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经典对白(电影经典对白的分析)
致敬伟大的配音名家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外国文化的渴求和一批爱岗敬业、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的配音导演和演员的努力,造就了中国译制片最辉煌的时期。
朋友推荐了一张窦唯的【间听监】专辑,整张专辑曲子的背景是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以下简称上译厂)逝去的大师们声情并茂的配音片段。
我还是被感动了,为什麽说还是呢,因为在之前我买了许多关于上译厂的纪录片与书籍,大师多,内容多,不敢轻易拿起笔就胡来,所以想说的迟迟未说直到我发现别人都在冲着窦来听这些曲目,而窦唯的创作无论灵感也好,发现也好,他会让别人听到这些真正的语言艺术,饱含情感的独特嗓音,所以那一刻我感动了,也决定和大家聊一聊这些伟大的艺术家们在那个青涩年代创造出来的非凡经典。
他们不能被遗忘,因为他们曾经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泪水,没有他们,再牛13的电影也少了一半儿的光辉,他们更应该被人知道,因为上天赋予他们的才华与自身的勤奋在那个特殊年代为他们书写了更多的传奇和精彩!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尔克里·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多尔太太、路易斯和奥特伯恩太太……”
这充满磁性的嗓音来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总结性的发言,一个比利时人,为他配音的就是毕克这一大段著名的台词成为上个世纪70年代语言艺术的结点,40多年过去了,不曾被超越,它是如此经典,如此好听,如此让人觉的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毕克】
毕克(1931年7月21日-2001年3月23日),祖籍山东省平阴县,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原名毕德泉,又名德全,国家一级演员、电影译制导演、上海市政协委员当年我们只引进了两部以比利时大侦探波洛为银幕形象的电影,另外一部是【阳光下的罪恶】。
两部影片中,波洛做结案陈词的时候,一连串大段的推理分析与对白,毕克一气呵成,经典的配音作品由此诞生,波洛的声音深入人心,也成为了毕克配音生涯的巅峰之作在这里加上一小段插曲:英国演员彼得·乌斯蒂诺夫饰演的大侦探波洛加上毕克的声音演绎使得电影出奇的精彩,最大的遗憾就是另外的四部波洛电影,国内观众40年来再也无缘见到,中国在1978年和1983年只引进了这两部。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大家长访日,也是即中日建交5周年后成为两国关系最为融洽的阶段文化单位(那会儿还没有中影公司)开始大量引进日本电影,人们开始了解日本电影文化,大批日本电影走进中国80年代初,一部1974年的日本电影【砂器】引起多方关注。
这是几位当代文化艺术大师合作出来的一部精华,小说原著:松本清张;剧本改编:桥本忍;导演:野村芳太郎;主演:丹波哲郎;为其配音的任务又交到了毕克手上
【砂器】直刺人心的映射出人性的多个层面,你会因它的丑恶而愤恨,因它的伟大而感动片中毕克为主要人物今西警长配音同波洛侦探不一样的是虽同为办案人,但是角色类型、民族特性,东西方差距非常大,为了把控好说话的语气和不同的节奏,他必须要钻入到角色里面去,揣摩、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细节才会让所有观众明白什么叫做声音的艺术,毕克不光是在为他们配音……。
人与人是不一样的,哪怕是一样的嗓音,你也会觉得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人,这就是大师为我们带来的不可多得的听觉享受让我们先用文字的形式缅怀一下儿时那些经典的片段吧...电影的开始,炎热的夏季,今西警长坐在车站外的一处台阶儿上休息,喝了一口水,用手绢儿擦了擦汗,眼睛望着远处,若有所思并且略带不自信的表情小声儿分析着调查结果。
“呃,6月10日从江建镇出发,在冈山.....琴平.....大阪.....京都愉快的游历之后.....”在警视厅大段的陈词开始的一小段:“呃,今年6月23日在蒲田调车场发生的那起杀人案件的重要嫌疑犯,呃,原住大阪浪速区惠比区头条一号,现住东京都涩谷区汶田三条五号,名叫和贺英良,请下逮捕令.....”
建议去欣赏一下这些作品,让自己的耳朵与身心得到像是在夏季干渴无人的沙漠中喝下一口冰镇汽水儿般的愉悦和满足。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理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孙子兵法》,公元前5世纪。这种所谓先知,在当今世界上称为特务活动,小说家称之为‘谍报’。”
这是毕克为1973年的法国电影【蛇】配的旁白看过这部影片的人知道毕克的这段富有哲理的解说之后,被李梓(上译厂的女配音演员)宣读影片演职人员名单的声音所取代,也就是插入李梓的声音,这在以前上译厂翻译录制的影片当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为什麽这麽做呢,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配音当中的一种手段,叫作间离法则,为的是让观众知道这只是一部电影就像以前的老港片,片头总有几个字:本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一个意思,只不过是由视觉换为听觉的一种做法而已。
两个人声音交错,节奏把控几近完美,像男女声二重唱一样,这种独到的配音手段只来自于上译厂时隔40年之后,窦唯的专辑【间听监】发行,里面所有的曲子都是在向上译厂致敬或是诉说这种艺术手法的高明以及无法磨灭的灵魂之声。
说到毕克不得不说的就是高仓健,两个人的名字就像是粘在一起,中国观众在80年代,男的痴迷高仓健的冷峻刚毅,女的非高仓健不嫁(这是真事儿啊,有的老辈儿应该知道)这一半儿的原因也是源于毕克为高仓健打造出了夺人心魄的好声音。
高仓健的表演寡言冷峻,毕克的声音打骨子里透着刚强并略带内向,两个人融汇贯通珠联璧合,完美到好似所有的优点确实已经汇聚到一个人的身上真正的艺术家是魔术师,它将带你走向虚拟的世界,你会怀疑它的真实存在,但只是一刹那,令你流连忘返...
80年代中下旬,高仓健来到中国特意去了上译厂拜访了毕克-这个一直为他幕后配音让中国观众倾情于他的人身为影帝的高仓健和蔼可亲,配音大师毕克谦恭有礼,两位大牌儿年龄相仿,身高一样,体型脸庞也很近似,腼腆相对,竟然各自吭哧瘪肚半天说不出一个整句的话来,当时所有在场的人看着都乐的不行,有珍贵的视频资料可以见证这一切。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创造出如此鲜活人物,让人念念不忘,却又向世人诉说着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些只是我热爱的事业,没有什么倍加称赞和关注的理由1999年,高仓健主演的【铁道员】在日本公映,1年多以后在中国院线上映时,高仓健希望毕克能够继续为他的这部影片配音。
此时的毕克已经因肺病住院,听到消息以后,毕克非常想参与,出院后从厂里拿到本子回家自己用录音机试了一段儿台词,跟厂领导说我配不了了,我喘不上来气,就这样没过几天毕克又住进了医院,这一次他再也没能走出来......事后,高仓健特意发来唁电,还托人送来一包日本的香火祭奠大师的亡灵。
“你们奏得很好,奏的很好可我...我没什么,没什么...啊你,你拉的不错哦你,还可以,就是说...还凑合就是你,我没听见,什么也没听见你不停的说话,老不集中,你要全神贯注,啊!这个作品要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奏得还不够奔放,还不够慷慨激昂,要慷慨激昂!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邦...现在,呃见鬼,尼尼尼尼...像温吞水,好像不错,其实很糟,很糟!回到17小节,好,再来”...........“不!先生,您又说话了!你怎么老说话!好,别走神儿了!你这人真爱嚼舌头...”。
这是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中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出场的一段台词,为他配音的就是上译厂第一代的配音演员尚华这部电影是法国1966年摄制完成的,1980年引进中国,交给上译厂配音录制,1982年7月与全国观众见面,一经公映立刻火爆全国大江南北,尚华也因此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角色,那就是法国喜剧演员路易·德费奈斯的电影专属配音。
【尚华】
尚华(1922.5.1-2005.4.22),中国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祖籍山东黄县1950年8月,尚华来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翻译片组,结束了8年的话剧表演,正式开始了他的配音生涯尚华是50年代进入的上译厂,之前是一名话剧演员。
在1956年的深秋,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一次法国电影周,在这次展映会上只放映了两部法国电影【没有留下地址】和【勇士的奇遇】,后一部也就是后来被数次翻拍的【郁金香芳芳】电影的背景是法国路易十五执政期间发生的持续7年的荒唐战争,后人称为花边儿战争或是芭蕾舞战争。
简单介绍一下儿为什麽称作这个鬼名字,因为战争的一方是法国、奥地利和俄罗斯三国同盟,这三个国家都是女人主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虽是男人,但是生性好色,对于情妇的话也是言听计从,所以当时的法国是女人掌权,再通过奥地利女王和俄国女沙皇搞事情,这个同盟就叫花边儿同盟(因为欧洲贵族妇女的裙摆都是带花边儿的),她们一起对付另一方普鲁士王国的战争就叫花边战争。
【郁金香芳芳】也就是一部针砭时事的喜剧电影
尚华接到了片中最有意思的角色,负责为国王招募新兵的团长如果说角色,服装都已经完美,只差画龙点睛的一笔,那就是声音,尚华点缀了这重要的一笔“郁金香,好一个漂亮的外号,我们有红玫瑰,黑牡丹,金银花,白丁香,这简直不是一个军团,而是一个花坛了。
”语调充满了轻浮,高傲,就像那场战争,打的既不认真又没必要,还要流血伤亡,花儿还得保持绽放区区征兵团长的声音就能让你感受到那场战争的无益,尚华事先摸索到整部电影的侧重点,再深入角色,用收放自如的感情把控好人物特点。
那会儿的配音演员为什么会成为日后的大师,在之后生无人能及,是时代的造就更是个人的勤勉......
【虎口脱险】因为角色和剧情的原因,尚华为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所配的音在整部电影的对白当中语速非常之快,这是一个难点首先是他本身不擅长大段的台词背诵,也没有毕克那种超强的阅读能力,还有就是他本人也已接近60岁的高龄,所以当时的译制导演苏秀决定先录简单的电影对白,最后处理较难的大段台词,这样也可以节省录制时间,就这样尚华先把简单的对白录制完成之后,开始攻克难度较大的台词了。
一遍一遍,一遍一遍,就是通不过,在别人为其他角色配音的同时,尚华找到另外一间放映室,求放映师傅给他一遍一遍的放,因为人家也不可能为他通不过而一直给他提供服务,但配了多次还是不理想,译制导演苏秀说咱们排练一次,行就正式录,不行再来也没关系,
那会儿的工作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都叫生产,时间紧任务急,排吧,就这样开始了,尚华一气呵成,这时导演苏秀说:“老尚,录完了”在后来尚华的回忆录视频上,他说:“啊!?录完了?这就录上拉!?”苏秀导演怕尚华心理负担重,所以说是排练一遍,在喊开始的时候,苏秀轻轻告诉录音师开始...录音键轻轻地推了上去...最有名气的出场台词就这样完成了,【虎口脱险】在中国上映时大获成功,尚华的配音功不可没,之后国内引进路易·德费奈斯的其他电影,御用配音当属尚华。
1989年的冬天,中国又引进了一部由费奈斯主演的法国喜剧片【总统失踪记】这是围绕着总统来法国旅行消失在饭店中,身为经理的费奈斯展开查找营救的喜剧电影,其中最为经典的画面就是导演借用光学作用让费奈斯变成了希特勒,尚华这次的配音是驾轻就熟,因为人物特点和【虎口脱险】极为相似,只是身份不同罢了,。
如果不是他那独特的嗓音,估计这部【总统失踪记】会被人们遗忘。
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小说,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诞生于1858年,整整一百年后,法国将这一巨著拍成了电影由让·卡班饰演主要人物冉·阿让,这部集反映人性自我救赎,拿破仑战争,宗教等为一炉的电影又于20年后的1978年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这部电影背景宏大,所以配音的阵容也定是非常强大的,旁白依然是最好的毕克,沙威警长由尚华领衔,他的声音与表现方式完全盖过了所有角色,成为整部电影最为闪光的部分,片中冉·阿让由胡庆汉配音,恶棍德纳迪埃由大师邱岳峰主配,米利哀大主教由于鼎配音,管家由潘我源配音,还有童自荣,丁建华这些天籁之音撑场做一些小角色的演绎,群英荟萃,使得巨著更加辉煌璀璨,在中国放映时引起强烈反响。
1980年,中国引进了第一部灾难电影【卡桑德拉大桥】,这是1976年由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的影片,该片的拍摄手法与内容成为日后灾难片的经典模式恐怖分子闯进了日内瓦的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欲实施恐怖袭击,遭受到警员的追捕反击。
抓逃过程中,警员不小心将实验品鼠疫细菌打碎,溅到罪犯身上一名歹徒当场感染死亡,另一名则逃窜到一列开往斯德哥尔摩的火车上病毒感染非常快,整个火车上许多乘客传染上了这种鼠疫病菌,国际警察组织为防止病菌不再扩散给其他人,对火车进行布控,不许其在任何车站停留,并要求直接开到卡桑德拉大桥实施炸毁。
众人的命运也跟随火车一起驶向了未知......这是一部超级精彩的电影,尚华的配音角色是这列开向死亡之地专程中的一位犹太老人,因为二战中留下的阴影,誓死不回波兰,而开往卡桑德拉大桥的列车势必要经过波兰境内,老人的恐惧与不知所措被尚华的声音浸透的淋漓尽致,那种微微的颤栗之声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卡桑德拉大桥...噢...原来那地方改名了,大概那座桥现在没有了...我不去,噢!我不去,我不要去,不去,我不要去...我妻子,我孩子...卡桑德拉大桥...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在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大批的外国电影引进中国,让我们越来越熟悉这些美妙的声音,无法抗拒尚华参与配音的影片高达600余部,一直到90年代中期,老先生都无法放弃热衷的配音事业,相继出产了【真实的谎言】中情局局长的配音角色和他人生当中最后一部参与配音的绝作【角斗士】里的老国王。
2005年的4月22日凌晨1点半,尚华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享年83岁
如今,随着英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观众更青睐原版原声电影其实译制片不单纯是配音工作,而是一次艺术创作的过程.今天的译制片确实不好看了,原因问题我们研究不来,但大师们伟大的声音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美好......。
更多原创内容尽在佑君堂Courage and more!本公众号所有文字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电影经典对白(电影经典对白的分析)
致敬伟大的配音名家
-
胖妹美食吃播视频美食素材免费网站各地美食图片及介绍
在老餮们的心中,上海的米其林餐厅有着无可对抗的职位各地美食图片及引见各地美食地图分享你的感受,还出格保举有人均消耗低于20…
- 美食大战老鼠枫叶辅助官网最新版全国各地美食名字消除全国各地美食2
- 西安美食全国各地美食有哪些?
- 美食大战老鼠修改器刷点卷手机版四川各地美食图片大全
- 山西各地美食地图山西各地美食有哪些各地美食合集
- 吃美食的卡通图片中国地图及各地美食美食杰app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