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马三立单口相声台词(单口相声台词剧本)一看就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为了保障孩子们都能上学念书,马三立不论严寒酷暑,每天四处赶场,一天至少要滔滔不绝地说十个小时的相声。

马三立单口相声台词(单口相声台词剧本)一看就会

 

马三立从小就弃学从艺,所以他立志要让自己的后代个个有文化、学有所成。为了保障孩子们都能上学念书,马三立不论严寒酷暑,每天四处赶场,一天至少要滔滔不绝地说十个小时的相声。

年轻时的马三立(图片来源:互动百科)马三立把家里一切都交给了妻子1949年1月一天半夜,马三立的孩子都睡了,妻子甄惠敏正在忙着做针线突然,一阵枪炮声响起甄惠敏立马放下针线活,拿木棍顶住门、吹灭了油灯,爬进小屋紧紧抱着小儿子。

其他三个女儿也都紧紧地搂着母亲不敢大声出气过了好久,突然一声巨响,整个房子都摇晃了天亮了才知道,炮弹击中了邻居的房子,那家人伤亡惨重几天之后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马三立回家了他本来就瘦,这一路奔波劳碌,人更瘦了,眼窝深陷、神情疲惫、气喘吁吁。

马三立一进家门先注视妻子,然后逐一环视家人,最后目光又回到妻子身上女儿这样描述:“父亲和母亲当时默契地心里交流,那目光中充满平安重逢的兴奋和骨肉团聚的欣慰此刻他的喉咙哽咽了,好像在说:‘兵荒马乱我把一家老小都留给你,你是怎么熬过来的?你可受苦了。

’”据女儿回忆,当时听到马三立的话,甄惠敏流泪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人重聚,那一刻,甄惠敏激动得身体颤抖,她用眼神告诉丈夫:“你平安回来就好!”

1956年11月,马三立与张庆森一起探讨相声剧本(图片来源:百度百科)作为父亲,马三立对儿女们的教诲生活中无处不在按照女儿的描述,马三立在很努力地追求、执行着孔子的智慧理论 在《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大意是:孔子温厚中又带有严肃,虽然威严却不凶猛恭敬谨慎的时候又表现得很安详两千多年前孔子早已为天下父母做出了为人父母和为人师表的示范马三立女儿说,父亲就是这样严于律己的马三立再忙、再累,都挤时间跟孩子们交流,还传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

同时,他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指点

马三立与王凤山一天,女儿马景文看到立柜上有个点心盒,印着“桂顺斋”仨字儿她把这三个字从左念到右、从右念到左,因为字是繁体字,孩子把斋和齐弄混了,正好被一旁的马三立听到马三立放下手中的活,耐心地跟女儿讲这两个字的区别:“记住啦:两个字上半部分相同,多了一个‘小’字的念斋,没有‘小’字的念齐,我这样教你再不会把这两字念错了吧。

”马三立还教孩子查字典,他说:“字典就是老师,而且能随身携带,做学问的人一辈子离不开字典汉朝的大学问家许慎写的《说文解字》是咱们中国比较早的一部字典”马三立教会孩子们用偏旁部首、注音字母查字典,虽然是小事儿,却也让孩子们受用一生。

孩子们管马三立叫“活字典” ,连邻居家的孩子都经常来请教他

马三立和女儿马景雯(图片来源:百度百科)马三立对孩子的品行教育也很严格,有一次,女儿马景文到一位姓常的老人开的早点摊上去买早餐,找回的钱多了她觉得钱不对,去问父亲马三立,马三立和妻子核对情况属实后,告诉女儿说:“没错,是多找钱了,你赶紧给常大爷送去。

记住,凡事便宜不能占,今天贪小便宜明天占大便宜早晚倒霉,所以贪便宜就是当!”马三立很好学,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不知看了多少遍,还经常给家人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普及科学小知识一家人都很认真地听、也都照着办,每次都挺有用。

马三立对自己严格要求是梨园人众所周知的相声演员必须具备“无不知、百行通”的素质他每天除了写活、改活、演出、吃饭、睡觉之外就是看书学习读报纸、翻字典、辞典、成语辞典、古典名著、诗词、戏曲曲艺唱本、甚至连算命书都看。

马三立好问,他每到一处都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物产、风俗人情、方言特点、建筑风格、室内陈设、服饰鞋帽、饮食规律等,一一纪录下来充实自己马三立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他不怨天尤人即使在他的相声表演艺术鼎盛时期,他也非常低调、平易近人。

1952年8月,抗美援朝时期马三立报名参加了赴朝慰问团,担任曲艺队副队长,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演了一百多场相声回国后,马三立进入天津广播曲艺团,不久天津广播曲艺团更名为天津市曲艺团,马三立任副团长中共当局为了更好地利用他,给了他一系列政治头衔:什么人民代表、工会主席等等,还出任过五、六、七、九届天津市政协委员。

当时的马三立觉得自己很幸福,他还积极配合中共的“说新昌新”运动,参与改编、创作和演绎新相声的工作1953年由何迟撰写的相声剧本《买猴儿》问世第二年4月初,马三立按照上边的指示改编、排演《买猴儿》,4月17日马三立和张庆森合作的相声《买猴儿》,首次在天津工人剧场公开亮相。

相声《买猴儿》讲的是发生在一个“千货公司”里的故事,由于主人公“马大哈”工作不认真,制造了一系列麻烦和失误,给公司带来了很大损失《买猴儿》经马三立修改后演出,在电台播放,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1954年11月相声文本还登上了《北京日报》的版面。

继《买猴儿》后,1955年马三立跟何迟合作《开会迷》《今晚十点钟开会》等相声马三立甚至带着《买猴儿》这个相声走进了大会堂为国家领导表演不过,这个很火的相声后来也给马三立招来了麻烦因为具有讽刺和针砭时弊的元素,《买猴儿》经历广播电台几度停播、复播。

以至于在1956年1月的中国曲艺研究会在全国短篇优秀曲艺作品评奖,评委对《买猴儿》发生了争执,最后《买猴儿》只得了二等奖同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上,对这个作品再次发生激烈的争论,《文艺报》甚至开辟专栏,对相声《买猴儿》展开讨论。

反对的意见认为:“作品中没有正面人物、正面力量以对敌人的方法去对待人民内部的缺点,内容不真实,夸张没有根据等等,有些意见还认为这个作品诬蔑了新社会的商业工作和百货公司,给社会主义抹黑”这些大帽子出来后,相声界气氛骤然紧张,创作者何迟不得不撰长文《我怎样写并怎样认识“买猴儿”》来一一解释创作的初衷。

《买猴儿》遇到的麻烦让讽刺类相声止步不前,这之后,歌颂型的相声开始红了起来1958年,正当马三立相声越来越火的时候,他被打成了“右派” 一瞬间,一名演员成了名右派,职务被撤消,工资降低刚刚被打成“右派”的马三立,因为找不到旧衣裳,就只好穿着从旧货市场淘的便宜衣服、有水獭领子的皮猴上剧场给大家讲相声。

据说这还引起了管理服装的“革命群众”的愤怒,他们认为:“这是向无产阶级示威!”于是就用滚烫的烙铁放在皮猴上,“一会儿工夫冒起青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