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尚

时尚的诞生:时尚的诞生参考图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7-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展览时间:2023.11.17-2024.2.29展览地点:上海外滩源壹号外滩源壹号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是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滩第一界面现

时尚的诞生:时尚的诞生参考图

 

展览时间:2023.11.17-2024.2.29展览地点:上海外滩源壹号

外滩源壹号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是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滩第一界面现存最早的建筑主楼始建于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现存完好的是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格罗斯曼和鲍伊斯设计重建后的建筑,立面呈英国文艺复兴风格,并带有外廊式建筑特征。

“ART SHANGHAI欧洲国家珍藏展”以意大利时尚大展“梦想的着装:时尚的诞生、嬗变与述说”为开端,呈现来自时尚、歌剧、电影三大意大利顶级文化领域的典藏,包括时装、手稿、文献及影像等逾百件国宝级展品,

简明扼要地梳理了意大利近代时尚史。

展览以首场意大利时装秀50周年纪念典礼裙(罗贝托·卡普奇,2001年,印度绸,天鹅绒)为开端。

讲述了1951年,在乔吉尼先生的支持下,年仅21岁的罗贝托.卡普奇在国际时尚界崭露头角。

他的作品涉及电影服装、歌剧舞台,2023年,93岁高龄的他还亲自操刀设计了歌剧《图兰朵》的戏服作为意大利高级时装的缔造者,他的创作被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罗贝托.卡普奇肖像照卡普奇无疑是与意大利时尚诞生相关的代表性的名字之一他从艺术杰作、自然,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诸多充满前瞻性的服装,并活跃至今他善于使用丝绸创作,并将建筑结构与时装相融,雕塑家般的剪裁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桎梏,独具美感的设计令他收获了“丝缎雕塑家”的称号。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典礼裙子是2001年,意大利首场时装秀举办50周年之际,卡普奇设计的他采用十五种不同色彩的印度丝绸及蓝色天鹅绒,创作出这件雕塑般庄重又绚丽的作品,以致敬“意大利时尚之父”乔瓦尼·巴蒂斯塔·乔吉尼先生。

罗贝托·卡普奇,纪念首场意大利时装秀50周年典礼裙手稿原作,2001年,纸本墨水水彩,104.8 x75.3厘米。

第一章“纯真年代”主题展厅

这座展厅旨在向意大利时尚“教母”——罗莎·吉诺尼致敬。白色的衣装陈列:源自1900年代的裙装,掩映于帷幔之间,象征着那个时代,意大利时尚的初生和懵懂。

“纯真年代”,取自美国作家伊迪丝·华顿所著小说《纯真年代》,那是上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英国被称为“Edwardian Era,爱德华时期”,在法国则被称为“Belle Epoque,美好年代”,在美国被称为“Gilded Age,镀金年代”,而受到英国、法国现代主义运动冲击的意大利,则把这一时期称之为“Risorgimento,复兴主义时期”。

尽管每个国家对这一历史时段的称呼不同,但是欧洲大陆的时尚风尚受到英国影响最大,因此,这一时期的时尚风格更以“Edwardian Fashion”而广为人知

“Edwardian Fashion”的标志在于简化的女性裙装更为优雅,“S”型轮廓更加凸显女性仪态,蕾丝和褶边十分流行,被大量运用。

蕾丝,这项起源于13世纪意大利的工艺,再次成就了二十世纪初西方时尚最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

20世纪初,意大利一位名叫罗莎·吉诺尼的女裁缝说:“家饰和衣装是属于女性的领地,无有阻碍也不容置疑,因为衣装即是我们的栖居之所”罗莎·吉诺尼被认为是意大利时尚的第一位 “教母”,也是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将衣装的织造与女性的自由与解放连接在一起的活动家。

在1906年的米兰世博会上,吉诺尼策划了一组服装装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意大利时尚作品的完整呈现。而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意大利制造”的概念才被提出。

当时的女性将在家饰中的缝纫与刺绣才华延伸至衣装的织造,所使用的面料和工艺与床单桌布等家纺类同没有色彩与复杂装饰的铺陈,这些白色裙装朴实而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女性如何在有限的创造条件下,展现自身的创意巧思在女性的身份地位仍捆绑从属于家庭的社会情境下,这些时尚教育所塑造的纯真及高雅,主要为了取悦丈夫并村托家庭的社会身份。

然而,在重重的桎梏之下,自我意识及原生的创造欲望,仍不可抑制地溢出,进行着小心翼翼却充满热望的探求:衣装的织造,正成为了女性得以发展自身职业并施展创造力的园地,而吉诺尼的一生便是这样的一种宣告安娜·玛利亚·海因里希为彼得·斯坦因执导的话剧《海鸥》所作的戏服,2003年,麻、棉、棉质蕾丝。

第二章“金色黎明”主题展厅

在这个展厅之中,我们将看到来自加伦加的代表性作品及与其同时代意大利艺未家合作的珍贵手稿原作,也将看到在她最为活跃的1920年代同期其它意大利服装设计师的作品。

金属印花黑色丝绒外套,玛丽亚·莫纳齐·加伦加,1922年,丝绒,铜粉,铝粉。

在1915至1935年间,一位意大利女性以其独树一帜的制农艺术,在欧洲及美国声名远播她发明了一种织物印染技法:将金属粉末作为染料,以铜粉呈现金色,以铝粉呈现银色,将两种色彩混合套印后,创作出阴影渐变的艺术效果。

玛利亚·莫纳奇·加伦加肖像照,1920-1925年这位女性的名字叫玛利亚·莫纳奇·加伦加,她被认为是意大利时尚史上第一位现代设计师之所以称之为“现代设计师”,在于她的成就井不止于在幕后工坊中对服装织造的研究;而是先觉地意识到了 “服装”要能成为“时尚”,需要依托社群的集体力量与多形式的传播,形成一股统一而多向度的叙述。

如同黎明曙光一般,这个篇章预示了此后永动在意大利服装设计中的织梦的能力:工艺与面料的研究实验,突破桎梏的艺术性表达,以及根植于对自身本国文化的深刻认同与继承之上的新的创造。

这件件距今已有100多年的黑色丝绒棕铜印花外套代表了意大利工艺美学的杰出造诣伴随着外套的流线于黑色丝绒表面蜿蜒而下的细腻纹饰,展现了其创造者玛丽亚·莫纳齐·加伦加发明的独树一帜的织物印花技术她也被称为“第一位奠定意大利风格的时尚先驱”。

织物印花工艺过程复杂而精细,融合了手工木雕、金属丝网印刷及十分精细的布料印染,而大型的图案更会经由多个模具组合印制,从而实现丰富多变的整体效果这件外套上的狮鹫纹饰,中央对称,两两相背或相对,同时展现了加伦加纹饰图案的灵感之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都卢卡的丝绸艺术。

1908年,法国现代时尚鼻祖保罗·波瓦雷委托装饰艺术家保罗·伊里巴创作了历史上第一本时尚型录。时装插画——这一艺术家与制衣艺匠之间的携手合作由此诞生。

在波瓦雷开辟这一先河后的十年,玛丽亚·莫纳齐.·加伦加在意大利也开启了相同的实验加伦加认为服装是传播新兴美学思想的有效手段,并通过积极展示、展览等方式,推介独属于意大利的美学风格秉承这样的理念,她请来了当时著名的意大利艺术家绘制设计手稿。

本次展览中展出的11件由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珍藏的设计手稿原作,绘制于1918年到1925年间,创作的艺术家包括:插画艺术家维托利亚·莫莱丽,风格与英国插画家奥伯利·比亚兹莱一脉相承的奥塔等。

这批手稿不仅诠释了服饰的设计,更在不同的布景中,展现出女性的形象与姿态,并配以“花环女士”、"金色池塘"、"柔弱"、"圣女贞德"等作品名,传递服饰的性格与意境,体现时尚设计中的戏剧性遐想。

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时尚插画都能被称为艺术作品,但是时尚与插画二者的结合下,诞生了一项新现代艺术类别,而在意大利时尚插画历史中,玛丽亚·莫纳齐·加仑加的名字被永久铭记。

最早的意大利时尚插画

“金色池塘”晚装裙设计手稿原作,维多利亚·莫来丽为玛利亚·莫纳奇·加伦加创作设计手稿原作及织物样片,1920-1925年,墨水,水彩,纸本,织物样片。

第三章:邂逅《茶花女》

《茶花女》是意大利歌剧大师朱塞佩·威尔第三大歌剧之一。《弄臣》、《吟游诗人》和《茶花女》奠定了他作为意大利最伟大作曲家的地位。《茶花女》也是歌剧历史上上演次数最多的名篇,至今仍经久不衰。

2016年5月24日,意大利服装设计大师瓦伦蒂诺·加拉瓦尼与“教父之女”、著名好莱坞电影导演索菲亚·科波拉合作,这一意大利传奇时装屋与意大利裔电影艺术世家的携手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十五场演出门票几乎一售即空。

这件由瓦伦蒂诺·加拉瓦尼亲自设计的戏服,耗时800小时制作完成出现于歌剧第一幕中女主角薇奥莱塔初次亮相,自巨型白色阶梯上拾阶而下为了烘托角薇奥莱塔出场时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服装带有层叠的蓝色薄纱拖尾,伴随人物迤逦而行,于台阶上如流水般自然倾泻,形成柔美诗意的氛围感。

瓦伦蒂诺·加拉瓦尼童年时便与舞台艺术和电影艺术结缘,他的创作灵感大部分来自于舞台上和荧幕中的女性《茶花女》是他十三岁时观看的首部歌剧,而歌剧《卡门》的戏服则是他缔造了“Valentino Red,华伦天奴红”的灵感之源。

不同年代的《茶花女》戏服

安娜·比亚焦蒂为弗朗哥·泽菲雷里执导的歌剧《茶花女》所作的戏服,1984年 ,丝质塔夫绸、玻璃饰珠、网纱。

朱塞佩·克里索里尼·马拉泰斯塔为桑德罗·赛奎及朱塞佩.克里索里尼·马拉泰斯塔执导的歌剧《茶花女》所作的戏服,2003年,塔夫绸、蕾丝、网纱、玻璃珠饰、金属嵌饰。

第四章:“咏叹女神”

歌剧《诺玛》女祭司戏服歌剧《诺玛》是意大利浪漫主义音乐大师贝利尼的代表作,也是贝利尼本人最为看重的作品《诺玛》于1832年12月首演,故事讲述了公元前50年在罗马统治下,高卢女祭司长诺玛、罗马总督波利昂、女祭司阿达尔吉萨之间爱情、阴谋、背叛与和解的故事。

《圣洁女神》是《诺玛》中的著名唱段,被誉为“最优美的咏叹调”之一而“歌剧女”希腊著名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的演绎,更造就了同时代无人能敌的经典诺玛是卡拉斯在舞台上扮演次数最多的角色,自1948年首演后,卡拉斯在其艺术生涯中出演该角色超过八十次。

在她情感丰沛的演绎下,立下守贞誓言却与敌对首领相爱并遭遇背叛的诺玛,不乏女祭司高高在上的威严气势,也充满感性与温柔,卡拉斯被评论家称为“我们时代的诺玛”

1986年,卡拉斯逝世近十年后,与她艺术生涯紧密相连的维罗纳圆形剧场为其举办了纪念音乐会阿斯托尔·皮亚佐拉、何塞·卡雷拉斯等著名古典音乐表演艺术家纷纷参与了这场音乐会罗贝托·卡普奇受邀为这场音乐会设计《圣洁女神》选段的戏服。

十二位演员,身着这件典雅庄严的戏服徐徐前行,环绕圆形舞台,呈现出音乐会中十分令人动容的一幕,致敬卡拉斯

第五章:“律动的身体”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的裙装,反映了在大萧条有限的物资条件下,设计师和女性如何开动脑筋,富有创意地打造她们的衣橱。

在欧洲,廓形宽大、用料繁复的半身裙不再流行;而风格简约,用料更少的流线型剪裁、轮廓分明的肩线设计,和及膝半身裙,则占据了主导地位以此制作的衣装,将女性从紧身衣中解放来,恰如其分地包裹身体,勾勒出新古典主义雕塑般的身体轮廓。

这一新形态的设计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达到全盛,并在整整十年间占据主导地位,并被承继至今。

另一诞生于这一时期的重要创举,来自意大利设计师伊尔莎·斯奇培尔莉,她所提出的超现实主义服装理念,将服装作为“可穿戴的艺术”,延续着意大利设计基因中的创意妙想。

第六章:“意大利制造”的诞生

1951年2月12日,意大利企业家乔瓦尼·巴蒂斯塔·乔吉尼在位于佛罗伦萨的私宅内,聚集了十家他认为摆脱了法国时尚影响而呈现出自身风格的意大利时装屋,(因为当时巴黎早已是世界时尚之都)举办了历史上第一场“意大利高级时装秀”。

乔瓦尼·巴蒂斯塔·乔吉尼这一天,虽然仅有五位美国买家出席,但结果却令他们大为震动同年7月,时装秀在佛罗伦萨大酒店再次举办;至1952年迁至佛罗伦萨皮蒂宫时,发起人乔瓦尼·巴蒂斯塔·乔治尼在佛罗伦萨皮蒂宫内的白色大厅开启了常驻秀。

1955年“白色大厅”时装秀此时时装秀上已有500位座上宾和200名媒体记者“意大利制造”的概念焕然新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时尚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在众多创意设计师的光环之下,佛罗伦萨与罗马共同成为了意大利高级时装的中心。

“意大利时尚”背后的设计师群星,也在国际舞台上确立了个人与“意大利风格”独一无二的身份与地位。后来1951年2月12日这个日子通常被视作“意大利制造”高级定制时尚的诞生。

三叶草藤蔓花纹刺绣的白色真丝透明网纱礼裙 克里斯丁·迪奥

背面

埃米利奥·舒伯特,“尼罗河”鸡尾酒裙,1954年,丝绸,纱。

如果说1951年2月在佛罗伦萨举办的“意大利制造”时装秀,是意大利时尚界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那么埃米利奥·舒伯特的名字一定居于其中显眼的位置。

埃米利奥·舒伯特与女模特他被誉为“女神的裁缝”,曾为索菲亚.罗兰、吉娜·劳洛勃丽吉达等众多女星设计礼服。这件青绿色鸡尾酒裙就是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紧身束腰、线条柔和,它由多层半透明薄纱组成,不同层次堆叠出微妙的色彩变化,配合褶皱打造出水波荡漾一般的效果。绒面竹子图案点缀于上,丰富了整体观感。

白色丝绸气球晚装裙,埃米利奥·舒伯特,1949~50年,丝绸。

这件白色丝绸气球晚装裙以丰富的褶皱撑起庞大的裙摆造型,像是一朵下垂的花朵,“气球”般的轻盈感更显工艺之高超。

第七章:“时尚姐妹”

1943年,在母亲的裁缝店中学习长大的丰塔纳三姐妹——佐伊、米科尔及乔万娜在罗马开设了自己的时装屋“丰塔纳姐妹”。

她们开创了一种缝纫传统,将各种不同的装饰元素围绕女性的身体分布、编织、展开,去创造出具有实验性的华丽而浪漫的衣装表达。

1950年至1960年间,罗马成为了国际电影制作的主要场所,那是一个被称为 “台伯河畔的好莱坞”的时期许多好莱坞明星在驻留罗马拍摄期间,都喜欢上了丰塔纳姐妹的设计:艾娃·加德纳、奥黛丽·赫本、格蕾丝·凯莉、伊丽莎白·泰勒等均在戏里戏外穿着丰塔纳姐妹制作的服饰。

借助着电影与名流形象在大众媒介上的传播,她们的设计向世界输出了何为意大利的时尚风格

1952年,奥黛丽·赫本正在罗马拍摄《罗马假日》彼时,她已经与自己的初恋、英国企业家詹姆斯·汉森订婚拍摄间隙,赫本前往丰塔纳姐妹的时装屋,为自己的婚礼定制礼服虽然最后婚没结成,但赫本当时在丰塔纳姐妹时装屋试装的照片却永远留了下来。

后来赫本身着奶油色刺绣长裙这一幕被制成了独版的赫本芭比娃娃。

由法国设计师玛德琳·薇欧奈于1920年代初首创的“斜裁法”,充分利用面料本身的伸缩性和柔韧性,借助地心引力,令裁片自然悬垂。

第八章:“自由!色彩!欢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青年亚文化运动,成为彼时推动生活方式和时尚蜕变背后的源动力。着装,从身体入手,赋予女性更多自由。裤装不再是男性专属,各种款式长度的女裤被发展出来;

短至膝上的迷你裙诞生,成为女性对自己的身体拥有自主权的象征;不刻意凸显曲线的无腰设计,让女性能更加自如地进行户外活动。

艾琳·加利齐纳,绿色(右)、粉色(左)宫廷睡衣,1960年,丝绸,塑料饰珠。

后世谈论起加利齐纳,会评价说她对于时尚的远见卓识改变了高级定制时装的概念,而她1943年最初来到罗马时,是为了学习艺术史而来,其惊人的才华引起了时尚界的注意。

睡衣时尚鼻祖、时尚公主艾琳·加利齐纳她的首个服装系列于1959年问世,但早在40年代末的时候,她的服装设计已经凸显出简约时髦的现代感1960年,加利齐纳推出了令她名声大噪的宽松丝绸睡衣套装,“时尚太后” 戴安娜·弗里兰看到后将其命名为“宫廷睡衣”。

宽松的廓形与精美的饰珠令人眼前一亮,极富女性气质的裤装成为了当时时尚界炙手可热的单品。睡衣造型风靡一时,成为女性追求身体解放的年代标识。

第九章:“权力着装”

套装开创了成衣的先河。上世纪八十年代,带有厚垫肩的彰显权利的套装受到女性的青睐。

这些上身宽大的套装模仿具有男性躯体轮廓的阔肩设计,深受那些心怀雄心、希望在男性主导的世界中阿出一片天地的职业女性的喜爱。

如果说,裤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大行其道,那么到了八十年代,半身裙款式则又再度开始流行,成为中产阶级与贵族阶层共享的时尚。身着阔肩西装搭配成套雏形裙的职业女性成为了风靡这个时代的经典开象。

多年来,意大利的时尚缔造者们创造出了风格各异的套装形态:极简,阳刚,性感,或细节考究,或离经叛道,时至今日,这些 “权力着装”依日影响深远,它们的造型和比例不断地为今天的品牌所借鉴及演绎1980年代的意式风格,诠释着女性如何自在地显耀自身的权利、财富与欲望:在白天,是硬朗洒脱,彰品力量的垫肩套装;在晚上,则是光芒耀眼,彰显朋克精神的盛装礼服。

莫罗·帕加诺为吉尔伯特·德弗洛执导的歌剧《随想曲》所作的戏服,1983年 ,丝质绉绸、装饰亮片。

大卫·叶茨执导电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戏服,2018年,丝绸。

柯琳·阿特伍德于系列电影中设计的这件黑色丝绸晚礼裙,背后的装饰编织与拖地裙摆,展现出莉塔. 莱斯特兰奇(片中角色)干练沉稳的性格。2017年,她也凭借为该电影打造戏服而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第十章:“戏梦霓裳”

这个展厅中呈现的是戏装作品,既包括古道服装,也有当代作品。它们是意大利制衣艺术的造梦结晶,展现了在电能与歌剧的梦幻幕布之下,如何谱写出衣装的神话。

制作电影和戏剧服饰的工坊会不断收集过往时代的时装,以作为戏服设计的参考;而这些积淀着过往时代文脉与工艺的戏服,又成为今天的服装创意人士追寻灵感的源泉;同时,一件今天被认为过时的时装,却可能经过时间的洗练,成为后世缅怀借鉴的戏服。

长久以来,意大利的服装行业与电影及戏剧产业密切合作,共享着人才、技艺、材料等各方面的资源同一位设计师,同一位裁缝师,同一位工匠,既能征服T台,又能夺得奥斯卡服装设计奖这种经由服装牵引起的复杂的创意交流,在全世界独树一帜。

如果说今天的时尚产品其首要目的是为了销售,那么戏装则摆脱了当下的消费环境与主流审美的禁锢,而能够从更加久远与深邃的 “博物学"”视角对服装的历史、工艺、文脉,展开研究;而经由这些研究所得的服饰创造,则可能伴随着今天繁盛的影像传播环境,缔造出 “新”的视觉景观,而推动去离于目前同质化时尚景观的“新"”的创造。

罗伯特·威尔逊执导歌剧《美狄亚》戏服,1985年,丝绸,棉,编绳,树脂饰物。

这两套戏服由意大利著名戏服设计师、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得主弗朗卡·斯夸恰皮诺位剧场艺术大师罗伯特·威尔逊执导的歌剧《美狄亚》所作。

弗朗卡·斯夸恰皮诺设计的这两套戏服借鉴了古希腊长袍的形制,却使用了现代米索尼面料,搭配古老风格的软质胸甲,将美狄亚塑造成女英雄的形象歌剧《美狄亚》以古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之一的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为蓝本,将目光投注在家庭与女性、异邦与本土、人性与神性的关系上。

古希腊文学中对于女性力量的刻画在这部被称为“最为动容的古希腊悲剧”中达到了顶峰

法比奥·斯巴尔沃利执导歌剧《囚徒》戏服,2002年丝绸,黄麻。

戏装设计师亚历山德拉 ·托雷拉擅长在历史服饰的形制中,融入当代面料及创作手法。

《囚徒》当中的这件黑色雪纺衬衣搭配翠绿色百褶真丝半身裙,托雷拉大胆尝试将挺括的轮廓与绚丽的面料混搭。

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执导电影《奇迹》戏服,2014年,丝质亮片织物,珠饰流苏,白色亮片。

戏装设计师罗雷丹娜·布西密为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执导的电影《奇迹》设计的这套白色亮片织物无袖连衣裙,搭配采用相同材质的饰有白色串珠流苏的装饰性围裙。华丽夸张的大型头饰,灵感源自于伊特鲁里亚文明。

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爱情神话》电影, 1969年,网纱,黄铜。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意大利以时装为引,聚合三大文化瑰宝:时尚、歌剧、电影,共同塑造现代风尚,开启了一段绚丽的衣装神话。

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 《爱情神话》电影剧照 1990-2023被誉为二十世纪意大利最伟大的三位戏装设计大师之一的达尼洛·多纳蒂为非裔演员多尼耶尔·露娜设计了黑色薄纱礼服,黄铜饰品由意大利艺术家、雕塑家和金工大师阿纳尔多·波莫多罗打造。

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卡萨诺瓦》电影戏服,1976年,丝绒,丝缎,金属。

电影中的这件礼裙也是达尼洛·多纳蒂设计的,裙子以宫廷盛装为灵感,红色丝缎和丝绒面料饰有几何图案金色镶边,搭配金属板条超宽撑裙,塑造出华丽张扬的影像氛围。

达尼洛·多纳蒂为费德里科·费里尼执导的电影《卡萨诺瓦》所作的戏服,1976年,丝质塔夫绸、合成纤维毛边饰带。

展览最后以西尔维奥·贾尔迪纳,2023春夏高级定制晚装裙结尾。

丝绸、米卡多斜纹缎、网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