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_影响健康的因素所占比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3-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限制健康的,是贫穷、书读太少,还是工作不够好?

影响健康的因素_影响健康的因素所占比例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2日,修订于2022年10月30日对于个人健康来说,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饮食、运动、居住环境、还是心态?毫无疑问,对于健康而言,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然而,都谈不上“最重要”。

在2015年,威斯康辛大学和美国最大的健康基金会“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合作,构建了一个描述人群健康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各种健康因素被分为了四大类,分别是:① 健康行为,包括饮食、运动、性行为和烟酒的使用情况;。

② 医疗护理,包括获取医疗服务的方便程度,以及能获取到的医疗服务的质量;③ 生活环境,包括空气、水、居住环境和通勤状况;④ 社会经济,包括教育、收入和工作。

研究人员考察了美国45个州3031个郡县的数据结果发现,对寿命、疾病和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来自于社会经济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占健康总因素的47%也就是说,人的健康,接近一半是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相比之下,健康行为占34%,医疗护理占16%,生活环境仅占3%。

而决定一个人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主要是三个方面——教育、收入和工作1.教育:高知的优势在决定健康的因素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但却容易被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低,在许多疾病中的发病率就会越高——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肝病、以及许多心理疾病。

而从预期寿命上度来看,两个同样是25岁的人,一个拥有硕士学位,一个只有高中学位,前者比后者预计要多活10年以上为什么教育会对健康产生如此之大的影响?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教育能拓展人的认知,而认知能深刻地影响着健康结果。

在回忆录《Educated》(中文译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的经历就能说明这一点塔拉一家的7个兄弟姐妹都从来没有上过学,也都从未去过医院这一部分是他们家所信仰的“摩门教”的原因,而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于她父亲的偏执。

他的父亲偏执地认为,学校是政府用来给孩子洗脑的工具,而医院里的一切都是邪恶的。

一次,塔拉在车祸中受伤,并且几度失去知觉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家人也完全没想着送她去医院塔拉的身体处于剧痛的状态,但她得到的所有治疗,仅仅是一些神棍式的灵性祈祷和草药而他们一家人都觉得,这样的处置是毫无问题的。

按照宗教的传统,塔拉会在十八岁左右嫁为人妇但在三哥的支持下,塔拉选择了另一条路——自学考大学这一举措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尽管面对着巨大的亲情压力,但她最终还是设法成功地进入到了大学校园在学校的教育中,她逐渐认识到了世界的真相。

她认识到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也意识到她的父亲实际上是有病的——可能存在双向情感障碍和被迫害妄想——这就是他一直认为政府在迫害自己,并拒绝让子女上学和就医的原因她的原生家庭给她灌输了大量错误的“常识”。

而大学的生活,让她有机会修正那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她在一开始,她也还是坚奉家庭的原则,生病扛着不去医院;但在后来,她也开始学会在需要时求助现代医学,并逐渐地融入到了现代社会中在这里,教育让她得以拥有更多,其中就包括更好的健康条件。

按照原先的轨迹,她可能会早早地出嫁,并在之后接受着非正规的产婆的接生——就像她母亲那样这当然意味着非常高的死亡风险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医疗护理占了16%你可以看到,获得这16%仍然是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当然,塔拉的例子是有些极端的但考虑到教育对认知的作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变得一目了然:为什么越是在农村,越是各种山寨食品泛滥?为什么很多癌症村都出现在偏远地区?为什么提早辍学的学生更容易吸烟、酗酒,以及进行高危的性行为?。

而就在我们身边:为什么许多买虚假保健品的都是老人?而又是为什么,你让他们补齐基础的营养,他们却反而还觉得没必要?在很大程度上,答案都可以归结到人的认知上这个世界总是呈现出两极化在健康的道路上,另一些人已经走得很远了。

这是一群受过更高教育并不断拓展自我认知的人他们在做着各种新的健康尝试——从普通的健康饮食、冥想、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到更为高阶的各种营养补充方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健康的不平等源自于教育的不平等2.收入:贫穷的限制

说完了教育,我们再来看收入很显然,当你拥有了更高的收入,你可以买到更好的食材、住更好的房子、并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这种种的更好,都意味着更好的健康状况但我们这里要谈的,可能是更为深远的影响,那就是收入对压力的影响。

人们常说的“经济压力”,通常就是收入不足而带来的压力这些压力通常可以反映在两个指标上:精神疾病发病率和幸福指数数据表明,低收入人群有着更高的精神疾病发病率与年收入7000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万)的家庭相比,低收入家庭的抑郁症和躁郁症的发病率要高出很多。

其中,最低收入家庭的抑郁症的发病率要高出44%,躁郁症发病率要高出156%。从幸福感上来看,在一定的拐点前,人的收入越少,人的幸福感也往往更低。收入状况得到改善,人的幸福感也会相应提升。

我们不难看到,收入不足会切实地对人产生压力如果收入状况未得到改善,这种压力会是长期的这种长期的经济压力,常常会带来各种健康风险的增加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在收入对健康的影响中,童年时的贫穷造成的影响占比75%。

童年的贫穷,影响的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孩子而言,贫穷带来的压力影响着他们大脑的发育压力会让孩子身体中的压力激素持续升高,而这些压力激素会改变他们的大脑“硬件”研究表明,贫穷家庭孩子大脑中的脑灰质体积要更低,特别是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区。

执行功能包括了专注能力、自控能力、工作记忆和迁移学习的能力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包括:注意力涣散自控力不足记忆力较差学习能力差这些问题,对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可能造成持续一生的影响。

所幸的是,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这点,并且能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贫穷的影响则能被抵消“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有着深刻的意义3.工作:失控的压力最后,我们再来看工作说到工作对健康的影响,你应该有切身的感受。

我们暂且不谈程序员的996要知道,你家附近24小时便利店的夜班小哥,要从晚上9点半,工作到早上7点半给你开车的滴滴司机,早上6点出发,晚上10点收班,一天要坐16个小时更不用说工地上的工人,中午晒到中暑,下午还得面对飞扬的尘土。

熬夜、久坐、恶劣的工作环境……既然它们这么不利于健康,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做这些工作?因为,失业会对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每天要吃饭,每月要还花呗,每季要交房租——老人还要赡养、孩子还要教育如果没有工作的支持,生活可能会彻底失控。

已有大量的实证表明,失业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失业的人通常会感到情绪低落,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失业会让人更容易作出酗酒、吸烟、吸毒、滥交等高危行为因为没有收入,失业的人通常更不愿意去看病,即便状况已经不太好了……。

不过,魔鬼在细节里那些主动选择“失业”的人,他们的健康状况并不会受到影响根据罗伯特·克罗利赛(Robert Karasek)的需求控制模型,当一个人缺乏对工作的控制的时候,他将会面对巨大的压力对于被迫失业的人来说,他对工作基本完全失去了控制;而对于主动失业的来说,工作与否只是自己的一个选择,控制权仍然在自己手中。

在这里,控制感是关键其实,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控制感仍然是重要的著名的白厅研究(Whitehall studies)发现,和基层员工比起来,高层员工的工作强度要更大;但结果却是,基层员工的心脏病死亡率是高层员工的3倍。

你可能想到,这个会和不同层级员工的收入有关然而,就连薪资水平较高的工作者,比如医生、律师,这些人的心脏病死亡率也比他们老板要高出许多在这里,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就是:控制感老板虽然责任大,但他们能掌控自己和属下的工作。

而下层员工,却需要完成许多被指派的任务,控制感也更少这种控制感的缺乏,会让他们在上班时血压飙升,并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经常背痛、请病假的天数更多、患精神病的比例也更高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如果上级只给任务,却不给下级员工匹配的权利,员工得心脏病的概率会增加56%。

而如果让员工评价他们的健康状况,越是觉得工作能受自己掌控的人,自我感觉的健康状况也会更好4.健康飞轮教育、收入和工作,三者都对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这三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彼此促进的关系更好的教育能够带来更有控制感的工作。

好的工作能够带来更高的收入。更高的收入,意味着能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

这个循环,可以看作是一个人社会经济水平的上升飞轮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健康飞轮每转动一轮,就多了一层健康的保障当然,飞轮的转动需要第一推动力如果你是一名学生,这里的第一推动力可能就是好好学习而对于一个已经工作的人而言,这里的推动力也许是努力工作。

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一个走向正循环的模型可能是这样的:① 工作投入带来工作产出;② 工作产出带来有价值的成果;③ 有价值的成果带来更多收入;④ 更多收入改善了居住环境、食材品质和医疗质量而这一切,都能进一步地促进健康状况。

反过来,更好的健康状况能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工作效率再进一步地促进工作产出如此一来,飞轮转起你的健康也因此不断变好木森说过去,在谈及健康时,我们总着眼在于饮食、运动这些微观的点上有时候,我们似乎花了太多的时间纠结于该吃什么和不该吃什么。

——当然,我并不是说,那些微观的点不重要但如果没有一个宏观的健康观,我们很可能会错误地分配我们的时间,从而丧失作出更好决策的机会我希望做的,就是偶尔带着你一起后退——再后退,直到能看清那些足够大的健康影响因素。

而我想,教育、收入和工作是三个需要被更多关注的维度所以,如果要我给出一条最重要的健康建议,我想会是: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从而开启生活与健康的正循环既然你已经读到了这里,不如就带上我的祝福吧愿你在终身学习的路上,不断地升级自己的认知。

愿你拥有财富,并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愿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掌控我希望,你能将这一切拼接成一个飞轮每一次迭代,都是飞轮的一次转动,都在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愿你在进步的路上,收获健康与梦想-End-参考文献:[1] Hood, C. M., Gennuso, K. P., Swain, G. R., & Catlin, B. B. (2016). County health rankings: relationships between determinant factors and health outcomes.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50(2), 129-135.

[2] Hahn, R. A., & Truman, B. I. (2015). Education improves public health and promotes health equ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ervices, 45(4), 657-678.

[3] Sareen, J., Afifi, T. O., McMillan, K. A., & Asmundson, G. J. (2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income and mental disorders: finding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longitudinal stud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8(4), 419-427.

[4] Jebb, A. T., Tay, L., Diener, E., & Oishi, S. (2018). Happiness, income satiation and turning points around the world.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1), 33.

[5] Blair, C., & Raver, C. C. (2016). Poverty, stress, and brain development: New direc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Academic pediatrics, 16(3), S30-S36.

[6] Vancea, M., & Utzet, M. (2017). How unemployment and precarious employment affect the health of young people: A scoping study on social determinant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45(1), 73-84.

[7] Pharr, J. R., Moonie, S., & Bungum, T. J. (2011). The impact of unemployment o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ccess to health care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ISRN Public Health, 2012.

[8] Kivimäki, M., & Kawachi, I. (2015). Work stress a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urrent cardiology reports, 17(9), 74.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hitehall_Study[10] Nyberg, A., Alfredsson, L., Theorell, T., Westerlund, H., Vahtera, J., & Kivimäki, M. (2009). Managerial leadership and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mong employees: the Swedish WOLF study.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66(1), 51-55.

[11] Poortinga, W., Dunstan, F. D., & Fone, D. L. (2008).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beliefs and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s in self-rated health. Preventive Medicine, 46(4), 374-380.

知乎:木森 / 小红书:木森 / B站:木森说淘宝:木森严选无麸质 / 有赞:木森严选免责声明: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仅供学习参考使用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你的医疗提供者进行沟通。

相关阅读:Hi,7年了(写在公众号7年之际的思考)。循因医学:80%的健康答案在医院之外(2022年修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