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食

不要告诉别人微妙玄通(微妙玄通解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4-02-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老子道德经第15章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什么只要不放弃结果一定怎样怎样,那都

不要告诉别人微妙玄通(微妙玄通解析)

 

老子道德经第15章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逐字解读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王弼本作"古之善为士者"。士,指道行深,有修为,得道之人

重点说一下微妙玄通微,前面一章我们已经知道,微在道德经里面就是老子用来形容道的特性的,比如:搏之不得名曰微,就是说没有形状,细小到没有形体,根本无法通过感官触觉来了解那么何为妙呢?道德经第一章说,常无欲以观其妙,有人说,啊这个我知道,意思是,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

其实这种翻译方法很普遍,通行本的很多注解都这样解释,倒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很敷衍了事,望文生义解读古代典籍就不能用现代的语言习惯来解释,应该放在作者所在的年代,立场来解读妙,本意是精微王弼《道德经注》:。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啥意思?微已经是细小到没有形体了,微之极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基本就是一个不存在的状态,也就是无的状态所谓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就是说,万物来自近似不存在的虚无妙指的是宇宙万物最细小的组成部分,同时,用来指道其小无内。

徼,本意指边际,意指道其大无边用在第一章指代发展趋势常无,欲以观其妙,就是在虚无,没有概念,没有定义,没有私心杂念的状态下,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常有,欲以观其徼,就是通过概念,定义,通过行为,通过设身处地,可以掌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那么玄又作何解释?玄,苏辙《老子解》粗尽而微,微而妙,妙极而玄如果说妙是最小的组成,是无,那么玄就是无极,也就是道如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有两种形态,有和无,而有和无,其实本质一样,都是道,所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葛洪《抱朴子内篇·畅玄》中认为,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超乎物质的精神实体,也就是道综上,微妙玄通的微妙玄,指的是一个意思,就是道通,可以理解为通晓,通达微妙玄通,意即得道的境界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不可识,就是看不透。

强:勉强为wèi: 替,给容:形容,描述强为之容,就是说勉强的描述一下他们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豫和犹都是古代野兽“犹”属猿猴类;“豫”属古象类,都生性警觉,好疑虑这两句是说,有道之人,警觉谨慎,而又不行于色,不显露意图。

行动之前,不会弄出响动,换言之,不到关键时刻,绝不会轻举妄动给别人的感受就是这个人,做又不敢做,放又放不下,在那里犹豫不绝,迟疑不定的样子。在别人看来,不进不退,拿不住他的意图。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俨:恭敬,庄重客,做客涣:消散,脱去,意即不执着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敦:敦厚朴:没有加工的木料,天然无雕饰旷:宽广,豁达混兮其若浊——混hún:水不清之意浊,浑浊,不明朗。

混兮其若浊,用来形容有道之人混混沌沌,内敛含蓄,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这句的结构是:孰能以静浊之徐清以——《说文》:以,用也通过.........来实现 .例如:无以为报徐,缓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意即

:谁能通过安静来使浑浊慢慢变的清澈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同上,结构是孰能以久安,动之徐生意即:谁能让安定长久,通过行动获得新的生机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不欲盈:盈,满不要求圆满蔽而新成:这里指自然的推陈出新,而不是人为的更改。

译文 by 悦读国学从前的那些有道之人谨小慎微,依道而行,高深莫测,不容易被人看透就因为看不透他们所以勉强形容一下他们吧行动上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 那样子就像冬天过河对局势保持敏锐的警觉、小心戒备,看上去好像怕人窥探

对别人端正庄重、礼让谦和,对自身无拘无束、一身轻松敦厚朴实,胸怀宽广混混沌沌,藏而不露怎样让水不再混浊?——只要不妄动,平静安放,慢慢就变得清澈怎样才能获得长久平安?——看准时机应时而动,就可以重获生机

依道而行的人不追求圆满,不争取极致所以做事情才能恪守规律,对自然的势态不妄做改动。由于遵守自然规律,懂得顺势而为,应时而动,也就可以推陈出新,生机无限。

解读浊以静之徐清当你处于困境,无从下手,思路混乱的时候,别乱动,动必错这时候怎么办——先让自己停下来,找个地方让自己静下来《周易·系辞下》:“《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啥意思?无思就是说心不动,任凭势态自然运行,保持自然而然的状态,不让心去思虑,这就是无思的境界;

不要去多想什么,也不要去做什么,就在那不动(体会虚静),渐渐你就会找到突破的方法和思路,对自我的突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动之徐生光静也不行啊,所谓长短相较,高下相随一阴一阳谓之道,凡事,必有对立的两面性,对立属性它会是随时都运动转化的。

此消彼长,局势一定会好转起来,局势好转,你就不能再静而徐清了,你就得动之徐生,当仁不让,把握住稍纵即逝的好机会,果断行动,一举定乾坤不张扬,行事谨慎,懂得自我会调整,不盲目坚持什么坚持就是胜利,拼搏到无能为力,坚持到感动自己,什么只要不放弃结果一定怎样怎样,那都是扯淡,方向错了,方法不对,越努力越失败。

所以,阶段性的总结,善于自我调整很重要,感觉也很重要,一个人处于浮躁的状态,他的很多举动都是不理智,都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局势出现乱象,就像混浊的水,必须静下来,好好调整一下,水沉静才能变得清澈,心平静才会明朗。

随时调整自己,理顺思路,该静的时候就不能动,该动的时候就不要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