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尚

《我与时尚》:我与时尚论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10-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参与:冷芸时尚2群群友时间:2021年12月19日庄主:Green-上海-艺术收藏▼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

《我与时尚》:我与时尚论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参与:冷芸时尚2群群友时间:2021年12月19日庄主:Green-上海-艺术收藏▼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

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一|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庄主:今天我坐庄的主题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在本科阶段的论文研究方向,我也做了一些采访、调查今天就主要分享一些我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把大家当成我的研究调查对象,请大家多多发表看法。

首先是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也就是说时尚是自我认同的表现方式Twigger Holroyd博士是非常著名的时尚领域研究博士,她从2010年至今发表了很多时尚相关的论文,我觉得她的研究是比较贴近现代社会的,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读一些。

她在2017年发表的书中曾说道:“Dressing can… be seen as a practice of constructing identity through the materials of fashion.” 穿着(衣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通过时尚的实物来塑造自我的行为。

这也是我真正开始从学术角度研究时尚与自我认同的关系的启蒙句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这样做呢?芸友婧默: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借用外在形象表达意识层次和潜意识层次的自我芸友蒙泉: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芸友Vincent 郑:。

我一直认为you are what you wear庄主:那么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是如何形成的?这样的穿着代表怎样的人设呢?芸友若三:人的最高心理需求就是自我实现我个人有时候当天穿的衣服反应的是我在那时想向别人传达的态度。

芸友Vincent 郑:健康、年轻、潮流、美、有品味庄主:那么以这个为案例,它的过程应该是这样首先:不同的时尚单品(衣服、配饰等不限)由于某些原因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比如Lululemon,因为某些原因,它被赋予的含义有可能是:高价格、高获取成本、店铺很少、国外品牌。

大家看到此类单品就会先入为主的把单品的代表意义附加在穿衣人身上所以大家觉得穿Lululemon的人是这样的但是也有可能:有的人为了成为某种身份而选择某些单品,进而深化自己的自我认同在这里给我们的启发可以思考一下,是自己已经有了自我认同,通过衣服去传达?还是其实并没有自我认同这种衣服被代表的身份,但是被推着去选择这些衣服?。

我认为这种情况就可以选择后者,我认为这也是应用在时尚营销活动中的手段其实我们在普通生活中,穿衣的边界感并不十分明显还可以举一些非常明显的例子:(1)跨性别者通过穿着被赋予相应性别标签的单品,展示、深化自己的跨性别身份。

但是前提是,这个单品首先被赋予了有性别象征的意义(2) 传统老人和年轻人的时尚单品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分的,也有通过选择不符合年龄段的单品来改变视觉、外界感知年龄的案例,比如抖音上的时尚老年团芸友婧默:做零售时观察到不同人处在不同阶段。

庄主:大家现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会穿什么样的衣服?衣服又代表了怎样的自我认同身份吗?这种习惯对应的是你怎样的心态呢?芸友zookiki:我不会只穿一种风格的,我喜欢多变的风格芸友蒙泉:我通过穿面包服来表达自己年轻,有颗童心。

芸友婧默:我以前会穿有很多特殊设计点的衣服,为了彰显不同但如今已经进化到了只穿合适自己当下风格和场景的衣服因为内心不需要再刻意表现自己与众不同芸友Vincent 郑:你上班怎样穿?芸友蒙泉:我还是最喜欢穿黑色和白色,白色感觉阳光向上,黑色感觉神秘一点,我上班没有限制服装。

芸友Vincent 郑: 我会买不同的品牌,但我也会尝试新品牌,代表我对新品牌和产品的接受度庄主:这是不是跟你的工作属性、形象有关?芸友Vincent 郑:我本来就是喜欢新的东西如果是形象,我的穿着应该不配一个做老板。

庄主:所以,你可能是目前我们在讨论的正向促进关系的反对方反对也没有问题,等下会聊到芸友蒙泉:我有时候出席一些活动或者去哪玩就会穿着相应的服装与环境相呼应芸友若三:我现在也会被很多有设计点的衣服给打动购买。

庄主: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自我认同的范畴,这里指的是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理解,虽然我们是被社会塑造的,但是在“被塑造”的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让时尚变成一种阻碍所以出席场合的特殊衣着选择,属于一种社交礼仪的性质。

在这里我补充一个有关自我认同的学术观点:首先是Identity Foreclosure指的就是在没有进行任何探索的情况下,承认了一种被赋予的身份通俗的举例子,比如从小就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长大也没有做过多的探索。

喜欢的事物可能是父母或者他人期望的事物,实际上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但是由于没有进行过多的探索,所以对这个被赋予的身份深信不疑第二种:Identity Diffusion就是大家会经历的 迷茫期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觉得你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你没有进行探索、尝试,没有试图去解决这种迷惑,没有试图去找到自己这也属于没有进行过多探索,同时又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第三种:Moratorium。

就是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并且正在积极的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探索状态,并且会接触到更多的选择第四种就是一个成功的状态,探索了很多不同的选择,并且坚定了自己是哪一种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

芸友婧默:我用16年完成了四个阶段的进阶前16年是我爸赋予了我的身份以及人生目标,后16年完成了后面三个阶段的功课芸友若三:我属于第三种,现在处于迷茫进行自我探索中芸友蒙泉:我也属于第三种,不过我感觉我已经探索到了。

庄主:根据我对身边的16-30岁的124人的调查,23%的人在第一种,11%的人在第二种,51%的人在第三种,13%的人在第四种芸友婧默:经历过这个过程的所有人都是脱了一层皮,首先要经历信念崩塌,三观震碎,再慢慢摸索,并且没有人会给予支持。

这也正是所谓的不破不立庄主:嗯嗯,补充完这个知识点后,大家应该可以理解,我今天所说的自我认同是一种比较更深层次的最终达到自我认同需要先大量探索,然后选择性体验,再花时间在某些选择上,最终才能说,自己真正稳定,认可。

那么这种正向关系在其他行业、领域的表现如何?大家觉得这两年,“游戏化”这个势头有没有影响到你们?芸友蒙泉: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有一段时间熬夜,甚至通宵玩游戏庄主:游戏化除了游戏本身,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美国部队在招兵的时候出了一款游戏,很像和平精英,就是给士兵玩的。

还有Burberry、Gucci等品牌都出了游戏所以除了普通的电子游戏、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就连营销、销售都在游戏化(Gamification)现在游戏化的趋势也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比如蚂蚁森林芸友若三: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变的更有趣庄主:是的,游戏化在时尚方面优化了很多用户体验,也很符合现在的零售体验趋势反过来说,很多游戏也是通过与时尚紧密结合来为玩家提供更好的体验大家有想到什么吗?芸友蒙泉:我想到最近经常讨论的元宇宙。

庄主:我认为元宇宙的某些部分算是,并且由于目前的科技,元宇宙的形式可能比较类似游戏但是未来应该会有一个区别芸友若三:上海有家餐厅传送菜的方式采用的传输带,给人特别有未来感和新鲜感的感觉庄主:我提一个去年非常火的案例:就是动物之森,在里面有很多像NET A PORTER类的品牌在动森里开岛。

大家可以在上面变装、设计自己的衣服等除了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些动物之森的时尚操作,我还在我的研究中遇到过一个很有趣的案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个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是走暗黑风的,但是她的动森岛非常的可爱, 非常有反差。

这也证明了,时尚帮助她在现实和游戏中,都实现了一种自我身份的探索。芸友蒙泉:也许在游戏里她可以找回内心的自己。芸友zookiki: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童话。

|二|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排斥关系庄主: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衔接到今天的第二个观点: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排斥关系大家认为时尚有时也会阻碍自我认同的发展吗?芸友若三:我认为不会,反而我觉得有时候可以通过时尚进行自我认同。

芸友蒙泉:我觉得应该不会庄主:我先声明一下,之前讲的促进关系是我之前认可的观点,并且也研究过很多案例来支持它这里的排斥、阻碍关系是我现在的观点,目前处于研究中我们反观上面那个女孩在生活中和游戏中不同的时尚风格,据她解释,是因为在生活中穿的很酷的时候会有很多人想跟他做朋友。

但是她很喜欢可爱的风格,却无法在现实中尝试,因为别人不喜欢她可爱的风格我认为虽然在游戏中她有表现真我的一席之地,但是最重要的在生活中,她的表达是受限的但是她的动森岛是不和朋友分享的,也许她在元宇宙里也会选择很酷的风格,因为需要与人交往。

芸友蒙泉:游戏给了她心里寄托庄主:我所分析的受限的原因是,首先不同的时尚单品(衣服、配饰等不限)由于某些原因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接着,大家看到此类单品就会先入为主的把单品的代表意义附加在穿衣人身上芸友若三:。

就像我有同学明明喜欢很性感的衣服,却不敢穿出去一样庄主:“毁掉”可能是相对的,相对词可能是“塑造”芸友婧默:这难道不是意识层面的自我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冲突吗?不是时尚阻碍了自我认同,而是没找到合适的表现方式。

像我们会给大量感但内心少女的女性提供一些搭配建议,比如在包包以及细节上去满足内心的潜意识需求比如明明自身量感很大,但喜欢很卡哇伊的东西,就给她带有很大一只立体熊的卫衣,再配合全身造型,她整个人就很开心这是我和闺蜜实操过的案例,仅为讨论提供素材。

风格诊断的惯用词,大量感,小量感,还有中量感简单说就是外轮廓判断你适合大长款还是小短款,内轮廓判断你适合大花还是小花比如我对于一般小量感可以打扮的很少女,用一些小碎花小细节,大量感如果这样会有一种壮汉穿碎花裙的感觉。

我一般是这么理解风格,体量芸友若三:一般量感大的看上去会比较成熟庄主:那如果我是小量感,但我想穿不符合小量感的衣服呢?芸友婧默:这样你可以运用简洁剪裁,配小细节,比如一件大长款大衣,还有个大翻领,可以说量感相当大。

如果你是小量感,穿上会有一种穿了大人衣服的感觉还会压个子那就给你配个小丝巾,或者小胸针,小包包,设计很繁琐的鞋子庄主:这样是去达到一个视觉的平衡?芸友婧默:我讲的只是逻辑,实操是要结合你个人的曲直,肤色,喜好,风格。

我在做零售店时专业学过,还培养了一个专业搭配师但我现在干工厂,大方向是个人品牌,但边走边看庄主:嗯嗯,其实刚刚讨论的过程中我也是在思考我的这个观点也许我不应该绝对的说他们是排斥关系,但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在这方面有困难 。

在这个124人的问卷调查中,左下角的问题是问大家,在通过使用时尚来促进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其中占比最高的原因是尝试不同风格非常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所以导致大家无法通过时尚来促进自我认同,也就是说没办法尝试太多的风格,再进行选择。

芸友蒙泉:有时候有些人不愿意去尝试太多庄主:是的,还有就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探索调查的人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喜欢的风格可能不太受大众认可会比较有压力因此在通过时尚进行自我认同探索的时候会有失败的经历。

芸友蒙泉:抗压能力要强一点才可以不在乎他人的眼光芸友婧默:除了那13%,其他人选衣服应该都会受周围人影响芸友Vincent 郑:还有个问题是越来越自我为啥要那么自我?芸友婧默:我以前就发现我店里的顾客,明明是大女人风格,非要穿得迎合老公的喜好。

庄主:确实,不一定每个人都必须要自我实现芸友婧默:这值得思考,到底是真的自我,还是刻意自我?芸友Vincent 郑:人类最强大的地方是有家庭和自己的群体,所以能活着中国传统文化都是重家庭,重民族而西方是自我文化。

庄主:我认为这两者也不完全冲突自我文化和自我认同还是有区别的芸友婧默:我认同,重家庭重民族并不影响自我,内化之后就会明白真正的自我和刻意自我是完全不一样的芸友Vincent 郑:如果不冲突,那现在为什么 都在推自我比较重要?。

庄主:前者在现在西方社会的情况下看有点贬义这和我们今天说的自我认同不是一个自我,今天说的自我是要探索自己、找到自己,而非排斥他人找到自己可能也包括找到自己合适的另一半、自己对待家庭的态度、自己奉献民族的方式。

芸友婧默:因为一切的妥协都必须建立在找到真实自我的基础上芸友Vincent 郑:那这个像是东西文化结合的目标庄主:总感觉用东西文化来归类太广泛了,并不严谨东方文化也非完全剔除自我芸友Vincent 郑:。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是用一个西方社会的角度去理解社会芸友若三:李诞说过他每天给自己打个有趣的小领带添些色彩,表示自己还活着,我感觉他这种精神状态算是放弃了对自我的探索了吗?芸友婧默:我认为应该是自我探索达到一定境界之后的迷茫像一个瓶颈期,只能先活好当下,边走边悟。

|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庄主:接下来大家可以发表一下观点,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我是以一种避免依赖的态度,在自我探索的早期,时尚可以成为一种体验方式,但是到成长的中后期,应该尝试其他的方式。

因为有时候时尚的含义是被社会赋予的,如果用生掰硬套,并不是在探索更多,而是在把自己装进一个位置里芸友zookiki:时尚是一种个性舒展的标签。芸友蒙泉:时尚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吧。

庄主总结一、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穿着(衣服)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通过时尚的实物来塑造自我的行为比如:跨性别者通过穿着被赋予相应性别标签的单品,展示、深化自己的跨性别身份时尚在很多领域都是一种附加值,针对Gen Z群里,有一个领域尤其明显,就是游戏,比如动物之森。

二、时尚与自我认同之间的排斥关系大家看到某些单品就会先入为主的把单品的代表意义附加在穿衣人身上,有可能是使用方式不对尝试不同风格非常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并且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探索?自己喜欢的风格可能不太受大众认可,并且会比较有压力。

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我与时尚之间的关系避免依赖流行趋势,时尚是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文字整理:张怀楷文字编辑:陈畅美术编辑:李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