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原创历史文物简笔画(历史文物简笔画图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在茅坪待了一个星期,两次来到八角楼,仔细观察了八角楼的室内结构,以及室内与室外的光源关系,在毛泽东当年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

原创历史文物简笔画(历史文物简笔画图片)

 

八角楼

的灯光

《八角楼的灯光》 布面油画 万岭 2021局部细节图

经过两个月的绘制,万岭先生于2021年3月完成了经典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八角楼的灯光》,此画作还原并重现了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八角楼的工作场景万岭先生用了一年多的筹备时间,数次深入井冈山调研,两次进入八角楼现场拍摄,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相关历史文物,阅读党史和毛泽东著作,力求最真实地还原当年的场景。

此画为建党100周年献礼,表达了对党和国家的无限热爱之情通过对难度极高的复杂光线下人物与场景的描绘,表现了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在八角楼的灯光下,凝神静思,苦苦思索中国革命的前途,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作者自述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我完成了这幅表现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油画作品《八角楼的灯光》2019年,我怀着崇敬与缅怀的心情,第一次上井冈山,来到八角楼,参观毛泽东当年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我在茅坪待了一个星期,两次来到八角楼,仔细观察了八角楼的室内结构,以及室内与室外的光源关系,在毛泽东当年写下《井冈山的斗争》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窗前,我看着窗外的竹林和天空,在毛主席当年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瞬间迸发出要认真创作一幅该历史场景的油画作品。

于是我当时按自己的想象中的构图思路,拍摄了许多不同角度的照片,以备回到北京的工作室后为该创作构图使用

(八角楼真实场景图,按顺序分别为八角楼入口处、毛泽东井冈山八角楼旧居外景、八角楼毛泽东卧室兼办公处、八角楼内陈列的历史文物、八角楼内毛泽东休息用的竹制躺椅、八角楼内陈列的油灯、八角楼内毛泽东使用的桌子和凳子、八角楼窗外的景色、八角楼内陈列的砚台、八角楼内毛泽东睡觉的木床、八角楼内的八角形天窗、八角楼内景)

接下来的时间里,作者开始认真研究这段历史,并去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地收集和拍摄相关历史文物同时找来影视拍摄使用的红军服装,寻找模特,然后穿上服装,布好光线,按自己的构图思路进行拍摄,用以还原毛泽东当年在八角楼的灯光前思考并写作的情景。

对于在画面中怎么设计毛主席的身体姿态与面部表情和头部的朝向,是毛主席看着窗外?还是与画外的观众产生眼神的交流?毛主席一只手握着毛笔,另一只手的姿势怎么设计?还有画面中所画时间的设定,是画夜晚?还是傍晚?怎么体现油灯光?如果是画傍晚,就会面临复杂的光线关系。

会有来自室外黄昏的光线,还有从八角楼的八角形天窗里透下来的黄昏时的光线,照射在木地板上时产生的漫射光,反射到墙壁上的光,同时还要有油灯光的光线,画面中这些组合在一起的复杂光源关系怎么设计和处理?才能更好的烘托出气氛,更好的还原和表现毛主席当时在八角楼里的情景。

如果是选择画夜晚,那只有一个油灯光源,室内将会有大片的暗影,画面将难以表达出室内物品的细节,八角楼的室内结构也不好表现清楚构思良久后,决定选择画黄昏傍晚的时刻,这样画面的层次能更加丰富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一:模特身着红军服装左手托腮看向窗外; 方案二:模特身着红军服装左手托腮看向观众; 方案三:模特身着红军服装身体左侧在前)

定姿

(图一:确立身体姿态后,左手托腮的定姿: 图二:确定身体姿态后,右手握笔的定姿; 图三:模特身着红军服装左手伏案)在确定画面光源关系后,接下来是设计毛主席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是画在画面正中心?还是中心位置靠右?如何才能更好的体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进而达到最具视觉力度和气氛感的呈现?在这个选择上又继续推敲良久,最后决定选择中心靠右的方案,这样有利于表现八角楼的室内空间感,让观众一目了然的看到毛主席当年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更好的述说那个艰苦岁月中,毛泽东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与《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的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战略著作。

画面中有一些细节,比如20厘米高的竹筒上面用一个小铁盘盛油,里面有一根灯芯的简朴的小油灯这盏已被油烟熏黑,靠灯芯散发出微弱亮光的油灯,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时用过的许多油灯中的一盏它看起来是那么的普通,但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还有圆形的大砚台上新鲜的墨汁,以及毛泽东刚在纸上写下的“井冈山的斗争”几个字,然后左手托腮,陷入瞬间的沉思,并看向画外的深邃的眼神还有一个重要细节是毛泽东扎着腰带,在毛泽东革命时期的戎马生涯中,他的一生中只扎过一次腰带,挂过一次驳壳枪。

这是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红四军成立大会上,毛泽东扎着腰带,腰带上挂着驳壳枪,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带枪。

红四军的成立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我通过在画面中安排这个细节,就是为了通过毛主席腰间的皮带象征性的表达这段我军的历史。

在画面构图,人物与环境的位置关系,光源关系,人物与历史的关系等都确定之后,接下来就开始进入绘制阶段了整个绘制时间为两个月,从2021年元旦开始到3月份完成,最终呈现出大家看到的《八角楼的灯光》这幅油画万 岭 2021.6.6.

版权申明

此幅《八角楼的灯光》为独立原创作品, 于2021年3月1日创作完成,并于2021年3月9日进行了著作权登记,登记号:2021-F-00248950.未经本人书面授权,任何主体不得以任何方式及理由对该作品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复制、修改、抄录或与其他产品捆绑使用、销售等侵权行为。

否则本人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