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历史

速看中国历史园地(中国历史简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由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和期待!

速看中国历史园地(中国历史简介)

 

历史园地公众号推出由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系列文章,敬请大家关注和期待!诚挚感谢大家对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的支持!·  正  ·  文  ·  来  ·  啦  ·中国近代史概述 (一)中国近代史的概念和起迄断限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它起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迄于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我国国内的历史教学和研究中,这110年的历史又被划分为两个阶段: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l919年五四运动前夕的历史。

被称为近代前期,自五四运动至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称为近代后期 (二)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主要内容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段的历史一样,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

、思想史、社会史等诸多层面当前我国中学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主要侧重于叙述这一时期的政治史,同时对其它方面也有所涉及就政治层面而言,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按时间线索主要发生过以下重大历史事件和事态: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时期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对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时态的背景、简单经过、结果和影响,都应予以掌握。

对于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除了可以按照时间先后进行上述横断面划分外,还可以进行纵断面的剖析这样一种剖析可以将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分为如下几个侧面:1,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史,它包括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历次侵略战争、对中国领土的掠夺、对中国各项主权的破坏、对中国的经济扩张和文化侵略,等等。

2,下层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它包括反帝斗争和反封建斗争两个方面前者如三元里抗英斗争、各地人民在历次列强侵华战争中所进行的自发反抗、太平天国抗击外国干涉的斗争、各地频繁发生的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等;后者包括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以及诸如民国初年白朗起义那样的各种反官府斗争。

3,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主要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同时也包括民国初年“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斗争在这些斗争中,辛亥革命的内涵最为丰富,其中既包括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反清斗争,同时也包括立宪派争取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

4,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史中国的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期间,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此后,在辛亥革命前十年,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这一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也在不断成长。

5,近代社会政治思想史在近代前期,进步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体现为先进的中国人前赴后继,向西方寻求真理、寻求救国强国之道在这一历程中,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和魏源、太平天国的洪仁王于、l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派、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梁维新派、辛亥革命时期的民主革命派、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青年》的撰稿人群体,构成了几个重要的环节。

(三)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两条基本线索1840~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构成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对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帝国主义和中。

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另一条基本线索是近代化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

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近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了进步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完全是一个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东来,它们既是“强盗”也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

,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学技术,近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和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价值观诚如毛泽东所指出的,l9世纪中后期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西学的传人,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

铁路、轮船、电讯自洋务运动开始,中国的军队开始使用新式枪炮,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军甲午战争后和清末“新政”期间,又开始编练军事组织、武器装备近代化的“新军”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经历了近代化的革新l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统治被推翻自清末“新政”开始,以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为主干的封建统治机构,被外务部、民政部、度支部、学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一套履行近代政治和社会职能的新行政机构所取代。

在教育制度方面,科举制度被废除,建立了自蒙养院和小学开始直至中学、大学的近代学制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近代化进程,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知识分子等新的社会阶层和政治力量也不断产生,他们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民反对旧制度和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不断迈上新的阶梯(四)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重要知识点 “寓论于史”、知识与能力结合紧密是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历史学习中,没有脱离能力的“知识”,也没有脱离知识的“能力”正确理解、准确记忆学科范围内的各种知识。

,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功,是运用有关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必须从上述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系统把握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知识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人物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前提下。

,充分重视杰出历史人物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杰出历史人物须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把握:第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期;第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如对于曾国藩,要知道他曾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创办近代军工业。

)对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的学习来说,下列人物是应该予以掌握的: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魏源、慈禧太后、洪秀全、洪仁歼、李秀成、陈玉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奕新、光绪皇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宋教仁、蔡锷、。

冯国璋、段祺瑞、严复、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2,事件和事态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知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对于政治史、军事史来说,更是如此对于近代前期的历史事件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把握:第一,时间或背景。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除少数重大历史事件外,其他历史事件一般不需要记住其发生的其具体时间点,但须知道它们大致发生于的什么历史时期,或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例如,应知道“亚罗号事件”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东南互保”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等第二,简单经过或内容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其主要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第三,结果或影响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虽然没能上。

达,但却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对于高中教学来说,下列与中国前期近代历史有关的事件和事态应该掌握: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亚罗号事件、火烧圆明园、辛酉政变、“借师助剿”、金田起义、天京变乱、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

、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公车上书”、百Et维新、戊戌政变、义和团廊坊之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起义、“二次革命”、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运动3,群体和组织、机构在中国近代前期,存在着各种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组织、机构,须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把握:第一,创立及存在的大致时间或背景。

如对于强学会,应知道它成立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第二,性质或功能、职能如对于强学会,应知道它维新派宣传变法的组织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如对于南京临时政府,应知道它的成立体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方面,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对于高中教学来说,下列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有关的重要群体和组织、机构应该掌握:拜上帝会、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安庆军械昕、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继昌隆缫丝厂

、强学会、保国会、京师大学堂、义和团、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南京临时政府4,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在中国近代前期,存在着各种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等,须从以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产生的时间或背景如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应知道它颁布于辛亥革命时期第二,主要内容和沿革变化如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应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政府组织形式和公民权利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

如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应知道它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件对于高中教学来说,下列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有关的重要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应该掌握: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

法《黄埔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中:毕民国临时约法》5,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

献)在中国近代前期,存在着各种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文化成果,须从以下角度加以把握:第一,这些文化成果的产生时代或年代如对于《海国图志》,应知道它编著于鸦片战争时期第二,这些文化成果的创造者。

、总结者如对于《海国图志》,应该知道它的编著者是魏源第三,这些文化成果的内容或价值如对于《海国图志》,应该知道它对于中国人注意和了解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对于高中教学来说下列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有关文化成果应该掌握:。

《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康輶纪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外纪闻》、《民报》、《天演论》、《新青年》、《文学革命论》、《文学改良刍议》、《狂人日记》。编辑:王淑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