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历史传奇故事集(历史传奇故事集(4VCD))
一大王庄地处进城要塞,再加上一条南北大道就打大王庄中纵穿而过,这南来北往的行人旅客、士农工商,少不了在这里打点盘旋。
一 大王庄地处进城要塞,再加上一条南北大道就打大王庄中纵穿而过,这南来北往的行人旅客、士农工商,少不了在这里打点盘旋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一点儿不假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王庄的村民们个个都成了精明人儿,种地的少了,各家各户大小都有点副业。
因此,大王庄成了县城第一繁华近郊 其实大王庄老早就远近闻名了那是因为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有大王庄的庙会一到庙会的时候,前好几天,各地商贩就云集而来,周围各村的人也会来凑热闹他们不只为买东西,为的是看一看大王庄的秧歌。
那秧歌扭的,上劲的时候,会扭秧歌的小贩也会把摊子推给旁人,也不装扮装扮,下场就扭那些不下场的,在自个儿的摊上也是踩着秧歌点儿 大王庄的秧歌为什么这么火呢?因为大王庄有一拨儿好吹鼓手,尤其是吹喇叭的王九和。
那把喇叭吹得,不管你会不会扭,都得跟着他的点儿蹦达两下 后来,庙虽然拆了,可庙会还是年年过如今,王九和已经退隐江湖十年了,这吹喇叭的掌门人是他的徒弟王大拿,这王大拿比他师傅名气也不小为啥?逢年过节,哪个村不得请一台大秧歌?请秧歌必得请喇叭,秧歌好学,比划比划就能胡弄事儿,打鼓的也能将就,可吹喇叭不行啊,吹不响那还叫喇叭吗?没好喇叭就没好秧歌儿。
王大拿的喇叭没他师傅吹得好,他怎么吹,也吹不出他师傅那个底气和韵味来可是比一般人那是强太多了秧歌这行上,不认识王大拿的少,只要请秧歌,先问问是不是王大拿的喇叭 现在农村的日子都好过了,这婚丧嫁娶的,不再拿个录音机或VCD放喇叭调了,如今都流行请真喇叭,这王大拿就更是闲不住了。
村里的年轻人看这门手艺不错,收入也不少,吹一天喇叭能挣百八十块,就有人跟着他学吹喇叭王大拿广收门徒,一到夏天,就带着徒弟们到苇子坑里挖苇子根做喇叭哨 二 这一年的四月二十八,村里要扭三天大秧歌,村里人老早就通知了亲朋好友来看秧歌,好像那秧歌是他们大王庄的土特产似的。
二十七那天,场子支起来了,十几个两百度的大灯泡把秧歌场子照得如同白昼秧歌角儿们都化好了妆,穿着五颜六色的秧歌服,踩着秧歌点扭上了王大拿吹了半个钟头,就在一边听徒弟们吹他正闭着眼陶醉着呢,忽然这喇叭就停了。
他猛一睁眼,四个穿迷彩服的半大小子顶天立地地站在场子中间,一套架子鼓放在当间这哥几个,有个抱着吉它的,有两个拿着麦克风,放好架子鼓之后,二话没说,开口就唱观众们可就乱了喽!有叫骂的,有埋怨的,有起哄的 徒弟们看了看王大拿,意思是,您看怎么办吧!秧歌角儿也看着王大拿,这没喇叭了,咋扭秧歌儿?王大拿一手抓过喇叭,另一手一挥,继续!要说王大拿在喇叭界也算是一个人物了,这喇叭一响,还真把那四个年轻人给镇了一下,有的扭秧歌的也跟着比划起来,可没几分钟,人家那边又起来了,扭秧歌的不知道随哪边的调好了,尴尬地杵在那儿。
人群可是炸了锅了一些年轻人开始喊上了 “扭秧歌的下去吧!” “这破喇叭还吹呢?” “现在哪儿有好秧歌?下去吧!” 十几个平时游手好闲的小青年借此机会也到台上来又蹦又跳又嚷嚷王大拿想压也压不住了,秧歌角儿被晾在场子边上,留也不是,去也不是。
王大拿轻叹了一声,夹着喇叭,头也不回地走了 三 本乡有个规矩,凡是过庙会这一天,都得宴请亲朋好友,谁家要是没来客人,全村的都要笑话他四月二十八是正日子,大王庄主街上人来人往,如织如梭欢聚的人们说说笑笑,讲着近些天来十里八村的新鲜事儿,讲得最多的就是:大王庄的秧歌场子叫人给踢了!怎么说的都有,但不管怎么说,最后都说到王大拿那儿。
王大拿一大早就起来了,其实他是一宿没睡,他能睡得着吗?他徒弟小三子跑上门来问他,今晚上还扭不扭秧歌,吹不吹喇叭了王大拿一脸的坚决:“扭!吹!要不然我咋在这大王庄呆着!” “师傅,我听大伙都在说昨夜的事,想告诉您又怕您气个好歹的。
”小三子战战兢兢地说 “你说吧!咋听到的就咋说” “人家都在说咱大王庄的秧歌场子给踢了!还说……” “还说啥?” “说咱没好喇叭,没好秧歌角儿,咱们大王庄的秧歌是黄鼠狼子下豆储子——一辈儿不如一辈儿!”。
“还说啥了?” “说没好喇叭,咱本庄的好秧歌角儿都不上场,外庄的好角儿就更不来了要知道这样,还不如请滦河边上的喇叭呢!”(故事会阅读网3gmq.com) 王大拿不听此言还则罢了,一听此言,一口气没上来,身子往后一闪,幸好小三子眼疾手快,一手扶住他,“师傅,师傅”叫了两声,王大拿这才缓过这口气来。
他老婆吓得都麻爪了,亲朋好友们也围上来他老婆抹着眼泪说:“我看你呀,也挂上喇叭吧!吹了这么多年了,也该停停了,何苦置这个气?” “你不懂,你们都不懂!”王大拿推开众人,出去了他老婆一个劲地数落这个徒弟,可小三子也是一脸的委屈:“是师傅让我说的,我敢不说吗!您别着急,我这就远远地盯着他去。
” 四 王大拿出了院子,一路上只管低头疾行,大街上的人自动给他让出一条道路有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不搭理,只管走自己的路 过了石桥,又过一个胡同,再向东走了几步,他在一棵大梧桐树下站住了他顿了顿,抬脚进了院子。
“来了?” 原来,王九和老爷子一大早就在前门的门口坐着了 王大拿叫声“师傅”,就扑通一声跪下了 “师傅,咱大王庄的秧歌场子让人给踢了!”接着就像个孩子似的哭起来 “踢得好!”王九和大喝一声 “师傅您?”王大拿抬起头来,一脸的疑惑。
“就你们,就你们,靠糊弄糊弄就想干长了?狗屁!眼睛里就盯着咋糊弄钱,你也能把喇叭吹好?!” 王大拿跪在那儿,一声也不敢吭 王九和的老伴走过来:“你让孩子先起来再说,这大过节的” 王九和挥了挥手,说:“起来吧!也是四十多的人了。
” 王大拿还是跪在那儿,一动不动,只是哭 “你哭啥哭?说你两句还说得不对咋的?” “您说得对!我就认钱了!没把心思都放在吹喇叭上可是,师傅,”王大拿眼泪汪汪地看着师傅,“您总不能眼看着咱大王庄的秧歌就这么败下去吧!”。
王九和长长地叹了口气 “您得帮我呀!是您出山的时候了!您要不出山,我们大王庄的秧歌可真就要绝了!” “你先起来吧”王九和把声音放缓和了一点儿 王大拿站起来,像个小孩似的坐在师傅跟前 “大拿,不是师傅不帮你,师傅心里也难受啊。
可我在我妈坟前发过誓,这辈子都不会再吹喇叭了!”王九和话说得很慢,目光直视着前方,仿佛要穿过岁月的风尘一般 “都十年了,您老心里这疙瘩咋还解不开呢?”王大拿说 五 十年前,也是四月二十八,大王庄也扭了三天大秧歌,场子就在王九和家的大门口。
那时,村里名角儿多,庄西头卖耗子药的张老三,别看赖赖叽叽的,一听王九和的喇叭,马上来精神,就跟扎了吗啡似的,他是装“妞”(年轻女子)的,装扮上,头上插满花,小身段一扭一扭的,比大姑娘还像大姑娘,是远近闻名的“三姑娘”。
还有磨米厂的吴老大,有名的“活老”(老年妇女,动作诙谐),别人的烟袋是假的,他的烟袋可是真的,还一闪一闪地冒着红光,那俩肩膀一晃,那叫一个地道!还有卖猪肉的马黑子,给学校看门的王小二…… 王九和吹得过瘾,角儿扭得带劲,上不了场子的在外边扭得更欢。
就这时候,人群骚动起来,王九和的老婆闯进场子来,看王九和正眯着眼睛踩着点吹喇叭呢,一把就把那喇叭夺过来摔在地上 “吹吹吹!叫你半天不吱声!你妈死了!” 王九和“啪”就甩过一个耳光子,那个脆响! “就算你不乐意我吹喇叭,你也不能咒我妈死!”
“你妈真死了!你快回去看看吧!”他老婆来不及跟他计较,抻着他就往家走,剩下一场子的秧歌角儿和一场子看秧歌的人 过一会儿就听一声悲怆的喇叭声 王九和整整吹了八天喇叭全村人跟着他哭了八天 人死了,开八天的吊,那在农村是最隆重的葬礼了。
他好像是把一辈子的气力都使出来似的王九和的喇叭只一声就能吹进人的心里去,喜调是,悲调更是,何况这是真真切切的丧母之痛! 第九天,他跪在他妈妈的坟前,把喇叭举到头顶上,发誓这辈子再也不吹喇叭!此后,那跟了他三十多年的喇叭就束之高阁,再也没响过。
今天王大拿又提起这个事儿来,他能不百感交集吗? “解不开,一辈子也解不开呀!”王九和老汉长叹一声,老泪也下来了 “我妈守了一辈子寡,寡妇失业的靠织席子把我拉扯大她织啊,一领一领的织啊,腰都累折了。
要不是我师傅教我吹喇叭,我真不知道咋养活我妈那个时候我就想啊,我一定得把喇叭吹好,我得养我妈呀!”老人的声音哽咽了 “我吹了一辈子喇叭,儿孙也满堂了,可在自个儿家门口,就没守着我妈咽最后一口气!因为啥?还不是因为喇叭?我发过誓了,我在我妈坟头上发过誓了,今后再也不吹喇叭了,你自个儿的事儿,自个办吧!”
六 “王九和!你个王八蛋!你个王八蛋!”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堂屋里传出来,夹着木棍杵地声 一个满头银发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出来 “你不去,我去!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王庄的大秧歌毁在你们这群败家子手里!”说着,举起拐棍就朝王九和和王大拿打过来。
(故事会阅读3gmq.com) “爹,你咋出来了?”王九和的老伴赶紧把老人拦住,安抚他坐下 来者正是王九和的师傅兼岳父“喇叭张”——张振宇 王九和师徒两个像罪人似的低着头杵在那儿 老人喘了一口气儿,显然这一顿折腾把他累得够戗。
“亲家母病来得太快了,就算你在她跟前也救不了她好歹她是听着你的喇叭走的你都钻了十年的牛角尖儿了,就算惩罚你自个儿,这时间也够了!别看我快九十的人,我还没老胡涂!要都这么干瞅着,就知道埋怨了这个埋怨那个,早晚咱大王庄的秧歌就得绝呀!老祖宗留下的那点东西就得绝呀!”。
“师傅,您说得对!”王九和使劲跺了跺脚,“您老放心吧,您徒弟肯定不会给你丢人!”回头又对王大拿说:“大拿!要想稳住场子,光我还不行,还得请前庄老陈家的鼓手,要不然镇不出威风来” “陈老爷子好几年不出山了,怕是请不出来吧?还听说他得了脑血栓。
”王大拿为难地说 “拿我的喇叭到陈家去,别说脑血栓,只要他还有一口气,肯定来!再说,即使他不亲自来,一定会派他儿子来!我看见他二小子今个儿回来了你就捧着我那喇叭走着去!” “人家可是大老板啊,师傅!人家能给咱这个面子吗?”。
“我请他是瞧得起他们陈家的鼓,不是瞧得起他是老板!”王九和的倔性又上来了 王大拿捧着他师傅那把喇叭,大步流星地走在大王庄的大街上喇叭过处,街上好像一下子冷清了许多,人们也意外地发现吴老大蹲在磨米厂门口,嘴里咬着那杆长烟袋,那杆长烟袋只有在扭秧歌的时候他才叼上。
七 四月二十八,白天正是较长的时候,吃过了晚饭,西天还是亮堂堂的经过一天的喧闹忙碌,大王庄的老老少少都闲下来,仨一群俩一伙地往昨天的秧歌场子去,连平时不大出门的老头儿老太太也出来了不少场子里那四个小伙子早就到了,齐刷刷地白色T恤衫,蓝色牛仔裤,外加一副墨镜,一副露着手指头的黑皮手套。
今个儿没带架子鼓和吉它,就一个大音箱一见来了不少人,哥四个打开了音响,音箱里传出激荡的舞曲,四个人跳上了霹雳舞有走太空步的,有“拉电线”的,有“擦玻璃”的,有一退一瘸腿的,四个人如入无人之境似的,在场心里就耍开了。
猛一声“嘟哩嘀达”,这人群连同场子上的那四个小伙子都不由一颤,大柳树上的知了也叫了起来,又是一声喇叭,穿透了大王庄初夏沁人的槐树花香,在夜空里久久徘徊王九和踏着秧歌步,摇着脑袋,晃着肩膀,扭着腰肢,从家门口一步一步走过来,后面跟着他的徒弟王大拿和王大拿的徒弟们。
这一行人一行喇叭,把个看热闹的和搅场子的看得目瞪口呆 秧歌角儿有的还没上妆呢,一听这鼓乐喧天的,也来不及怎么打扮了,好歹抹了把粉彩,急急忙忙地直奔秧歌儿场 这行人跟在吹喇叭的后面浩浩荡荡地就过来了 人们也顾不上看场子上了,人群都一律向后转,朝东边就涌了过来。
“哎哟喂,今个儿真是凑齐了!”不知道是哪一个高喊了一声 “‘三姑娘’!‘三姑娘’来了!”一片哗然声中,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闪亮登场!那身行头,流光溢彩;那扮相,风流韵致,美艳无双,要是没人告诉你,你肯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就是天天赶集卖耗子药的张老三!。
“马大帽也来了!还有王丑儿!” “喂!那不是吴老大,‘活老’吗?” 只见卖肉的马黑子头上戴着一顶红缨儿的蒙古帽,脑袋往后一仰,这帽子就掉了,再一缩脖儿,脑袋向前一磕,这帽子就又戴上了,跟变戏法似的,人群里有人鼓起掌来。
王小二梳着一根朝天的小辫儿,鼻梁上,俩眼圈儿,都抹了一层白粉,一挤眉,一弄眼,一伸胳膊一颤腰,离谁近就逗弄谁,逗得小孩嘎嘎笑,逗得小媳妇儿直捂脸 磨米厂的吴老大左手上那杆旱烟袋舞得团团转,火光也一闪一闪的,再看他那打扮,真叫绝了:脑袋上围了条花手巾,鬓角那儿压着枝窝瓜花儿,两只耳朵上,一边挂着一条大红干辣椒。
再看那张脸,两只眼睛左一个怒视,右一个媚眼,左嘴角上边点了一个特显然的大黑痣,更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再加上浑身上下随着喇叭点颤动,不由得观众也在心里跟着动起来 临出门时,他老伴骂他没出息,人家又没请你,你还自个儿送上门去呀?吴老大把那长烟袋点上:“有好喇叭,我想扭就扭,他们请不请我都要扭;没好喇叭,他们八抬大轿来抬,我也不上场!”
此时骤然响起一阵鼓点,正和着喇叭声,从南边传过来陈大老板站在一辆松花江小卡车的后斗上打一面鼓,他那脑血栓初愈的爹也端坐在鼓前,一脸的严肃和激动 这一行鼓、一行喇叭、一行秧歌往场子里一进,把四个小伙子围在中心。
场子上的气氛马上就发生了变化秧歌调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得霹雳舞曲没了音儿,那几个小伙子虽然在竭力地挽救这不堪的局面,但步伐不知怎么了,踏的竟是秧歌点儿! 王九和是干什么的,这一瞅之下,主意就上来了只见他喇叭略停了一下,马上又一个高音,踩着点儿往场子中间踏来,喇叭口分别对着老哥几个一吹,再一转身,向那四个小伙子就踩过来。
那张马王吴四位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主儿,一看这阵势就知道要干啥他们扭出了秧歌队伍,跟在王九和身后,一起向“四小”压过来,这是撵场子呢! “四小”哪知道这个呀!瞅着这五位都要傻了眼了,长这么大,大大小小的秧歌场子也看了不少了,还真没看过这么带劲的大秧歌。
耳朵里净听那喇叭音了,只愁不知道咋扭,这现成的师傅就来了本来都是机警人,学啥像啥,学得快着呢东一比划西一比划的,嗨!竟有点秧歌儿味了! 八 十点钟的时候,喇叭终于停了,人们意犹未尽地离开王九和跳上松花江的后斗,紧紧抓住了老陈那只偏瘫的左手,叫了一声“老伙计”,老陈用那只好手紧握过来,一句话也没说,就这么紧握着。
张马王吴四个人也上了车,六个人哭了笑,笑了哭,哭了又笑 秧歌场子都收拾完了王九和见他岳父还在那坐着,就走了过去 “爹!您咋还坐着呢!人家都回去了!” 叫了一声,王老汉没答应 王九和心里好笑,老爷子准是又睡着了。
这老爷子,看着看着电视,坐着坐着总睡着喽,就又上前拍了拍老汉的肩膀 这一拍不要紧,老汉竟倒了! 王九和搬过老人的脸来,老人脸上溢满了笑,连皱纹都笑堆了,只是再也醒不过来了张振宇老人是听着喇叭,笑着走的。
王九和没哭,他站在那儿,开始吹喇叭,吹了一宿的喇叭把他会吹的调子从头至尾都吹了一遍 张振宇出殡的那天,四个小伙子走在队伍的最前方,抬着棺材,踩着喇叭点向墓地走去 四个人是在张振宇的灵前向王九和拜的师。
王九和当时对四个小徒弟说:“吹喇叭,声声都得吹在调上,千万不能跑了调。”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满满干货历史传奇故事集(历史传奇故事集(4VCD))
一大王庄地处进城要塞,再加上一条南北大道就打大王庄中纵穿而过,这南来北往的行人旅客、士农工商,少不了在这里打点盘旋。…
-
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三观正的说话技巧)快来看
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三观,我们都知道三观是一些重大事物判定的决策根基,那么大家知道如何正确的培养孩子的三观吗…
- 干货满满历史传奇故事集(历史传奇故事集全集免费观看)
- 这样也行?历史传奇英雄人物有哪些(我国历史英雄人物有哪些)
- 学到了吗历史传奇英雄人物有哪些(历史中爱国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 怎样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叛逆期厌学的孩子)真没想到
- 一看就会历史传奇英雄人物有哪些(河南的历史英雄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