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定义_健康的定义包括哪四个方面
健康温馨提示:本文需要您的单独时间来详细阅读,您会收获颇多。一、 关于健康的概念及本质 说到健康的概念,人们
健康温馨提示:本文需要您的单独时间来详细阅读,您会收获颇多。
一、关于健康的概念及本质说到健康的概念,人们大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给的定义是:健康是整个躯体、精神和社会的完满和谐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老实说,这个定义虽然经过了三番五次的修订,但还是不够完善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这个概念是站在医学的角度,以疾病为依据而给出的;第二,这个概念只是在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完满和谐的平衡状态,而没有注意到机体自身所拥有的一系列自组织调节的平衡机制和自强不息的生机活力,以及应激适应或反应能力;第三,这个概念也没有意识到任何一个生命体的系统完备性。
因为如果系统有太多漏洞,就会在反抗和应对外在系统时极易遭到攻击而出现问题,甚至崩溃;第四,这个概念只注意到了人的健康,没有考虑到社会健康和自然健康问题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1.古今中外对健康的定义
中国的《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987年中文版的定义是:。
“健康,使个体能长时期地适应环境的身体、情绪、精神及社交方面的能力”WHO对健康的定义或描述是:1948年,WHO 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将“道德健康”也纳入健康概念之中,提出了21世纪的健康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但仍没有提到健康的实质问题。
《黄帝内经》对健康的界定:《黄帝内经》把健康早就做了一个精准总结和概括——“形与神俱”,就是健康必须要做到“形”跟“神”俱在,也就是“身心合一”才能够健康仅俱其一是不行的,必须两者俱在 “形”就是我们这个身体、形体;。
那么“神”呢?就是精神和神灵,也是指心神、心理状态健康必须要两个方面都具备,是“身心不二”的仅仅锻炼其“身体”,不修其“心智和德性”,是达不到健康的《黄帝内经》把健康的人还高度概括为“平人”二字“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素问·调经论》)意为阴阳平和,充盛形体,三部九候之脉一致,是健康的表现“平人”应该是阴阳平衡、形神统一、天人统一、人与社会统一,是中医健康的要素即健康是指阴阳平衡、经络畅通、形体强健、脏腑气血和调、形神统一,人与自然、社会统一的平衡状态,这个定义从更深层而非表象的角度描述了健康。
2.中西医学对健康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且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来衡量这种定义和解释其实是不够确切的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确实是。
“健康”的基本必要条件,也可以通过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生理指标等衡量但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劳动效能状态及其是否能维持多久则很难通过西医的检查手段来衡量和证明不仅如此,还有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心理因素问题等皆会严重地影响“健康”指标或健康程度。
传统中医学对“健康”是这样认为的:人体的正气及内在的调节能力是内因健康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病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愈病时,依靠人体自身正气的恢复和内在调节能力的协调控制作用达成平衡即可如果人体内自稳调节机制和
某种能力出现偏盛或偏衰时,就会导致这种动态平衡紊乱异常,也就会出现疾病的症状;同样,这种动态平衡紊乱也可能是精神意识活动出现了问题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也就是一种疾病状态,有时甚至也会导致死亡,故有
“得神者倡,失神者亡”,“神转不回,回则不转”等说法。所以传统中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开篇就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另外,传统中学的健康理念还是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也就是:形气足有力为健,经络通畅顺达为康人的身体要想维持正常的运转和健康的平和状态,就得保证气血充足,经络畅通传统中医明确了“健康” 的真义——阴阳平衡,形体强健,经络畅通,神清气爽。
并知道如何掌握和利用这种健康调节能力来应对疾病,协调平衡,这也正是中医理论精髓之所在
3.中华文化对健康的表述《易经》开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就是天在强有力的运转不停,君子也应自强而不停息,以此,才可以适应天地而生存“健”在《增韵》中的注解就是“强有力也”,可见“健”的含义是使之强壮、有活力或变动不居的意思。
而“康”则主要是指心的“宁静”或“康宁”故健康即指身体的强壮和心情愉悦和谐的状态在道家的经典里也有在说健康的,“气脉者,健;关窍者,康”,即气脉能量足则健,经络关窍通则康;反之,气脉能量不足就是不健,经络关窍不利就是不康。
可见,这里“健”的含义是气血(能量)足,或使之健壮、强壮、有活力或变动不居的意思而“康”就是经络通道和关节孔窍通畅的意思也就是说,“康”是指道路(或经络)关卡的通畅,如:康庄大道故中医曰:“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可见,不通就会不康。
总而言之,在中华文化里,健和康是两个意思古人云:身强则健,心怡乃康,即“健” 讲的是形体强壮、有力,所以我们要健身,故人+建=健那么,“康” 不是指的形体,康讲的是安乐、康宁,是针对心来讲的,针对神来讲的,是一种心理的描述。
可见,健体现在形体、肉体上;康体现在心情、精神上。是健+康=健康。
4.我们对健康的研究和理解我们百川研究认为:健康不仅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完满和谐的平衡状态,更是指机体自身所拥有的一系列自组织调节平衡机制和自强不息的生机活力,以及应激适应能力或反应能力。
即:健康主要是指机体所拥有的各种自我调节平衡或自控自愈和生生不息的能力,故而能自我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和谐及有序的通顺状态。简言之:能自组织平衡、自适应状态和自强不停息就是健康。
如果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了,即不平衡、不和或不通时,机体就表现出来的一些症象或一种不适的感觉,这些症象或不适的感觉每个人随时都会出现一些,这也就是所谓的疾病或病症可见,疾病的发生或出现是生命过程中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它有时只是健康出故障的一个暂时现象或表象而已,甚至,有时还只是一种健康问题报警或提醒。
也因此,医疗治病也同样不过是在做着表面文章因为它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健康问题,要解决健康的根本问题,就必须从健康的本身入手去调理保养健康和强壮健康(即保健强健而不是防病治病)即更多的去帮助自身平衡机制的恢复或健康能力的培养提升,此亦即应从调节平衡健康状态和建设促进健康能力的本身上去解决或处理疾病问题。
不过,截至目前为止,对于健康的概念还的确是一时难以有定论的,因为,对于健康和健康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如果非要给健康暂时下个初步定义(待商榷)的话,那笔者窃以为:健康是指一个生命体能独立自主地维持自身的自组织、自适应、自纠错、自修复和自再生的机能,以及与外界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时所具有的一套完备的系统、自我运行机制和应激反应能力。
简言之,健康是自我所拥有的各种自组织调节平衡、自控自愈自强和生生不息的系统机制及各种能力,故而能自我保持一种相对平衡、和谐或适应状态及有序的通顺状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的是一个生命体(并非只是指人体)的概念,我们一般的生命观认为,只有有机生物才是生命,实际上无机物也是有生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组织团体也都是有生命的。
所以说,广义的生命,是指在宇宙中占据一定的空间,在时间上按照既定的周期运动,这样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生命我们再往更大的尺度去推想,那么最大尺度的生命,就是“道”或者是“天地”,道是永恒不息的最大生命体,天地生万物,所以,天地是最大的系统。
应该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包括历史也在内)都是按照圆周运动,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世界观,而西方文化所说那种线性运动的世界观,是笔直向前掘进或不断发展的,这种向前发展的历史观是世界万物必然走向灭绝
的总之:健康是人体(任何一个组织系统)自我维持自身的自组织、自适应、自修复和自再生以及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运行机制和应激能力或适应能力即能自组织平衡,能自应激适应,就是健康故对健康的认知和研究不能只关注所谓的平衡状态和影响健康的外在因素上,必须深入研究分析清楚健康自身的本质和内在机能及发展演化规律,从而找到能优化健康系统、协调健康机制、恢复健康能力和提升健康水平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当然,同时也要注重各种内外影响因素等,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健康学”理论,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
二、关于健康学的基本概念健康学就是研究健康的学问具体点讲:健康学是研究一个系统(组织系统和生命系统)自组织平衡机制和自我存续的生机活力(自强不息活力或再生能力)以及应对外在系统变化时所作出的自我应激适应能力。
当然应知道,任何一个生命体或组织机构都是独自具有其完备的系统进一步说,健康学是研究天、地、人的学问,是探究天网、地网和人网这三大网络系统彼此之间,以及每个系统(尤其是人体系统)的自组织平衡能力、自主平稳运行机制和自我演化规律等学问知识体系。
由此可以说,健康学既是一门自然学科,也一门社会人文学科,它涉及人的身体、心灵、精神、人文、伦理、道德,以及天文、地理和社会,乃至政治、经济等领域,是一门超越现代科学和宗教神学的综合性大学科随着系统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系统论的核心就是一个小系统和所依赖生存的大。
系统(大环境)的适应关系,且每一个系统适应外在世界(大系统)变化的根本就是达到整体的自我适应性平衡这也就是健康学的最基本的系统论指导思想,因为,人体生命系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天地自然系统的平衡之变,只要平衡了。
或适应了就是健康也由此可知,各种适应过程的应激反应(如发烧)不能完全当做“疾病”来对待也就是说,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健康状态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还不适应或不能恢复平衡,那么后续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就会失真和变形,造成系统无法及时顺应外在世界的变化。
进而,系统就会紊乱甚至崩溃,机体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也许有人会要问了,有医疗学(包括医学和药学等)为什么还要创建健康学呢?
理由是:一是因为医疗学虽然能防治疾病,但是还担当不起整个健康的大任如今的健康局面是:不只是大多数人的身心都生病了,而且社会也病了,甚至自然也病了试想!如果自然、社会都病了,那每个生命个体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若要个体生命健康,必须先要自然和社会健康还有更大问题是:医改已成为了世界难题,健康产业是乱象丛生,健康观念错乱不堪,健康危机日趋严峻而仅仅靠“医疗”被动地来应对这一切,是招架不住的二是指望未来的医学把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到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因为,有些疾病是必须要去防治的,这是医疗学的本质工作,怎么能丢呢?这也是健康保障体系里必不可少的一维只是还有很多健康问题不是仅有医学就能解决的,所以,必须升维,就是应在医学的基础上必须创建更大维度的健康
知识体系比如健康学!再者,医疗学(医学和药学)是局部或外部化的解决思路和方式,其最终是解决不了系统内部的问题唯有健康学,才有可能从整体上、宏观上、系统上通过望闻问切,辨证论治,固本培元,扶正祛邪,寻求平衡之道,探索系统解决方案,成就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的健康发展。
三、健康学与医疗学有所不同在此,我们健康学与医疗学做一些相对比较,也许就可以更加有利于清晰的理解健康学基本内涵了。
1.从健康学与医疗学的研究方向看,是有所不同的。健康学主要是研究生命体的系统运行机制规律、生机活力和应对外在变化的适应能力;健康学遵从“天道”——天道文明。
医疗学主要是研究生命局部出现问题的原因、临床表现和解决问题的医疗、医药手段。医疗学遵从“人道”——人道主义。
健康学旨在修复系统的漏洞、协调运行机制、激活内在活力或帮助提升应变能力健康学旨在给健康加分,让疾病减轻医疗学旨在查毒杀毒(找病治病)和控制病症,修复组织或器官缺省,恢复暂时平衡医疗学旨在扫清疾病,降准健康。
健康学有如经济学,教人们自我化解疾病,建设发展健康;医疗学如同军事学,是去替人们消除疾病,旨在保卫健康2.从健康学与医疗学的最终结果看,也有本质区别健康学给予人类“内化于心”的智慧,亦即内求于己,而不是外求于医,目标是健康的恢复、保持或提高。
医疗学给予人类的是“外化于形”的器物,且总是在有意无意地引导人们“外求”于它,目标是追求治病的效果,但最终的健康结果却很糟糕。
医疗学虽然能够保障生命的暂时安全和存续,但它只能是延续预期寿命,这个被延长的预期寿命往往是不健康的时段,甚至是很痛苦的存在!这且不说经济巨大消耗,其生命的意义何在?健康学则是具有建设性地提供指导怎么健康和长寿的秘诀或方案,即不断地给健康加分,也自然而然地让疾病减轻了;并旨在延续其健康的寿命
——无疾而终,甚至长生不老!3.健康学和医疗学的主、客体则刚好是相反的健康学主张:在健康维护过程中,生命体本身是主体,施术者或健康师(包括:健康技师、健康教练、健康顾问或健康导师等)都是协助者,是参与其帮助健康恢复和保持。
医疗学主张: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医生和医院是主体,患者成为客体,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是处于被动或从属的地位,最多是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种被动的治疗康复。
医疗学如此大包大揽地去主宰或横加干涉一个生命系统,其结果是事与愿违或得不偿失,且对健康本身极为不利而健康学则是建设性地帮助一个生命系统去自我纠错或修正,使其健康能力不断提升,使系统得以修复或进一步优化完善。
4.健康学与医疗学的“道器”,也是有所不同的
5.健康学与医疗学,还有另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医学和药学是防病治病的学问,健康学究天人的学问所以,健康学不象医学那样只注重探究外在的致病因素和表现症象,而更主要的是要注重探寻健康内在的系统运行规律及其与外在大系统相适应的规则。
我们知道,天地自然这个大系统是有规律的在变,而人体这个小系统必须适应自然这个大系统的变化——天人合作,并保持其平衡状态如此才能做到“天人相应”或“天人合一”,才能不生病,或生病了还能自我康复,才能健康长寿。
另外,生命体的自组织平衡机制、自应激适应能力和自强不息的再生能力或自愈能力就是自我健康的法宝这也正是机体自身能够维持其健康平衡状态的本质规律之所在所以说,医疗学只是防病治病、保卫生命的小学问,而健康学则是关乎天道、地道、人道平稳演进的大学问。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系统或生命系统来说,不只要保卫健康,还要恢复、保持和提升健康也因此可知,唯有创建健康学知识体系,运用健康学的思想理论和技术方法,才能担负起拯救并维护好人民健康、社会健康和自然健康的历史使命,才能完成建设健康中国乃至健康世界的目标和任务。
再者说,无论是人民健康,还是社会健康,抑或是自然健康,都是遵循一种自主、自治和自强的基本原则和系统规律即任何一个组织系统或生命系统都独自具备或拥有这些规则和自强不息的应激机制及再生能力等,而这些正是健康学要探究的内容。
这些针对健康的本质规律、内在机制及其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的知识体系,就可称为健康学,英文可写成Healthology健康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治理身体健康问题,也可以帮助人们怎么经营婚姻家庭,还可以管理企业团体以及治国平天下。
编辑:安泽锋来自北京百川健康科学研究院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健康的定义_健康的定义包括哪四个方面
健康温馨提示:本文需要您的单独时间来详细阅读,您会收获颇多。一、 关于健康的概念及本质 说到健康的概念,人们…
-
职业健康检查_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_ 承担单选
1. 什么是职业健康检查?答: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床医学…
- 黄山健康职业学院_黄山健康职业学院官网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_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健康快车_健康快车白内障 报名
- 湖北健康码_湖北健康码怎么解除绑定
- 健康管理师报考条件_高级健康管理师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