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案例_心理健康案例分析论文
论文范本。
注:本文为早年考试时的论文,后上传bd文库收费文,目前暂录于此,以供参考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案例报告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摘要:李某,女,24岁,北京某大学毕业生,因遭受失恋打击而变得过分自责,求助意识很强,思路清晰,笔者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带有极轻微的焦虑和抑郁。
经过与笔者的交谈,发现其童年时期,父亲对她的严格苛刻造成了她求全责备的性格通过认知疗法的心理咨询,李某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并初步消解了这种不良心理作用,达到了咨询效果关键词:自责一般心理问题认知疗法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李某,女,天津人,24岁,未婚,身高1.61米,身体健康,大学毕业两年父亲为当地某县公务员,母亲经营一家服装店,由于生意问题,父母于2007年离婚现李某与母亲同住家中姐弟二人,弟弟22岁,已婚。
家族中无遗传病史,亦无精神病史2.个人成长史李某(当事人)出生在天津塘沽的一个公务员家庭,从小受到较为严格的家庭教育,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常受到父亲打骂,原因往往是一些细节上的小错误,比如忘记带东西、吃饭时浪费等。
但母亲对她很好,总在遭受责备时替她说话,保护她父亲对弟弟的态度则迥然不同,从不加以惩罚,即便做错了什么事,却怪到李某头上,不怪弟弟有时,李某会对弟弟有嫉妒心,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宠爱弟弟不爱她李某外貌姣好,上学时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周围的同学都很喜欢她,朋友也很多,但她总有一点放不开的感觉,小心翼翼,怕自己某方面做得不好,同学们就不跟她交朋友了。
大学二年级,李某第一次恋爱,男朋友是北京人,对她呵护有加,一直到毕业前,两人没有发生过性行为大四毕业后,男朋友想托关系帮她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所以李某没主动去找工作但最后工作没找到,两人因一些事吵架分手两个月后,男朋友与另一女孩结婚,据说是“未婚先孕”。
李某对此感到非常后悔,认为两人分手是自己之前未与男朋友发生性关系所致,如早先与男朋友发生性关系,那男朋友就不会与她分手了,从此非常内疚虽然在理智上,李某明白那不是真正原因,也与好友倾诉过,好友也劝她面对现实:就算两个人发生了性关系,也不能阻止两人之间产生矛盾。
李某虽在表面上接受了,但内心感到痛楚,埋怨自己如果与男朋友发生性关系而怀孕,新娘就是自己了前段时间,李某一直在北京一间出租房里住着,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心里又惦记着男朋友,一直走不出失恋的阴影李某的一个朋友是笔者同学,经介绍,与笔者取得联系,看是否能对她有所帮助。
3.精神状况衣着大方整洁,精神状况良好,能够与咨询者正常交谈,准确回答问题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小时候未患过严重疾病,因高考成绩未达到自己预期,成绩公布后曾有近半个月恶心、腹泻,轻度厌食失恋后,也发生过类似情况,但一两个周后好转。
现在正常,有胃口5.社会功能失恋后的几个月不想找工作,但后来自觉得不该这样,经朋友介绍进了一家旅游公司做旅游咨询,工作状态稳定,与同事能够友好相处,但不愿与他们深入交往6.心理测验结果(1)SAS,标准分52分;SDS,标准分54分,作为一个参考标准,说明其有轻度的焦虑和抑郁。
(2)SCL-90自评量表,结果: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三者因子分较高,其中焦虑因子分为2.1,呈阳性,需要进一步评估二、主诉及个人陈述1.主诉:摆脱不了失恋的阴影,后悔当初未与男朋友发生性关系而导致分手,想要弥补,但男朋友已经结婚,非常苦恼。
2.个人陈述:小时候父亲对自己很苛刻,对弟弟非常宽容,自认为父亲是一个“重男轻女”的人,所以很多时候怕做错事,哪怕很小的事做起来都要小心翼翼,导致自己上学期间自我要求也很严格,怕成绩不好而受到批评,父亲就不爱自己了。
有时觉得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知道这都是因小时受到的教育很严格所致考大学时发挥不是很好,没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学本以为父亲会对自己惩戒,但实际上,那时父母正在闹离婚,对自己无暇顾及可是,自己却生了一段时间的病,不想吃饭,吃了饭也不消化,腹泻。
后来父母离异,与父亲的关系疏远然而,大学时一旦考试不好,就会觉得不大舒服,不过大都很轻微与男朋友吵架的时候也有一点症状,直到后来两人分手,又出现腹泻,不思饮食,两周后不治而愈本来自己与男朋友的关系很好,就是自己有点任性。
但自认为女孩都任性,而男朋友对自己也是呵护有加毕业后男朋友想要帮她在北京找一份工作,这样两个人都在北京,双方的父母也都放心刚毕业的时候,男朋友与母亲见过面,当时没觉得什么,可是不久以后就出现了矛盾,母亲认为男朋友的身体不好,怕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
不过自己对此并不在意,认为只要两个人的关系好,其他都是次要的,并提到了结婚后来,男朋友向自己提出性要求,称婚前应该试婚一下,但自己拒绝了男朋友也没说什么,只是小小不悦,自己也没在意后来男朋友忙于工作,从两天来看自己一次到一个星期一次就匆匆离开,二人关系出现了危机。
后来,电话打不通,两个月后,男朋友提出了分手,自己不答应,男朋友就换了电话,原来的号码总是关机,通过其他朋友也联系不上他直到两个月前,才偶然得知男朋友已经结婚,配偶是本地人,据说已经怀孕了忽然觉得后悔,后悔当初没答应男朋友“试婚”,导致自己的真爱被夺走。
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加上周围朋友的开导,觉得自己这样想是不对的,但自己总是止不住去想,一想到这件事就很烦躁,却又不能不想,感到很痛苦三、观察和他人反映李某很有自制力,与她交谈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对感情很认真,但也能看出她对自己的自怨自艾。
李某朋友反映说,她各方面对自己都严格要求,做事有分寸,不越规矩,是个传统的人经历了失恋这件事后,她变得很沉闷,不喜欢说话四、评估和鉴别诊断1.诊断标准: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李某的心理活动及反应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变化,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没有幻觉、妄想等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诊断结果:。
根据笔者收集的资料,以及许又新的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对李某最可能的诊断是:情感问题,属于一般性心理问题问题的主要表现是:受到感情挫折而不愿面对,仅从自身找原因而不管外部原因所导致的自责3.结果分析:。
(1)社会学原因:早年父亲的严厉管教,导致其对自身要求过高,出现差错总认为是自己的原因(2)生物学原因:青年女性是各类情感类心理问题的多发阶段(3)认知因素:·成长过程当中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产生了不合理的认知;。
·对自己有很强烈的自制力,自我要求很高,出了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事小心翼翼,追求完美五、咨询目标的设定根据以上的诊断和评估,并和求助者沟通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近期目标:改善并缓解当前情感上的自责情绪,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正确分析当前的情感现实。
·中期与长远目标:建立良好的认知模式,完善自我接受自身不可改变的成长历史,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方法和原理李某作为一个求助意识很强烈的来访者,加上其良好的自制力,说明李某的自助意识也很强烈。
因为此次失恋是来访者的第一次恋爱经历,加上个人的性格是将问题首先归结为自己的原因,然后从外部寻找原因,遇到问题首先是退避、自责,从而发生当前的心理问题这种问题的引发,与其成长经历的背景有相当大关系其父亲严厉的态度促使李某对待生活事件小心翼翼,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自责,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以及在日常交往中的不信任,导致了失恋这件事对她的打击。
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诸多事件也指向这个归因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笔者向其展现了其现在行为模式的来源,以及面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的形成,来访者的思维逻辑表现良好,也对这种分析很认可,遂与来访者协商决定采用认知疗法,以来访者自助、自我思考的方式开展咨询。
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而改变对事物的不良认知,从而改变情绪上的烦恼这种治疗技术能够帮助求助者自我提升,自我意识到负面情绪的发端,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自己的认知,化解不良情绪反应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共四次咨询收费:每次500元人民币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与诊断评估,并建立目标阶段(开始阶段)2.选择技能与策略进行心理帮助阶段(中途阶段)。
3.评估及终止咨询阶段(结束阶段)咨询过程如下:第1次:20××年9月4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注意与求助者的共情,建立好咨询关系;(3)探寻改变意愿;(4)找出李某当前急需解决的目标以及其内心的根源性问题;
(5)进行咨询分析方法:会谈过程:(1)填写相关表格,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并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和规则;(2)向求助者了解其成长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并在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简略记录;(3)与其深度交谈,收集资料,了解求助者的情绪以及改变意愿的强烈与否,说明测验的目的,进行心理测验(SAS、SDS、SCL-90自评量表),并了解其成长过程;。
(4)对其成长经历进行了回顾,初步分析,反馈给求助者并与之商讨;(5)在取得了来访者认同之后,确定咨询目标;(6)布置作业,要求来访者回去之后多进行体育活动,每天晨跑15分钟,晚饭后散步,并在运动过程中让思维放假,给思考留出空间。
平时将对失恋事件引起的相关情绪进行监视,思考“我为什么这样想?”“如果事情不能改变,我能做什么?”“我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类似的问题求助者表示自己从未对这件事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将在未来一周内以此为任务,思考从小到大自己成长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的原因,认清自我。
第2次:20××年9月11日目的:(1)反馈作业;(2)加深咨询关系的信赖;(3)与求助者进行详细的自我剖析,并针对某些自我的认知观念进行反思,探寻自己这些表现的来源方法:会谈过程:笔者:你是否觉得,小时候的成长经历对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重大的作用?。
李某:是的我这一段时间思考了关于我的童年时期,其实我的很多行为准则都是那时候父亲定下的,他对我的教育是一种不问缘由、把全部责任都强加在我头上的教育方式,而那时候的我正是我成长过程当中的关键阶段童年时期的我判断标准和价值标准还没有形成,这对我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导致我今后面对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做错了什么?其实,这种想法是有偏见的,很多外部的原因都是不能改变的,更多时候我只是一个事件的接受者,虽然必须面对,但不应该接受不相应的惩罚笔者:那你的意思是,如果你的父亲不这样对你,你会变得很好?
李某:差不多但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如果我小时候我被娇惯,就会像我弟弟一样,他小时候不受管束,现在的表现是一个无法无天的人他做事情不考虑后果、不管别人的感受、犯了错误总是想要逃避惩罚上次他违反交通规则,被罚出扣分,总是想方设法去找关系,想要逃避惩罚,没有责任感,我对这样的行为不齿。
笔者:我非常理解你的这种想法,作为一个成年人,是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感的李某:能看得出,你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否则我这个周就不会来了我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上个周我一直在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也看了你向我推荐的《发展心理学》,很有感触。
笔者:那谈谈你的感触,随便说说就行李某:具体里面的内容我就不说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没有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我会变成什么样?到最后我才明白,一个人是不能决定自己出生在什么环境的,特别是幼年时期我们都没有自我的选择能力,就像你上次说的,人的童年是在“牢笼”里度过的,主要是看这个牢笼有多大,是什么形状,决定了他将来能变成什么样子。
我能变得是这样,其实已经很幸运了,很难想象我成了别人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面对类似事件的发生,比如失恋、婚前性行为,我会有什么选择笔者:你谈到了失恋和婚前性行为,这可是你之前耿耿于怀的,请说说你的想法李某:是的,我到现在也在耿耿于怀。
上次你说,要我把事情写在纸上,然后进行思考,这样会思路清晰,我回去后照着做了笔者:你觉得效果怎样?李某:效果虽然有,但是一转身,我就又有些迷惑了按照理性的思维,两者之间真的没有任何关系,就算是我们之间发生了关系,也有可能到了一年后、两年后,我们还是会分手。
可是,感情总归是非理性的如果什么都要这样想,那还叫爱情吗?那样就不是爱情了,如果两者之间有联系,也就说明了他对我其实不是真的爱,里面是有目的存在的笔者:对,爱情是感性的,这我认同但你确实证明了,就算发生了性行为,也对你们将来能否在一起不产生决定性作用。
李某:我正是这么想的感情是双方的事,就算是失恋,也是双方的事笔者:那么说,不光你有责任,他也有责任?李某:是的我思考了我们之前的关系,虽然他对我非常好,但我也对他是尽职尽责的,很关心之前我们一吵架,我就会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哪里做得不让他满意了?现在想想,有些不能改变的事,和有可能我们都没有过错,或者他也有责任。
笔者:这让我想到了你的成长经历记得你说你小时候犯了错,也是首先想到你自己的问题李某: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思维模式想来真的是这样子,我为什么总是第一时间就想到自己的问题呢?真是奇怪笔者:想到自己的问题没有错误,但也不能忽略其他的原因,只是我们没分清主次原因罢了。
比如路上你被后面追赶过来的一辆自行车碰到了,按照你之前的思维模式,是自己不应该走在他的前面,不应该挡住了他的去路,你忘记了骑自行车的人也有原因,毕竟他是在后面的,能看到前面的你李某:(笑了)是啊,你说的是,如果我要怪自己,就得怪自己脑袋后面没长眼睛。
为什么人类不在后脑勺上长一双眼呢?笔者:道理是相通的,其实你早该想明白的……此次咨询超过了咨询时间近半个小时笔者与求助者达成了共识:事情的发生有诸多原因,有时自身原因并非主要的,还有一些不可抗力、他人的责任等。
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很好,思路非常清晰第三次:20xx年9月18日目的:(1)巩固上次谈话的结果,理清思路,针对求助者对失恋的自责,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2)引导求助者的自主思考,接受其成长史,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积极面对未来。
方法:会谈过程:简述:(1)李某认为自己的自责情绪已经差不多不见了笔者强调,这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强迫自己接受理性思维的结果因为人归根结底是一种感性动物,虽然短时间内理性思维能够占据上风,但将来若遇到类似事件,还会陷入自责的烦恼当中。
(2)笔者与李某讨论了她的成长史,分析她父亲的思维模式,探讨其父亲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压力导致其父亲的性格缘起,并引导李某能够理解这种现状的不可改变性探讨她父母的离异对自己的潜意识影响,不要害怕婚姻的失败,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但一定要在自己价值观念是合理的、不偏颇的前提下坚持。
(3)学会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进行自我调节,冷静地对待生活中发生的不如意事件,与朋友同事的关系应该客观对待,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而不对自我要求过高,要明白人无完人(4)布置作业:思考自己未来该如何去走,如何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让自己变得开朗、自强,树立什么样的婚姻观、爱情观对自己最为合适。
第四次:20xx年9月25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方法:会谈过程:(1)回顾之前的三次咨询过程,确认李某自责情绪的消解,能够客观面对现实(2)李某认为自己还需要在今后生活中对自己的某些观念进一步建立,但已经不需要进行咨询,自己已经有了自我调节能力,完全能够应对。
(3)谈到自己与周围同事关系的时候,李某觉得自己已经能够相当地宽容和理解别人了(4)对待父亲和母亲,她已经能够真实面对八、咨询效果评估1.求助者的自我评价:“我觉得我似乎刚刚从一个泥潭中走出来,发现外面有着广阔的世界,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能够勇敢面对过去的那些不快,不再自责,而是更清醒地认识人生。
”2.咨询师评估通过与李某的朋友进行交流,发现李某与此之前的变化很大:喜欢从事户外活动,经常逛街,对生活很乐观,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后来,笔者又对李某进行了电话回访,之前的不良情绪已经明显改善,达到了咨询效果。
参考文献:……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心理健康案例_心理健康案例分析论文
论文范本。
-
健康的生活习惯_健康的生活英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精神,落实“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学科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
- 健康枕头_健康枕头图片
- 生殖健康知识_生殖健康知识宣传资料
- 健康的拼音_健的拼音
- 关注心理健康_关注心理健康的宣传语
- 男性健康_男性健康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