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

小偷公司台词(陈佩斯小偷公司台词)深度揭秘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陈佩斯又带着作品来上海了。上海保利大剧院五周年庆演出季重磅大戏——陈佩斯、杨立新等主演的喜剧作品《戏台》于11月13日、14日上演。

小偷公司台词(陈佩斯小偷公司台词)深度揭秘

 

陈佩斯又带着作品来上海了上海保利大剧院五周年庆演出季重磅大戏——陈佩斯、杨立新等主演的喜剧作品《戏台》于11月13日、14日上演早在一年前,院方就与陈佩斯及其制作团队——北京大道文化沟通,终于将《戏台》、《阳台》、《托儿》及《老宅》四部陈氏喜剧作品一并引入,让长三角观众们能在家门口欣赏到。

除《戏台》外,其余3部也将在近期陆续亮相11月12日下午,上海保利大剧院邀请陈佩斯、杨立新和上海大学副教授单林来到嘉定,在西云楼杜公馆里举办了一场文化沙龙活动结束后,陈佩斯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分享了自己对于喜剧创作、喜剧人才培养、喜剧市场等话题的最新感悟。

谈创作:“观众笑错了地方,创作者就该反省”“技术”,是陈佩斯谈及喜剧创作时提及频率最高的一个词2001年,陈佩斯的第一部话剧《托儿》正式推出,开创了舞台剧领域民营公司市场化运作的先河近20年过去,国内话剧市场从无到有、逐渐兴盛,陈佩斯是“拓荒者”。

陈佩斯说,从1984年的春晚小品《吃面条》开始,他就在不断摸索舞台化的喜剧创作模式“以前是电影化的喜剧,还有些现成规律一开始,国内舞台化的喜剧没有任何规律可依、可循,只能通过不断创作、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指导下一次喜剧实践。

”此前,陈佩斯就自创过“差势说”等喜剧理论所谓“差势说”,指的是角色和观众之间、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差势”,是导致喜剧让人发笑的原因在“差势说”之前,陈佩斯就知道,人的窘境可以让他人发笑无论是小人物的窘境,还是大人物因“差势”而产生的窘境,都有喜剧效果。

在舞台表演中,这种喜剧效果需要通过动作、语言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观众就能在你期待的那个点上发出笑声”陈佩斯告诉记者,窘境的一大来源是误会,这是古老的“喜剧大法”“随着探索的深入,我发现了‘错位喜剧’身份的错位、装扮的错位等,都是喜剧。

在小品《警察与小偷》中,小偷穿上了警察的衣服,却依然说着小偷的语言,这种‘错位’就有喜剧效果”在陈佩斯看来,无论是差势、窘境、误会还是错位,这些都是喜剧的技术。火候到了、拿捏准了,观众就笑了。

《戏台》就综合运用了这些技术这部至今已巡演了50多个城市、近260场的喜剧架空了年代,讲的是军阀混战背景下京剧戏班后台半天内发生的故事:戏班子遭遇了一系列演出事故,一个包子铺的伙计却被“赶鸭子上架”,成了上台给大帅唱《霸王别姬》的“楚霸王”,整个戏班人员的生死系于这名伙计一人。

在陈佩斯看来,喜剧创作就像在“走钢丝”一般,需要精确解剖每个场景、关键人物的每个动作和每句台词,让整个剧向着喜剧效果最大化的方向走“有喜剧的色彩,又有悲剧的内涵,一部剧的味道才能醇厚我们不能直接把喜剧中让人难过的部分强制交给观众,而是穿透它、冲破它,把这种部分也变成让人容易开怀大笑的故事。

这是一个巨大、精致的工程,有很多技巧在里面”他说而对于观众而言,一切创作技术都是“黑箱”,检验一部喜剧的重要标准是“好不好笑”“对艺术家而言,喜剧意味着严苛精致的技术;但对观众而言,喜剧是简单明了的东西。

如果观众没有在我们设计好的地方发笑、笑错了地方,那创作者就该反省”谈人才:“做喜剧,先从练跑步开始”

早在1991年,陈佩斯就在海南成立“海南喜剧影视有限公司”,两年后改名为“大道影业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最早一家集影视、制作、发行于一体的民营股份制公司其后,陈佩斯一直关注着喜剧人才的培养问题2012年,陈佩斯开办“大道文化喜剧创演训练营”,培养喜剧人才,每年招收十来名学生,其中部分学员成了大道文化的签约演员。

目前,这个训练营一共培养了百余名学员,绝大多数都在中国的喜剧圈里打拼,其中有9人是大道文化的签约演员,还有近20名演员长期和大道文化合作陈佩斯说,喜剧人才的培养急不得“做喜剧,一两个月就能了解个大概,但真的要学好用好,四五年可能也还刚刚入门,起码需要数百场的演出实践经验,才能比较游刃有余。

”陈佩斯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有很多喜剧人才,喜剧发展的环境越来越好,演员发展的渠道也越来越宽,因此年轻的“喜剧人”非常幸运“但即便环境好、渠道多,也不能忽视自身基本功的培养,基本功必须打扎实”陈佩斯说,有些有志于从事喜剧事业的年轻人体质较弱,体能不适合舞台表演,无法大声用“丹田气”说话。

有些人觉得,反正有耳麦等现代科学工具的帮助,这些事“无所谓”,其实并非如此:“合格的喜剧演员必须有把声场灌满整个剧场的功力,如果在一个大剧场里,你的声音非常弱,两者不协调、不符合,哪怕有耳麦也会影响演出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佩斯让自己的学员们从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做起——跑步训练营中,学员们每天跑10公里,约摸一个月后才能达到上舞台表演的体能要求,学员们表演全部不能戴耳麦除此之外,训练营还请了形体老师给学员们施加大强度的舞蹈和形体训练。

“有时候学员练得都吐了,但这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打好了基本功的基础,以后的路才能走顺”谈观众:“喜剧不能被关进‘金丝笼’”

此前,有不少喜剧演员都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当下的消费社会里,喜剧人“装疯卖傻”扮丑、讲讲网络段子,也能让一部分观众发笑难道喜剧应该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陈佩斯说,“但喜剧不能分高档还是低档,对不同的喜剧不能做价值评判,不过可以做技术评判,技术层面是可以分出高低的。

我们想做的,就是‘高技术含量’的喜剧”喜剧是舞台上下共同完成的创作,没有观众的笑声,喜剧也就没有了意义陈佩斯告诉记者,对观众而言,其实很容易就能评判出一部喜剧的技术是“高”还是“低”,也能一眼就看出一部喜剧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

“但是,并不是技术‘高’的喜剧,对所有观众而言就都是‘好’的,技术‘低’的就是‘不好’的也有的观众就是图个乐呵,笑过就忘,也觉得挺好,这样的观众还不少大家各取所需,这很正常,但剧场需要把不同技术层面的剧进行分类,找准各自的观众群,如果一个剧场什么剧都演,那就不对了。

”这些年来,国内喜剧有了逐渐稳定并逐步壮大的“粉丝群”,陈佩斯认为这很让人欣慰“事实上,包括喜剧在内的广义戏剧,都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界、文化界群体中,必须是市井的、给老百姓看的,戏剧文化本身就是市井文化的一部分。

”陈佩斯说,元明时期,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的戏剧逐渐变成了文人和有钱人的“专属物”“就像被关进了金丝笼虽然戏剧的文学水平高了,但离开了市场,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戏剧变成了一些人‘孤芳自赏’的东西,就开始整体走向衰退。

这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怎么发展戏剧?发展什么戏剧?关键是要回到市井,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陈佩斯告诉记者,从事了几十年喜剧事业,虽然辛苦,却并不痛苦:“还是很高兴,精神上是快乐的当我的喜剧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时候,我很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让我快乐。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题图摄影:史春阳 内文摄影:王小京、赵东方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