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不看后悔梧鼠之技(梧鼠之技是什么数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不看后悔梧鼠之技(梧鼠之技是什么数字)

 

轻松学《易经》《周易诠释》:晋卦第三十五

【周易经文】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

裕无咎,未受命也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六五:悔亡,失(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矢)得勿恤,往有庆也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解读诠释】【35.1】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白话】晋卦:(圣王)安定诸侯国施行爱护牛马、繁荣民生、上朝时间对公卿行三接之礼(的政策)。

【解读】○晋卦下坤上离,火地晋卦《序卦传》:“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晋,晋升,上进《说文》:“晉,进也日出万物进从日,从臸”《杂卦传》:“晋,昼也”昼为白天,夜晚休息,则白天表示上进○康侯:康,安也。

《释文》:“康,美之名也马云:安也郑云:尊也,广也陆云:安也,乐也”康侯,即达到国泰民安按卦象,晋卦下坤为众,为邑国,上离反坎,坎为加忧,故离为安宁清末四川学者廖平《四益易说》认为康侯是晋文侯,后来顾颉刚先生考定康侯是卫康叔封(《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于省吾先生也说“金文康叔均作康侯”(《双剑誃易经新证》),而平心先生考证康侯是晋的开国祖唐叔(《〈周易〉史事索隐》)。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不过11个字,平心先生竟然要把“康”通假为“唐”,又通假为“汤”,“锡”通假为“易”和“狄”,“蕃”通假为“番”和“繁”,“接”通假为“捷”,辗转使用7次通假字,才勉强证明了自己的猜想,这样论证的可信度有多大呢?1931年河南浚县辛村卫侯墓出土西周康侯青铜簋铭文有“王朿伐商邑,令康侯啚于卫……”,同一地区出土的康侯斧上有“康侯”铭文(于省吾先生藏有康侯两斧),传世(清国子监旧藏)的青铜器康侯鼎铭文“康侯封作宝尊”,姚华旧藏有康侯爵,《尊古斋所见吉金图》录有康侯刀,均系河南浚县卫侯墓出土。

《周书·康诰》曰:“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这是周公代成王颁发给康侯的三篇文告,倒是很像“昼日三接”如果“康侯”为特指,卫康叔姬封的可信度远大于唐叔但“锡马蕃庶”于史无证,只能多闻阙疑。

刘大钧先生说:“康侯,当是一种泛指,并不一定专指某一人”这个观点被帛书《二三子问》证实(见《彖传》解读)○锡马:纯离为牛,坤为牝马锡,通赐赏赐良马,引申为爱护牛马,合理使用牛马○蕃庶:《释文》:“蕃,多也。

庶,众也”指繁荣民生坤为众○昼日三接:离为日,九四为公卿,处互体坎卦,坎为三《大行人职》曰“诸公三飨三问三劳,诸侯三飨再问再劳,子男三飨一问一劳”,即天子三接诸侯公卿之礼也【35.2】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白话】彖传说:晋,上进光明出现于大地之上,顺从而附丽于太阳,六五柔爻承进上行,所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解读】○两千年来先儒释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为:康侯(能安定国家的公侯)蒙受天子众多车马之赏赐,而且宠信有加,一昼之间获得天子多次接见,以此说明晋升时的风光。

如果我们认真体会孔子的《彖传》,先儒的解释似乎与本义有所差距《彖传》从三个层次论证卦辞:(一)明出地上离为明,坤为地这是从上而下观卦象,故列首位(二)顺而丽乎大明坤,顺也离,丽也这是从下而上观卦德,故列第二。

(三)柔进而上行这是晋卦本身的核心意义,即晋卦卦主六五爻义的特性,故列第三六五上位为上九,是阴爻居阳爻之下,即阴“承”阳,承则进,故曰“柔进而上行”,言君主之上进心,故列第三《噬嗑》、《晋》、《睽》、《鼎》四卦的上卦皆为离卦,其《彖传》所谓的“柔得中而上行”、“柔进而上行”皆指六五。

以上三个层次是递进的,由卦象(命)发展到卦德(性),再由卦德发展到爻义(理),只有完成最后一个层次才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明显分成了三个层次:锡马、蕃庶、昼日三接锡马对应于物(命),蕃庶对应于民生(性,从生),昼日三接对应于公卿(理,治理天下)。

孔子《彖传》言语简练,遂使后儒不知本义,幸有尘封两千一百余年的西汉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公元前168年)的出土,晋卦本义方才清晰地展现出来帛书《二三子问》:·《易》曰:“康矦用錫馬番(蕃)(11下)庶

,畫日三接。”孔子曰:“此言

(聖)王之安世者也。

(聖)人之正(政),牛參弗服,馬恒弗駕,不憂乘牝馬,□□[□□(12上)□□□□]粟時至,芻稾不重,故曰‘錫馬’。

(聖)人之立正(蒞政)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無菑(災),民[人]不(12下)傷,甘露時雨聚(骤)降,

(飄)風苦雨不至,民恖(總)相

-觴)以壽,故曰‘番(蕃)庶’(聖)王各有厽(三)公厽(三)卿,‘畫日三[接](13上)者,言□□□者也”帛书《二三子问》位于帛书《周易》经文后边,在帛书《系辞》之前,所以是相当重要的孔子解读《周易》的文献,其地位不亚于《系辞传》,可能是对《易象》的继承和发扬。

孔子说,康侯是安世的意思,侯,诸侯,三代时期天子的天下由各诸侯国组成,这就是分封建国的封建制度,所以康侯即是安定天下之义马融、荀爽、虞翻,以至于陆德明、苏轼、朱熹也都释康为安,这是传承了《周易》的本义,康侯是泛指而非专指,廖平、顾颉刚、于省吾、平心的考证与孔子的解读相违。

孔子当时拥有完整的西周史书,如果卦辞确属于顾先生考证的史实的话,孔子必然会在此引用之,要知道孔子掌握的三代史比今人多得多,因为那是在秦火之前,况且孔子手头还有周公注解《周易》的母本——《易象》,《周易》卦爻辞的源流皆在《易象》中(犹如《周易》的“解码器”)。

孔子把卦辞分成三个层次,描绘了圣王安世即圣人立政的三大法宝(邓球柏语):(一)锡马:

(聖)人之正(政),牛參弗服,馬恒(極)弗駕,不憂乘牝馬,□□[□□□□□□]粟時至,芻稾不重,故曰‘錫馬’大意:圣人治国理政,不驾驭三岁的小牛,马疲困时不用于驾乘,不在夏季乘怀孕的母马……谷类成熟了,

喂牛马的草料不用以前剩下的,所以说“锡马”。(二)蕃庶:

(聖)人之立正(蒞政)也,必尊天而敬眾,理順五行,天地無菑(災),民[人]不傷,甘露時雨聚(骤)降,

(飄)風苦雨不至,民恖(總)相

-觴)以壽,故曰‘番(蕃)庶’大意:圣人临朝施政,必须尊奉天道、礼敬民众,顺应木火土金水五行五季的气候而治理天下,使得天地没有灾害,人民不会遭受意外伤害,甘露时雨聚集下降,飓风苦雨不现,百姓相聚举杯互祝长命百岁,所以说“番庶”。

“蕃庶”是指圣人按照自然科学规律(五行)的法则协理农时,天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家乐业,丰衣足食,健康长寿。(三)昼日三接:

(聖)王各有厽(三)公厽(三)卿,‘畫日三[接]者,言□□□者也。”这是圣王如何处理与三公三卿的关系。晋卦圣王安邦定国大法图表

晋卦本义是上进,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之义“锡马”是使牛马上进,保护动物生态,大地上的万物欣欣向荣;“蕃庶”是理顺五行,风调雨顺,使民众上进,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昼日三接”是圣王与公卿共同上进,政治清明,协和万邦。

这是康平盛世的景象晋卦体现了文王治国安邦的远大宏图,这个宏图对于现在以至于未来都具有永恒的价值○李光地曰:“晋如日之方出;升如木之方生;渐则如木之既生,而以渐高大”俞琰曰:“晋,日之进也;升、渐,木之进也。

日出地上,其明进而盛升、渐,则进而无明盛之象”【35.3】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白话】象传说:光明出现于大地之上,这是晋卦的卦象;君子由此领悟要彰显自己的明德【解读】○俞琰曰:明德,君子固有之德也;自昭者,自有此德而自明之也。

人德本明,人欲蔽之,不能不少昏昧,其本然之明,固未尝息知所以自明,则本然之明,如日之出地,而其昭著初无增损也《大学》所谓“明明德”,所谓“自明”,与此同旨○王阳明曰:心之德本无不明,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

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之自出,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35.4】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白话】

初六:开始上进,遇到摧折阻隔,守正可获吉祥还没有得到信任,宽裕待时,则无咎害象传说:开始上进,遇到摧折阻隔,说明独自前行于正道宽裕待时,没有咎害,说明尚未得到任命【解读】○晋如,摧如,贞吉:晋如,进也;摧如,阻也。

初本应四,欲上进,故曰“晋如”;遇六二相敌,进而受阻,故曰“摧如”下卦坤体三柔,六二无应,六三应上比四,唯有初六专心应四,故《象》曰“独行正也”○罔孚,裕无咎:近比而刚中为孚,初六无比,而欲应四,四处坎中为孚,遇二同性之阻,且离火上而坤阴下,初、四难应,故曰“罔孚”,未得信任,故《象》曰“未受命也”,上进之始,需宽裕以待时机。

裕,坤为顺为众也○孟子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孟子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有官职的人,如果无法行使他的职责就辞职;有进谏责任的,无法尽到进谏的责任就辞职。

我既没有官职,又没有进谏的责任,那么我的行动进退,难道不是宽宽绰绰大有回旋余地了吗?【35.5】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白话】六二:上进,忧愁,守正可获吉祥承受大的福泽,来自王母。

象传说:承受大的福泽,是因为六二既中且正【解读】○六二无比无应,故愁,守正可获吉祥六二既中且正,六二虽无应于上,守其中正之德,积德之久,久而必彰,终能受上位者赐以福泽,所谓明德自昭也介,大也六五柔爻处君位,故曰王母。

○王母:《尔雅·释亲》曰:“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程颐曰:“王母”,祖母也,谓阴之至尊者,指六五也李光地曰:二五相应者也,以阴应阳,以阳应阴,则有君臣之象,以阴应阴,则有妣妇之象不曰母而曰王母者,礼重昭穆,故孙祔于祖,则孙妇祔于祖姑。

盖以昭穆相配,《易》爻以相配喻相应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这王母二字并不是祖母,也不是王与母,更不是所谓西王母,应该就是女酋长母系制度的残存此其证二”于省吾《双剑誃易经新证》卷二:“‘王母’一词金文称母或曰王母,王乃尊大之称。

”二说不合古训【35.6】六三:众允,悔亡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白话】六三:众人信允,悔恨消失象传说:众人信允者,心意在于上行【解读】○六三不中不正,处非其位,本当有悔承四应九,志在上行下坤三爻,因初、三两爻志上行,三爻可偕同,故曰“众允,悔亡”。

《集解》引虞翻曰:“坤为众允,信也”【35.7】九四:晋如鼫鼠,贞厉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白话】九四:上进之时象鼫鼠(身无专技),守正以防危险象传说:象鼫鼠(身无专技),守正以防危险,说明位置不恰当。

【解读】○九四与六三皆不中不正,六三与上比应,合乎晋卦上进时义;九四与下比应,是落后之象,故以身无专技之鼫[shí]鼠喻之,九四变艮,互体亦艮,艮为山为石为鼠,故曰鼫鼠《本草纲目》:“鼢小居田,而鼫大居山也。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鼫,原作“鼯”(wú),赵曦明曰:“‘鼯’当作‘鼫’,《尔雅·释兽》:‘鼫鼠’注:‘形大如鼠,颈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关西呼为䶂(jué)鼠’《说文》:‘鼫,五伎鼠也,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

’”卢文弨曰:“《尔雅释文》:‘鼫,或云即蝼蛄也䶂(jué),郭音雀,将略反’《诗·硕鼠正义》引作‘鼩’,音瞿”郝懿行曰:“《困学纪闻·卷五》云:‘《隋、唐志》有蔡邕《劝学篇》一卷,《易正义》引之,云:鼫鼠五能,不能成一伎术。

’”器(王利器)案:《易晋卦正义》引蔡邕《劝学篇》:“鼫鼠五能,不能成伎”王注曰:“能飞不能过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荀子《劝学篇》:“梧鼠五伎而穷”杨倞注:“‘梧鼠’当为‘鼫鼠’,盖本误为‘鼯’字,传写又误为‘梧’耳。

”《大戴礼·劝学篇》:“鼫鼠五伎而穷”蔡邕鼫鼠五能之说,即本之《荀子》、《大戴礼》,作“鼫”为是,今据改正至谓蝼蛄为鼫鼠,乃崔豹《古今注》之言,段氏《说文注》已斥其非矣【35.8】六五:悔亡,失(矢)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矢)得勿恤,往有庆也【白话】六五:悔恨消失,箭头失而复得,无需忧虑,前往吉祥,无所不利象传说:箭头失而复得,前往会有喜庆【解读】○六五柔爻居于刚位,居位不当本有悔,惟其居中,与上九亲比,故曰“悔亡”。

○失得勿恤:《释文》引孟喜、马融、郑玄、虞翻、王肃本“失”作“矢”,马融、王肃云“离为矢”,虞翻云“矢,古誓字”又《集解》引荀爽云“五从坤动而来为离离者,射也,故曰矢”,出土帛书《周易》也作“矢”,据此,则汉魏《易》皆作“矢”,王弼乃改“失”。

【论坎为矢】李守力按:“失得勿恤”应为“矢得勿恤”《说卦传》“坎为弓轮,离为戈兵”,坎刚爻居中,当以坎为矢,如噬嗑卦九四“噬干胏,得金矢”,九四为互体坎卦之中爻;解卦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九二为坎卦中爻。

旅卦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这是取自离卦之象,离反坎,坎为矢,故曰矢亡,顺承上九,故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晋卦六五“矢得勿恤”亦然,原义或为“矢失而复得,勿恤”,离反坎,坎为矢,故“矢失”,与上九顺承,故“失而复得”。

因“失而复得”,故“勿恤”“复得”源自顺承上九,故爻辞曰“往吉,无不利”,《象》曰“失(矢)得勿恤,往有庆也”矢的古文与坎卦卦符形似,矢字甲骨文和金文上下端为“人”,这是数字卦的六和先秦阴爻的写法,中间圆形为阳(乾为圆),也像“十”(古文“七”),“人十人”即“六七六”坎卦。

矢的古文与坎卦卦符形似(六七六)

《周易》尚中,八卦之坎离二卦得乎乾坤中爻,故坎有小乾之象,离有小坤之象:坤为腹,离“其于人也为大腹”,坤为牛,离亦为牛,坤为文,离亦为文;坎为冬季为寒为冰,而《说卦传》以乾为寒为冰,乾为大赤,坎为赤,乾为首,而坎为下首,乾为马,坎亦为马,乾为金,故坎为金矢(金为铜)。

先儒以离为矢,是由离为戈兵引申,而离为戈兵是离为甲胄的引申,甲胄只可引申为戈兵,甲胄、戈兵,皆刚在外也,离卦之象,戈兵乃持戈之兵卒,戈兵非兵戈也,戈是修饰词,非专指戈,故不可再引申为矢《说卦传》以坎“为矫輮,为弓轮”,矫,从矢也,弓轮,与矢相配为弓矢之器也,故坎为矢。

《系辞传》:《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是孔子对解卦上六的释读解卦下坎上震,坎为弓矢之器,震为动,所谓“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成器而动者也”,释卦先内卦后外卦是《周易》通例,孔子先说弓矢之器,内卦坎也,后说动,外卦震也此孔子以坎为矢之证《说卦传》未列坎为矢,盖矢字金文本是直观的坎卦卦符(成书于中古时期的《周易》初文是金文),故中古时期无需辨矣,以后文字与卦符关系渐远,遂使坎为矢之象几于失传。

《四库全书》经部易类著作中,唯有张浚《紫岩易传》、魏浚《易义古象通》、傅恒等撰《御纂周易述义》三家以坎为矢(另《焦氏易林》亦以坎为矢),其余三十二家均以离为矢,此坎为矢之象,不可不辨《系辞传》“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另有妙义,详见本书第4-7节:《系辞下传》第二章——论“制器尚象”。

【35.9】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白话】上九:上进到头角,可以施行讨伐叛逆的邑国,虽有危厉,终获吉祥,而无咎害;守正以防憾惜象传说:可以施行讨伐叛逆的邑国,(上进)之道尚未光大。

【解读】○晋其角:《易》以初爻为足为趾为尾,以上爻为首为顶为角○维用伐邑:上九处晋卦之终,上进之道已经穷尽,象传所谓“道未光也”上九刚爻下比六五,下应六三,故有安内之象,虽有危厉,终获吉祥,而无咎害惟其有用武之憾,故应固守正道,以防憾惜。

离为戈兵,伐,从人持戈,坤为邑,故曰“维用伐邑”此爻取象与离卦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类似【晋卦总结】晋卦,是十方三世一切君主为治理天下而竞争求先进的理数时卦晋卦卦辞言以道德治天下的皇帝之道,晋卦爻辞言以功力治天下的王伯之道。

帛书《二三子问》引孔子总论卦辞之义:“此言圣王之安世者也”晋卦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三个层次是递进的,锡马对应于物(命),蕃庶对应于民生(性,从生),昼日三接对应于公卿(理,治理天下)由物象(命)发展到属性(性),再由性相发展到义理(理),只有完成最后一个层次才能“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晋卦爻辞言君主以功力治天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篇》曰:三皇同圣而异化,五帝同贤而异教,三王同才而异劝,五伯同术而异率同术而异率者必以力以力率民者,民亦以力归之,故尚争……周之东迁,文武之功德尽矣犹能维持二十四君,王室不绝如线,夷狄不敢屠害中原者,由五伯借名之力也。

善化天下者,止於尽道而已善教天下者,止於尽德而已善劝天下者,止於尽功而已善率天下者,止於尽力而已《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礼记·礼运篇》引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周易》的作者十分清楚,后世不再有以道德治世的三皇五帝大同景象了,随着人类欲望的不断膨胀,尚功尚力将成为逐鹿天下的主旋律,为了引导王伯功力之道,周公于是把功力之法的真谛写入爻辞黄寿祺认为:《彖传》“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以“柔”、“顺”两字,点明“进长”的要旨。

视卦中诸爻,四阴爻为处“晋”有道之象,初虽受挫折、宽裕待进,二虽有愁绪、守正获福,三见信于众“悔亡”,五不忧得失有“吉”:此均由于柔顺使“晋”途畅通,尤以六五居尊、最为佳美,与卦辞“康侯”的喻象相应两阳爻则为处“晋”不当之象,九四失正不中,“晋”必有危;上九“晋”极刚亢,难免致“吝”:此皆因有失柔顺使“晋”途阻碍。

诚然,《晋》卦极力肯定的“柔顺”,又必须以“光明道德”为前提卦象下顺上明,六五尊居“明”之中:是这一要点的明显体现因此,“柔顺”是求“晋”的手段,“光明”是获“晋”的方问:两者结合,则是《晋》卦大义所在。

《大象传》称“君子以昭明德”,正是强调充实丰富“光明”的素质否则,离开这—条件独言“柔顺”,必将导致“君昏臣佞”、天下“明夷”的境况《周易》第35卦晋与46卦升卦义皆为上进,晋卦言积极进取的社会法则,故《彖》曰“柔进而上行”,升卦言顺乎时位的自然法则,故《彖》曰“柔以时升”。

晋卦即《列子·力命》所说“力”,升卦即《列子·力命》所说“命”虽然晋卦象征积极进取,但晋卦的经文却告诉我们靠拼搏厮杀往往不会晋升,晋卦的初、二、三、五柔爻多吉,四、上刚爻多凶,这说明处于晋升之时,应当守持坤柔之道才有光明佳境。

晋升二卦的思想为后世的道家所继承和发扬(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9年9月23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机构转载请联系本平台获取授权)相 关 链 接。

经学专著《周易诠释》《周易密钥》简介群贤毕至,共襄盛举:《周易诠释》《周易密钥》发布让所有人都轻松读懂《易经》解易入门1:学易经就像骑三轮车,从小都会解易入门2:八卦取象文化传统己亥年《易经》课程公告卦爻演绎共读在京启动:西木《易经》读书会

戊戌年首期《周易》研修游学班图文回顾己亥年天水演易游学图文回顾

解悟经典,修身治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扫码关注获取课件,点击经典名称参加学习道德经 | 易经 | 论语 | 管子四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