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真没想到历史档案故事(档案的小故事简短)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档案室,存放着一本陈旧的日记本,是档案室2014年征集来的一份珍贵的老档案。白玉章说:“1970年,正是我们国家物资匮乏的年

真没想到历史档案故事(档案的小故事简短)

 

历史无声,档案有痕

在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档案室,存放着一本陈旧的日记本,是档案室2014年征集来的一份珍贵的老档案。

这是参加过“七〇”会战的老石油白玉章的会战日记。这本日记,记录着感天动地的会战年代;这本日记,见证着老一辈石油人的红色精神。每一次翻开它,白师傅总有道不完的感触、讲不完的故事。

白玉章说:“1970年,正是我们国家物资匮乏的年代,上万将士来到了扶余,当时的衣食住行条件十分艰苦,大家住的是席棚子和地窨子,吃的是高粱米饭和苞米面窝窝头。”

白玉章在日记中写到:6月28日 周日今天挖土时遇到塌方,一位同志被埋在土里,大家七手八脚把他扒出来,谁也没想到他第一句话就喊:“毛主席万岁”,爬起来继续工作在场的人都被感动了,参战将士的干劲儿更足了

提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白玉章说:为咱们国家分忧、为祖国加油,是当时支撑我们参战会战的勇往直前的不变信念白玉章在日记中写到:7月5日 周日在战斗中,我的手被砸过、脚也被砸过,手指磨出血泡但我想起毛主席指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为革命吃点苦算什么?

“七〇”会战期间,创业者们就是凭着“宁可筋骨断 誓夺一百万”的冲天干劲儿,发扬“五上精神”,一年干出了十年的工作量,仅用8个多月时间,就让原油年产攀上了百万吨高峰,为吉林油田的腾飞发展打牢了根基。

档案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时代的传承伴随着创新发展的步伐,档案工作逐步从重视收集保管档案,向重视发挥档案作用转变,档案室让这份红色档案从史料中走出来,成为扶余采油厂企业精神教育的“活教材”,赋予了档案鲜活的时代内涵,教育激励着石油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