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历史人物介绍故事主要情节200字左右故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曹丕即位后曾贬居东阿,死后葬于鱼山(今属东阿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曹丕即位后曾贬居东阿,死后葬于鱼山(今属东阿县)西麓中平六年(189),汉灵帝死,少帝刘辨即位,何太后之兄、大将军何进执掌朝政。
后何氏与宦官相互攻杀,两败俱伤,从此进入军阀混战的年代继何进而掌朝廷大权的西凉军阀董卓,裹胁着东汉小朝廷献帝刘协和公卿大臣,焚毁洛阳,迁都长安,屠戮大臣,纵兵抢掠,民怨鼎沸次年,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但尚未同董卓军队交锋,便相互攻杀起来。
当董卓专权擅政时,曹操离京东归,依靠曹氏、夏侯氏的势力,建立起自己的军事武装初平二年(191),袁绍推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曹操于初平三年(192)打败黑山黄巾军,收编其精锐30余万人,号青州兵,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就在这一年,曹植出生了此后,曹操迎汉献帝居于许昌,败袁术,灭吕布,迫降张绣,建安五年(200)败袁绍于官渡,逐渐统一北方这一年,曹植才8岁曹植"生乎乱,长乎军",在受着紧张而充满危险的战争生活锻炼的同时,也得受到了文学的熏陶。
其父曹操,"即总庶政,兼览儒林,躬著雅颂,被之琴瑟"①,围绕在他周围的不但有众多的文臣武将,而且有大批文人骚客在这种社会、家庭环境的陶冶下,曹植成熟很早他10余岁就已诵读诗、论及辞赋数10万言,写一手漂亮的文章。
对于他的文才,曹操开始不大相信,以为是他人代作文章,有一次他问曹植:"汝倩人邪?"曹植回答说:"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②曹操借邺城铜雀台刚刚建成的机会,把儿子们都召到台上,命各为赋结果曹植不但交了头卷,而且文采灿然。
其《登台赋》曰:"从明君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即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③曹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为世人睹目刘义庆《世说新语》称"曹子建七步成章,世目为绣虎"。
著名文士邯郸淳,从荆州来归曹操,曹操让他去见曹植曹植与邯郸淳谈古论今,淳大为折服《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引《魏略》记载道:"植初得淳甚喜,延入座,不先与谈时天暑热,植因呼常从取水自澡讫,傅粉遂科头拍袒,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数千言讫,谓淳曰:邯郸生何如邪?于是乃更著衣帧,整仪容,与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次颂古今文章赋谏及当官政事宜所先后,又论用武行兵倚伏之势。
乃命厨宰,酒炙交至,坐席默然,无与伉者及暮,淳归,对其所知叹植之材,谓之天人"从建安九年(204)到建安二十四年(219),是曹植一生中文学创作最为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他除了有几次随军出征,如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三郡乌桓、十六年(211)西征关右、十七年(212)东征孙权之外,平时都生活在邺城,过着魏国公子的贵族生活,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清雅的文学活动当中。
当时,在曹操父子周围聚集着大批幕僚文士,如王粲、陈琳、徐干、刘桢、阮瑀、应场、杨修、邯郸淳、繁钦等,经常聚会,诗酒唱和,热闹非凡,其情形正如曹植在《娱宾赋》中所描写的那样:"遂行宾而高会兮,丹帷晔以四张。
办中厨之丰膳兮,作齐郑之妍倡文人骋其妙说兮,飞轻翰而成章谈在昔之清风兮,总贤圣之纪纲……听仁风以忘忧兮,美酒清而肴甘"④因此,形成了一个邺下文人集团后世文学史中常提到的"三曹"和"建安七子",就出在这个集团中。
"以相国之尊,雅爱诗章"的曹操,由于公务缠身,文坛领袖的角色实际落在了"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的曹丕和"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的曹植两兄弟身上他们文人相重,关系融洽,"行则同舆,止则接席,何尝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⑤?在这种背景下,曹植不甘寂寞,以"公子之豪",积极活跃在邺下文坛,"公子爱敬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彀,轻辇随风移飘飘放志意,千秋长若斯",就是他当时的生活写照在这个时期,曹植不但创作了大量的宴乐诗文,如《游观赋》《侍太子坐》、《斗鸡》、《名都篇》、《白马篇》等,还创作了部分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如《泰山梁甫行》、《门有万里客》、《送应氏》等。
建安后期,曹魏王业日隆,曹操年事渐高,继承人的问题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史书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大儿子曹昂,字子修,为刘夫人所生建安三年(198),随父南征,在穰城战斗中为掩护曹操,被张绣所杀次子曹丕,字子桓,与曹植一母同胞,为卞氏所生。
在立太子问题上,曹操一贯坚持任人惟贤,要在众多的儿子中选德才兼备者做太子最初属意于环夫人所生的儿子曹冲,此子聪颖早慧,五六岁时便智若成人,遇事多谋善断,深得曹操宠爱,可惜在建安十三年(203)13岁时病死。
曹操悲伤之余,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⑦曹丕心中也明白,所以后来说:"若使仓舒(曹冲,字仓舒)在,我亦无天下"继而曹操又被曹植的文才所打动,产生了以植为嗣的念头,《三国志·魏志·曹植传》载:"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寞、杨修等为之羽翼。
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曹植之外,曹丕以长子的优越地位,同样是曹操选择继承人的重点对象开始,曹植在继嗣方面占有一定优势除了他才华出众而被曹操宠爱外,还有一帮谋士给他广造舆论其中就有丁氏兄弟和杨修丁氏兄弟是曹操的故人之子,当时亦称名士,颇受曹操重视。
丁仪还差一点做了曹操的女婿,只因他一只眼睛有毛病,被曹丕到曹操那里说了句"妹妹恐怕不愿嫁给一个眼有毛病的人",事情方才作罢,为此他恨透了曹丕他和丁虞经常在曹操面前称颂曹植的才华,说他"博学渊识,文章绝伦。
当今天下之贤才君子,不问少长,皆愿从其游而为之死,实天所以钟福于大魏,而永授无穷之祚也"曹操答曰:"植,吾爱之,安能若卿言!吾欲立之为嗣,何如?"尽管如此,曹操却一直没有正式立储,他还想多方考验观察建安十九年(214),曹操东征孙权,使曹植负起留守邺城的重任,临行告诫说:"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⑧后来曹植虽然完成了留守任务,但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⑨,使得曹操大为失望有一次曹操外出,曹植喝醉了酒,私自坐着王宫的马车,打开司马禁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大典时才行走的"驰道"上纵情驰骋游乐一番,一直走到金门。
曹操得知此事后,盛怒之下,处死了掌握王宫车马的公车令,并且就此发布了几道命令令中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诸侯长史及帐下吏,知吾出,辄将诸侯行意否?从子建私开司马门来,吾都不复信诸侯也。
恐吾私出,便复私出,故摄将行不可恒使吾以谁为心腹也"因此"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⑩失去宠幸与曹丕的"御之以术,矫情自饰"【11】有很大关系曹操每次出征,百官及诸子都要到城外送行每当此时,"植称颂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
世子(曹丕)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欲,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12】工于心计的曹丕从不放松对曹植的戒备和打击经常与吴质秘密来往,商议对策为掩人耳目,曾以车载大麓,麓中藏纳吴质进宫。
这事被曹植的好朋友杨修发现,报告了曹操曹不闻知事泄,心里很紧张,但吴质又替他谋划说,下次可以只拉空入宫杨修见有大车载麓入宫,又去禀报,曹操派人验得空,对杨修起了疑心,不久便找借口把他杀掉这对曹植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除此之外,曹丕还充分利用长子的优势,拉拢一些"耆年硕德"的大臣为自己说项,最终取得了太子之位曹植争立太子的失败,给他此后的生活罩上了一层无法消除的阴影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承王位,接着践祚代汉,黄袍加身,做了魏国皇帝,改元黄初。
曹丕称帝后,时时处处与曹植过不去先是将曹植的好友丁仪、丁虞及家中男口全部杀掉接着又派出监国谒者灌均对曹植严加监视,一有过失,便上奏朝廷不久便以"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13】的罪名,将曹植召到京城洛阳,交由百官议罪。
并逼令曹植大殿赋诗,不成,则行大法因而曹植7步之内吟出了"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其向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4】的著名诗篇后"以太后故,贬安乡侯"在曹丕的压迫下,曹植惶恐不安,过着一种"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又禁防雍隔,同于囹圄"的生活。
"虽有王侯之号,而乃侪为匹夫悬隔千里之外,无朝聘之仪,邻国无会同之制诸侯游猎不得过三十里,又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15】曹植曾在《迁都赋序》中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余初封平原,转出临淄,中命鄄城,遂徙雍丘,改邑浚仪,而未将适于东阿。
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16】太和三年(229),曹植在《求存问亲亲》表中叹息道:"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附心,临觞而叹息也。
"【17】曹植虽然受到曹丕的禁锢,但他为国立功建业的愿望一直非常强烈,多次上疏求自试,以实现其"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18】的理想,但他"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
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遗令薄葬"【19】曹植墓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内的鱼山西麓。
死谥"思",因其生前曾以陈前4县封陈王(今河南淮阳),故又称"陈思王"曹植一生著述甚多,为建安作家之最他生前亲自编过《前录》,收诗文78篇景初中,魏明帝曹睿"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20】。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原集已佚,今存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嘉定六年(1213)刻本《曹子建集》,共10卷,含诗、赋各体散文206篇清代丁晏有《曹集铨评》,对各篇文字作了校订。
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子建诗笺》,建国后有余冠英的《三曹诗选》、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付亚庶的《三曹诗文全集译注》等出版注释①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第19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②⑧⑩【11】【13】【17】【19】【20】《三国志》卷19《魏志·曹植传》③《三国志文类》卷58《诗赋》④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第47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⑤《三国志》卷21《魏志·王粲传》注引《魏略》。
⑥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第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⑦《三国志补注》卷3《武文世王公传》⑨《三国志》卷21《魏志·吴质传》注引《世语》【12】《三国志》卷21《魏志·吴质传》【14】余冠英:《三曹诗选》第103页。
【15】《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及注引《袁子》【18】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第15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19】赵幼文:《曹植集校注》第15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来源《聊城通史》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干货满满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历史人物介绍故事主要情节200字左右故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曹丕即位后曾贬居东阿,死后葬于鱼山(今属东阿…
-
一看就会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历史人物介绍故事卡)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
- 不看后悔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历史人物介绍故事简短)
- 一看就会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历史人物故事简短)
- 这样也行?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历史人物介绍和故事50)
- 硬核推荐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一年级)
- 不看后悔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