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燃爆了空对空(空对空导弹速度多少马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图为中国早期装备的红旗2远程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是指由地面、舰船或者潜艇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西方也称之为面空导弹。

燃爆了空对空(空对空导弹速度多少马赫)

 

图为中国早期装备的红旗2远程防空导弹 防空导弹是指由地面、舰船或者潜艇发射,拦截空中目标的导弹,西方也称之为面空导弹由于大多数空中目标速度高、机动性大,故防空导弹绝大多数为轴对称布局的有翼导弹;动力装置多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也可以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冲压式空气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冲压发动机;从40年代初德国开始研究到目前经历近60个春秋,世界上的防空导弹已研制了三代,目前还在发展第四代。

据不完全统计,已研制的型号达120余种,其中装备部队90多种,正在研制的有20多种现在我们看看中美俄欧到底都装备那些防空导弹呢?他们的性能又如何?

山毛榉山毛榉属俄罗斯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它具有在敌方电子干扰和火力拦截条件下打击现代化高机动战机和巡航导弹的能力,能在复杂的电子对抗条件下为作战部队提供可靠的防空掩护山毛榉给人带来了新的防空理念,它可在发射架的高低射界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发射导弹对付所有的目标。

山毛榉-M1-2是山毛榉系列的较新改型,其采用相控阵雷达天线取代装置在发射架上的跟踪雷达天线每部发射架都能同时制导4枚导弹对付不同目标它的作战目标为战略和战术飞机、战术弹道导弹、巡航导弹、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

它还具备有限的反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并能对付20公里距离内的反辐射导弹山毛榉-M1-2型防空导弹很有可能担负S-400多层防空系统的中程防御任务山毛榉-M1-2发射9M317型导弹,弹长5.5米,弹径400毫米,弹重715公斤,高爆破片战斗部重70公斤,有效射程3-45公里,最小作战高度约为10米,最大有效射高2.5万米。

山毛榉-M1-2保持了山毛榉导弹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将目标通道的数量提高了好几倍,因而可对抗大规模现代武器的空中袭击和导弹攻击山毛榉-M1-2发展有国土防空型和舰载型,俄空军装备的山毛榉-M1-2是将两部4联装发射架安装在同一个拖车平台上,既可节约成本,还利于增强防空火力网。

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的捕捉能力,它采用了长颈鹿雷达,就是把跟踪雷达安装在液压驱动的22米高的桅杆上的雷达这种雷达通常与发射车配合使用,可为系统的8枚导弹指引目标空军型山毛榉防空导弹将采用新型电子设备导弹飞行轨迹能在齐射后根据空中情况及时校正,可轻松摧毁来袭的弹道导弹目标。

新舰载防空型山毛榉导弹也在研发中,有可能采用垂直导弹发射架出口型山毛榉不再叫“乌拉尔”,统一用山毛榉-M1-2的名称

S300S-300防空系统是世界上先进的防空系统之一,1968年,在一些部门的支持下,苏联国土防空司令部提出研制一种三军通用的反飞机多通道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称为S-500U,只用于反飞机这一倡议得到苏联国家军事工业综合系统领导的支持。

但经过陆军火箭炮兵总部的坚持,苏联国家军事工业综合系统领导做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以通用化原则为前提来研制三军通用的防空导弹系统,并命名为S-300系统国土防空军使用的称为S-300P,陆军使用的称为S-300V,海军使用的称为S-300F。

至此,S-300面空导弹族系正式出台因为是不同设计局、研究所研制,三军通用化目的未能实现,只有指控站的搜索雷达等设备达到了约50%的通用性S-300包括两型导弹,北约称9M83为“斗士”,弹长7.8米,弹径0.8米,起飞质量2 318千克,最大速度1 700米/秒。

9M82被称为“巨人”,弹长9.918米,弹径0.8米,起飞质量4 690千克,最大速度2 400米/秒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连续波多普勒体制其天线采用三自由度转动,以保证采用定向战斗部时导弹滚动的需要。

引信采用双波束无线电引信头部天线装在导引头天线上,随导引头天线一起跟踪目标,用于对付战术弹道导弹一类高速目标,能在倾角小于60°内接收目标信号另外一种为侧向天线,波束倾角可调,用于对付飞机等低速目标引信作用距离60~90米。

S-300导弹所对付目标的速度范围为0~3 000米/秒对战术弹道导弹的最大杀伤距离为40千米,最小杀伤距离为13千米(9M82导弹)和6~8千米(9M83导弹),最大作战高度25千米,最小作战高度0.2千米。

对飞机等空气动力目标的最大杀伤距离为100千米(9M82导弹)和75千米(9M83导弹),最小杀伤距离为13千米(9M82导弹)和6~8千米(9M83导弹),最大作战高度30千米(9M82导弹)和 25千米(9M83导弹),最小作战高度25米。

导弹采用初段惯导+中段指令修正+末段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制导精度6~20米单发杀伤概率为高空60%,中低空80%~90%一个S-300V旅最多可同时射击24个目标最多可同时制导48枚导弹导弹发射间隔1.5秒, 导弹发射准备时间15秒。

导弹总数96~192枚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连续波多普勒体制其天线采用三自由度转动,以保证采用定向战斗部时导弹滚动的需要引信采用双波束无线电引信头部天线装在导引头天线上,随导引头天线一起跟踪目标,用于对付战术弹道导弹一类高速目标,能在倾角小于60°内接收目标信号。

另外一种为侧向天线,波束倾角可调,用于对付飞机等低速目标引信作用距离60~90米S-300采用与发射车相同的履带底盘,但没有雷达,由一台装载吊具所取代装填发射车主要为发射车装填导弹,同时还具有运输、竖起和发射导弹的能力。

但由于没有雷达,导弹发射后就使用邻近发射车上的雷达,完成照射和制导功能9A85装填发射车为9A83发射车装填4枚9M83导弹,9A84装填发射车为9A82发射车装填2枚9M82导弹装填导弹的时间为5分钟。

S400S-400“凯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是用于摧毁电子干扰飞机、雷达搜索和指挥(预警)机、侦察机、战略和战术航空兵飞机、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中程弹道导弹、高超音速目标,以及其他现代化和前景空袭兵器。

S-400系统是由俄罗斯原金刚石中央设计局牵头设计研制,另外俄国防工业一些龙头企业也参与协作,包括“火炬”机械制造设计局、新西伯利亚测量仪研究所、圣彼得堡特种机械制造设计局和其他一些科研单位S-400以俄军现役S-300PU为基础,但是无论在杀伤目标范围、效能,还是在杀伤目标多样性上,都明显优于前身,拥有更加先进的战术技术性能。

研制单位进行的评估表明,在性价比方面,S-400新型防空导弹系统的指标是现行技术装备的2.5倍S-400战术技术性能主要参数如下:目标探测距离600公里,同时跟踪目标数量300个,针对空气动力目标的雷达探测范围为360×14度,针对弹道目标的雷达探测范围为60×75度,针对空气动力目标的毁伤范围为2-240公里,针对弹道目标的毁伤范围为7-60公里,毁伤目标最大高度为30000米,毁伤目标最小高度为10米,毁伤目标最大速度4800米/秒(15马赫/倍音速),能够同时攻击36个目标,同时引导导弹瞄准72个目标,行进中展开时间为 5-10分钟,系统设备从展开状态进入战备状态的反应时间为3分钟,大修之前系统设备工作寿命10000小时,陆基设备服役寿命至少20年,地空导弹服役寿命至少15年。

S-400系统采用新型的40N6远程导弹时,射程可达400千米,为当今地空导弹射程之最,远大于俄罗斯现役防空主战兵器--S-300PMU2“骄子”系统的9M96E导弹(200千米),以及美国正在研制的射程最远的防空导弹--“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拦截弹(200千米)。

S-400系统拦截弹道导弹的最大距离是50~60千米,比美国“爱国者”和俄罗斯“骄子”远出10~20千米,且拦截率高,可击落250千米远、飞行高度从数十米到同温层的目标,拦截“飞毛腿”之类战术弹道导弹绰绰有余。

S-400系统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可以发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远程的各类导弹这些性能迥异的导弹互相弥补,构成多层次的防空屏障s-400可采用的导弹达8种之多,包括48N6DM、9M96E、9M96M、48N6和40N6等。

除了9M96E和9M96E2有部分数据外,其他型号导弹的数据尚未公开导弹被冷发射至30米高度后,固体燃料发动机开始点火,在飞行的初始和中间阶段使用带无线电校正的惯性制导,在最终拦截目标时转为自动制导,装有气动系统以增强机动性。

在首发导弹未命中的情况下,可发射后续导弹进行补射用户可以选择装有5V55R、48N6E、48N6E2等导弹的标准发射装置,或装新型导弹,或新、旧型导弹混装,每一种发射装置在待发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导弹

爱国者3爱国者-3(PAC-3)导弹防御系统是由美国早期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发展而来的,它是目前最新型的系统,有PAC-3/1、PAC-3/2、PAC-3/3三个型号它的特点是:火力强-能够对抗饱和空袭,搜索速度高,跟踪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可以实施多个同步攻击;能有效地对抗现有的电子攻击;能够与其他的陆军系统和联合系统互操作。

PAC-3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地基雷达,交战控制站,发射装置和拦截弹,其中交战控制站(ECS)是PAC-3火力单元的作战中枢神经系统,它提供指挥、控制和通信以及火控交战控制站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可以由计算机辅助进行目标识别和优先级排序,也可以由交战控制站和计算机完全自主控制整个作战。

地基雷达为AN/MPQ-53 G波段频率捷变相控阵雷达,它对来袭导弹进行预警和跟踪,还提供与飞行中的拦截弹的地空通信发射装置负责导弹的运输、保护和发射任务,它可以安装在离交战控制站和雷达一公里远的地方,通过微波数据链路自动接收指挥。

每一个发射装置可携带填装16枚PAC-3导弹的弹箱PAC-3导弹的弹头以“碰撞杀伤”方式取代过去的“碎片杀伤”方式,杀伤力更大它在中程使用惯性制导飞向预定的拦截位置,并能在飞行中接收地基雷达的更新数据在飞行的最后2秒,PAC-3利用50W的Ka波段主动雷达终端导引头制导。

爱国者-3导弹配置新的预警雷达具有360度全向扫描能力,最远探测距离达400公里,这使它具有引导其他中远程精确制导武器进攻的能力它能同时捕捉和拦击多个低雷达截面目标,攻击飞机目标射程超过100公里,攻击导弹射程可达50公里。

它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来阻击敌方导弹,可顺利引爆对方弹头爱国者-3型每具发射架可装置16枚导弹,连续攻击力很强美国计划在2001财年购买32枚PAC-3导弹拟在2001年装备第一个导弹营,将包括16枚导弹和5台雷达。

PAC-3导弹防御系统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两次拦截试验,将在2004年第一季度进入全速率生产阶段

紫苑紫菀防空导弹或音译为阿斯特防空导弹,是法、意合作开发的未来面对空导弹族系使用的导弹,目前共发展出两种不同任务的衍生型──紫菀-15短程防空导弹与紫菀-30区域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系统,可部署于舰上或地面移动车辆上,

法、意合作开发的未来面对空导弹族系使用的导弹为法国主导研发的紫苑系列终端主动雷达制导防空导弹,共发展出两种不同任务的衍生型──紫苑-15短程防空导弹与紫苑-30区域防空导弹,采用垂直发射系统(VLS)相较于以往射程15km左右的美制海麻雀(RIM-7H/P),新一代的紫苑-15以及美制的海麻雀ESSM射程都增加了至少一倍,例如紫苑-15达到30km,ESSM更高达30至50km,这种最大射程已经接近或等同于美制标准导弹SM-1,能争取更多拦截时间与次数;因此,这类新一代舰载防空导弹往往又被称为“近程区域防空导弹”,使舰艇反导弹防御的有效拦截距离达到地平线的附近。

至于紫苑-30的最大射程则达120km,介于标准SM-2 MR与SM-2 ER之间负责舰艇自卫任务的SAAM仅使用紫苑-15,而作战范围更广的PAAMS则同时采用紫苑-15与30紫苑-15/30的基本构造由弹体以及附带稳定面的尾部助推器构成,两型导弹的导弹本体完全相同,弹体长度为2.6m,直径450px,重100kg,配备一枚重10~15kg种的高爆战斗部,气动力构型包括弹体周边的四片长条状稳定翼以及位于弹尾的十字形控制舵;唯一的差别在于Aster-30的火箭助推器较大,推力脉冲时间较长,拥有更远的射程。

Aster导弹的主弹体本身装有寻标器、导引段、战斗部、数据链、控制面、小型续航发动机以及侧向喷射发动机 Aster-15的弹尾助推器长1.6m,直径900px,重310kg;而Aster-30的助推器长度为2.6m,直径1350px,重450kg。

Aster-15的最小射程约1700m,面对飞机的最大射程约30km,对掠海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射程约15km,最大射高10000m;Aster-30最小射程约3000m,面对高度3000m以上的飞机的最大有效射程可达100km(70~80km为实用拦截射程),对低于3000m以下的飞机的最大射程约50km,对高速突穿的战机的有效射程35~45m,对掠海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有效射程约15~30km。

紫苑导弹最初打算采用冷发射,从发射器弹出时的速度只有每秒数十公尺;然而后来为了简化设计,最后改为热发射离开发射器并完成转向后,紫苑-15导弹的弹尾助推器能于2.5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000m/s(3.5马赫),紫苑-30的助推器则以3.5秒时间将弹体加速至1400m/s(4.5马赫),之后助推段便被抛弃,留下主弹体以尾翼控制方式朝目标航行,而导弹本身的最大飞行速度约3马赫。

在对付机动力相对较低的目标(如定翼机、旋翼机、无人机等)时,紫苑可能只以弹体剩余动能进行传统的撞击,接战高机动目标如掠海导弹、对地导弹时,则采用PIF推力控制技术,利用侧向推力使导弹迅速撞击目标对付低空目标时,紫苑采用由上而下的浅角度俯冲弹道。

红旗9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自主研制的新一代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红旗-9防空导弹的海军舰载型即海红旗-9防空导弹,装备在中国海军新一代主力052C型驱逐舰和052D型驱逐舰上,其外销版称之为飞盾-2000(FD-2000),反辐射导弹版本为FT-2000。

红旗-9属于中国第一种自研区域防空导弹,技术层次跨度颇大,因此倍受重视和寄予厚望,中央对这个跨世纪的国家重点工程一向极为重视,即使决定引进S-300PMU1也没有终止发展HQ-9,可见其地位之特殊HQ-9是中央高层大开绿灯下的产品,对其投资也未曾间断,高层的态度往往关系到武器装备的命运,这也正是红旗-9历经几代领导人也从未下马的原因。

红旗-9采用终端主动雷达制导,操作频段为G波段,弹体长度为6.51m,相较俄罗斯萨姆-10防空导弹PMU系列使用的48N6系列的7.5m略小;红旗-9的最大射程约125km,最大射高18000m,对一般导弹目标的射程介于7~50km,射高介于1000~18000m;对巡航导弹射程7~15km,最低射高25m;对弹道导弹的射程7~25km,射高2000~15000m,最大机动能力22G。

陆基的红旗-9采用SJ-212相控阵搜索/火控雷达,是先前航天二院发展的凯山一号地空导弹的SJ-202相控阵的放大改良版,单面天线能涵盖120度的方位角,尖峰功率1MW,平均功率60KW,能同时追踪距离300公里以内、高度7000m以下的100个空中目标,并自动进行威胁评估,选出最具威胁的六个目标优先接战,从雷达接触目标到发射导弹接战所需的反应时间约12~15秒。

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能一次控制6枚导弹攻击3~6个目标,采用两弹打一机时可对付三个目标,而对付六个目标则是六枚导弹各接战一枚,对同一个空中目标可先后动用两枚导弹进行重复攻击,导弹发射间隔时间约5秒一个完整的红旗-9旅级作战单位由六个营级单位组成,每个营由一辆营级控制车、一辆火控雷达车、八辆四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车组成,每个营有32枚备射弹,而旅级单位还有一辆旅级指挥车,每个旅最多能同时接战48个空中目标(平均每部火控雷达接战8个)。

红旗-9远程地空导弹作为中国的第一种国产第三代防空导弹,让中国具备了较强的区域防空能力它的研制成功,也适时满足了国内防空方面的迫切需求,让中国的国土防空能力大幅提升,同时该导弹的研制成功也为研制下一代更为先进的地空导弹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红旗16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是中国第三代中低空、中近程地空、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目标为战术飞机、反舰弹道、战术空射型导弹、直升机和无人机最大飞行速度为2.58马赫,有效射程为1.5KM-40KM,有效射高为10M-25000M。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出品,该型导弹与国产的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一起打造中空和高空区域防空网络红旗-16舰空导弹是人民海军装备的第一种国产中近程区域防空导弹,1999年7月立项,2007年底首次进行舰上实弹发射试验,2008年进行定型试验。

装备大中型驱护舰,用于中近程区域防空和自卫反导作战,主要拦截反舰导弹和飞机类目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舰艇实际情况灵活配置火力道数,具有良好的装载适应能力,采用垂直热发射技术,具备全方位快速拦截多目标能力,可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和亚音速反舰导弹。

红旗-16防空导弹弹体采用了边条翼气动布局,这可以使导弹具有很强的大攻角飞行能力,可以更为有效地拦截来袭目标,甚至可拦截飞行速度在两马赫以上的目标作为一种同时被海军和陆军采用的防空导弹,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做到了高低兼顾,而在对付低空目标方面尤其有效,最低射界在15米以下,可以有效对抗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这一能力在多次海军演习中得到了验证。

而作为陆军部队的伴随防空武器,红旗-16防空导弹的野战机动性很高,而且从行军状态转入开火状态仅需要13分钟红旗-16防空导弹具备很强的多目标攻击能力,一个火力发射单元可以同时跟踪8个目标,并对其中4个进行攻击。

而它可以攻击的目标种类众多,从高空飞行的飞机到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甚至是飞机投掷的精确制导武器,红旗-16防空导弹都能够有效对抗在很大程度上,红旗-16防空导弹还能够对抗敌方空中力量发动的“野鼬鼠”防空压制攻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