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尚

越早知道越好微妙玄通(古之为善者微妙玄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越早知道越好微妙玄通(古之为善者微妙玄通)

 

      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为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晦以理之徐明?熟能浊以静之徐清?熟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时候极为擅长为士之道的人(“士”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引伸之、凡能事其事者偁士”又“通古今、辯然不、謂之士”即为学识渊博,能干大事的人),境界精微高深玄妙通达,高深莫测没办法了解。

正因为没法了解,所以只能勉强描述他的样子:他们小心翼翼的时候就像冬天在结冰的江面上行走,如履薄冰;他们警惕防范的时候就像是连面对街坊邻居都感到害怕;严谨庄重的时候就像在别人家做客一样;轻松散漫的时候就像是冰河解冻一样。

老实敦厚的样子就像是树皮一样原始质朴,他们胸怀宽广空阔的样子就像广阔的山谷一样有容乃大;他们的为人性情混杂多变就像是浑浊的河水一样让人理不清看不透       这几句形容“古之善为士者”的各种样子,说明了他已经是穷极各种变化,每一种都达到了这一方面的。

极致境界所谓面面俱到不过如此如此博杂的一个人,难怪称之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各方面的东西集聚一身,真可谓“混兮其若浊”忽然想到若是让这样一个人来演戏,那绝对是突破天际的存在啊!算了打住,不要亵渎了这么高深的道理。

以这样一个复杂的人为例子引出下面的高深道理是不是让人有种熟悉的感觉?没错这是庄子的风格      谁能保持隐晦不可查的样子而又能稍加梳理便慢慢明亮耀眼谁能保持浑浊复杂让人看不透的样子而沉静下来却能慢慢清晰明了。

谁能保持安安静静的样子,稍加引动便能让人感觉到安静之中的一种生动活泼这是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的体现      只有集无数的明亮于大成变成晦暗的样子才是返璞归真的境界本身晦暗的东西如何能做到“晦以理之徐明”。

。无数清晰有规律的东西不断叠加达到变成浑浊不堪的样子,才能做到“浊以静之徐清”,同样由无数的生动积累成静如处子的样子,成就返璞归真的境界。

“保此道者不欲盈”,这句话很好理解,保持这样的道路的人是不想太过圆满的因为不是单单把无数明亮耀眼的东西不断叠加叠加就能变成晦暗的,这样的做法达到一定量之后,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达到明亮的极致之后就没办法再增加,二是退一步把庞大的积累通过压缩、处理、运转使之转变为另一种质,达到质变,变为晦暗收敛,这样再叠加也不会变得明亮,但是质变后的东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前一种无法相比的。

这就是“不欲盈”的体现一种东西装的太满,便没有空间去运转,缺少变化便会变成死物,一成不变所以“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蔽”就是这么一个处理的过程,而不是把东西收藏起来保存着不动它“新”是指一种质变,变成另一种物质,新的物质,就是新。

      说到“不欲盈”,其实每个人每个事物本身都有一个器皿,这个器皿就是他的根基,根基固定,那么其能够支撑的上层建筑的量是一定的达到了自身根基的极限那就是盈了盈则满矣,不能动也善为士者,拓其基而不能满,隐其物而时时新。

根深柢固,空谷虚灵,如渊似海,有容乃大目不能视,识不能探,是为不知其极      以其渊,则晦而有大明,大明而深远,复归难明以其渊,则纳浊如无物,无物即能清,清而厚,复归混浊以其渊,则静而有大动,大动之于博,复归于静。

“蔽”隐也,弃大为小,大则隐,以小为大,大则新。其于修行,无上法门也。如婴儿之无物,渊远澄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