记载:“古来轶闻琐事、偏笈遗文,盖小说家之渊海也”设置机构,汇编档案,纂修史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档案工作有别于外国档案工作的鲜明特点宋代档案编撰工作成就显著,极具历史特色。
首先是宋代以敕代律,编敕作为皇帝统治天下的法律武器,频繁编修敕令格式。由于法律形式的变化,律法档案的编纂工作空前加剧,在宋神宗时,设置专门的编修敕令所,供官员编敕。其次,检用故事,重视编修会要。
宋代会要编修依据诸多材料,如国史、日历、实录、诏令等,具有档案资料汇编的性质由于会要能为处理朝政提供参考文献,因此宋代极其重视会要的编修,并且在会要编撰和保存等方面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再次,广征博采,重视当代史的编纂,这是宋代档案工作的重要特色之一。
宋代设起居院,选任专人编修起居注,记录内容包括皇帝的每日言行以及重要朝政在起居注和时政记的基础上,进一步编修日历、皇帝实录、国史等,广泛征集资料,并对他人所著史籍也非常重视最后,反复修改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评价事件的标准观点也随之变化,史书也一修再修。
建炎初年,宋高宗命范冲、常同负责编修《神宗实录》,范冲在编纂工作中,采取了保存档案原来面貌的态度和做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宋代档案编纂工作的盛况。
结语档案编纂工作应置于社会环境中考察,与当时国家经济、政治联系起来,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分析古代档案编纂工作的发展,认为古代的档案编纂制度是由皇帝和各级统治者的意愿所决定的,受政治影响较大,为封建王朝服务。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2]班固.《汉书》.[3]范晔.《后汉书》.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越早知道越好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官网)
记者从国家档案局了解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4日起面向个人开放预约,社会观众可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皇史宬”微信公…
-
原创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照片官网)
开展文物调查,全面掌握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现状,是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及利用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手段。…
- 新鲜出炉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档案馆官网)
- 满满干货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知识竞赛官网)
- 学会了吗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研究院官网)
- 快来看中国历史网官网(中国历史地图网官网)
- 手机经典台词(手机电视剧经典台词)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