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速看历史学考研容易的院校(历史学考研容易的985院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

速看历史学考研容易的院校(历史学考研容易的985院校)

 

历史学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历史在初高中而言相当于是点或线,到大学相当于面初高中的故事有意思、有趣。

而大学是要更加专业性,需要去阅读更多相关的书籍去全面的看问题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主要就业方向:在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博物馆、档案馆从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报考政府部门公务员;在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或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编辑、记者、撰稿、文案等工作。

一、双一流学科双一流工程始于2017年,是“211”“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2022年第二轮双一流布局中有7所高校位列“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学科双一流建设名单:

另有,北京大学“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名列2017年第一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22年“自主确定建设学科并自行公布”。二、国家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名单(共七批):

国家重点学科第三次评估结果: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

三、教育部排名五轮未对外公布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历史学”3个一级学科共有122所高校上榜中国史A+: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考古学A+: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世界史A+:复旦大学、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名单如下:

四、部分高校简介

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拥有相当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图书文物资料、良好的教学实验设备,学科水平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招收有来自国内外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各个层次的学生,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历年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培养的学生已有两千多人,他(她)们活跃在全国各地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成为文物、考古、博物馆事业乃至于其它领域的中坚力量。

学院设有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和文物保存科学技术两个系,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建筑和文物保护四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复旦大学 1959年复旦历史学系在国内率先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下成立拉丁美洲史研究室,1979年成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一时引领风气之先改革开放以来,历史学系获得了新的发展。

1981年,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世界上古史中古史3个学科点被评定为国家首批博士点,1986年新增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史国别史2个博士点1982年获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1984年开创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1994年复旦历史学系列入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996年建立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成为国内首批5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2004年“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列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中国近现代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是华东师范大学于1951年建校时首批设置的系科之一创建初期就汇聚了吕思勉、吴泽、李平心、戴家祥、林举岱、陈旭麓、王养冲、郭圣铭、夏东元等一批史学名家1981年,中国古代史和史学史两个二级学科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博士点。

1984年和1986年,世界近现代史学科和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也先后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1994年,世界近现代史学科成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998年,设立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历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世界史学科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中国近代史学科成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11年,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别获得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并相应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同年,两个学科进入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

在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国史学科获得B+,世界史学科获得A+2018年,世界史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I类计划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历史+”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

西北大学1956年,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指导下,西北大学设置全国第二个考古学专业,1989年设立全国首个文物保护技术专业,2008年率先开设文化遗产管理方向60多年来,一代代西大考古学人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教育事业总体布局,旨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卓越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构建了以传承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为目标,以考古学为认知体系、以文物保护技术为保存体系、以文化遗产管理为实现体系的“三位一体”学科发展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高校及行业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是我国文物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

考古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现为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考古学科下设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与博物馆学3个专业,有考古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陕西省一流专业1个(文物与博物馆学),国家一流课程2门,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及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马工程教材4部,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1个(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建),先后为新中国文物事业培养专业人才6000余人,毕业生71%以上服务西部、80%扎根基层,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培养体系最为完备、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考古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 1902 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1912 年称北京高师史地部, 1928 年单独设系, 1952 年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

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刘启戈、陈正飞、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

2006年 3 月,我校作出决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 1 个国家级重点学科, 1 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7 个博士点, 8 个硕士点。

在职教授 34 人,博士生导师 29 名,在聘“ 985 ”项目 教授 10 人;副教授 17 人其中既有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何兹全、龚书铎、刘家和、瞿林东、陈其泰、晁福林、郑师渠等,也有一批崭露才华的中青年学者。

现任院长为张皓教授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