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一篇读懂历史天气查询一个月(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 空气指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是2023年我分享的第14篇文章感谢您的关注大气悟理·漫谈气象我们国家是个季风的国度。现在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到来,华南前汛期雨季爆发期“龙舟水”

一篇读懂历史天气查询一个月(历史天气查询过去一个月 空气指数)

 

这是2023年我分享的第14篇文章感谢您的关注大气悟理·漫谈气象我们国家是个季风的国度现在随着东亚夏季风的到来,华南前汛期雨季爆发期“龙舟水”即将粉墨登场随后副热带高压第一次北跳,在6月中旬南海的夏季西南风推进到江淮地区,华南前汛期雨季结束,江淮梅雨开始。

江淮梅雨一般可持续到7月上旬,随着副高的第二次北跳,夏季风继续北推,在7月下旬达到华北,以后再推进到东北华北的雨季出现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七下八上”),华北一年将近二分之一的雨水集中在这段时间从8月下旬开始,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加强和南侵,夏季风开始撤退。

▼季风带来的水汽与副高“配合”下,我国主雨带由南向北推进

当下随着网络通讯的便捷,人们可以及时获取相对准确的天气预报从航空发射卫星到个人周末远足出行,无不体现人们对准确天气预报的期盼今天我想聊聊大家在各种App上最常见到的天气预报产品※天气预报产品花样多常规的天气预报产品有各个气象要素的预报,但现下这些常规预报已无法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更多的服务产品,譬如体感温度、花粉浓度预报、空气质量预报、供暖气象指数、旅游气象指数、洗车指数等等,这些主要是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求进行研发设计的。

※数值天气预报为何物现在聊起天气预报,绕不开的就是数值天气预报所谓数值天气预报,就是使用描写大气运动的数学物理方程,用计算机算出未来的天气形势可以说,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史就是计算机技术气象业务应用史通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科学家对大气运动的物理规律已经有了更精细的认识,可以通过数学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

譬如静力学方程描述大气中的垂直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决定大气加热、散热或膨胀、压缩引起的温度变化等上世纪计算机运用之前,我们的天气图都是手工绘制的;后来计算机取代了天气预报的人工劳动,通过求解这些数学方程,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和丰富性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首先获取天气实况数据,这里的实况数据包括地面观测数据(地面观测站、海洋观测船等提供温度、露点温度、湿度、风、能见度、雨雪等天气观测信息)和高空观测数据(探空数据、雷达数据、卫星数据等);然后用方程计算每个变量的新的值,上一步的计算结果作为下一次计算的初始值,通过反复求解,模式就可以预报未来大气的状态了。

这个方法就类似于根据牛顿运动规律,由计算机从已知火星现在的位置来预测出来未来的位置一样▼第一张数值天气预报图

※数值天气预报何其难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准度一直是气象工作者的终极目的数值天气预报无疑已成为天气预报的必要手段,但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蝴蝶效应”是这样描述的:亚马逊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产生的扰动,两周后在堪萨斯州变成了龙卷风。

这个比喻的要点是要说明,大气初始状态的一个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其他地区的天气型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天气预报无法做到百分百的准确,主要误差有以下三个方面:1)物理过程误差,模式是建立在物理方程基础上的,虽然能够抓住大气的主要特征,但仍然是对复杂大气的简化,是不够全面反应大气运动的规律;2)初始观测误差,刚说过的地面观测数据和高空观测数据,存在仪器误差和覆盖面问题,尤其是海洋和山区,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大气混沌现象;3)模式本身分辨率误差,大气系统运动的尺度有大有小,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有些重要小过程很容易被忽视。

参考文献:1.[美]Frederick KLutgens Edward J.Tarbuck,2016.《气象学与生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丁一汇等,2013.《中国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

3.. G. CHARNEY, R. FJORTOFT, J. von NEUMANN.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he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Tellus,1950,2:237~357.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