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健康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_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大力倡导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4-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_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要大力倡导

 

【作者简介】崔禄春,西藏自治区党委党校(自治区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长(副院长)、教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

贯彻落实好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实施路径有很多,治本之策就在于培育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灵魂和基础,对党内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习近平:“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求是》2024年第6期),并将其作为“六个如何始终”之一,对大党独有难题作出系统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年轻干部要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促进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是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重要一环。

一、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标识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气质和精神标识,关系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兴衰成败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能够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影响党组织、党员个体政治行为的精神文化力量,主要包括政治理想、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质和品格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可以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聚集全党正能量,打造核心竞争力,从而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推进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4页),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作风,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宝贵的政治文化,培养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把党团结成为“一个和睦的家庭”,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些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政治理想与价值追求,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出发,创造性提出党内政治文化这一命题,深刻阐释了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任务,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宝库增添了全新内容。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心任务。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途中必然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需要全党同志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已有的实践和理论成果巩固好发展好,进而把我们党建成世界上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这既要靠制度的刚性约束,也要依靠深沉的文化力量从长时间看,政治文化的构建是更深入、更持久、更高境界的全面从严治党治本之策,可以使全面从严治党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习惯和素养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具有现实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求是》2017年第1期)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和党内政治生态污浊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分析都与不良政治文化相关联。

比如,有的单位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好人主义盛行;有的地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大行其道;有的甚至出现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庭式腐败、塌方式腐败。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实现党内政治生态根本好转,需要大力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二、深刻领会党内政治文化的丰富内涵

党内政治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绝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以、一个充分体现”的科学概括,确立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即指导思想、要素标准和特性品格等三个基本问题,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我们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基本遵循从指导思想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旗帜和标识。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逻辑必然、天经地义的,是无需证明的“公理”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团结得像一个人”,我们的国家才能本固邦宁,我们的民族才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和魂。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一个民族的垮台、瓦解、堕落,无一不是首先从指导思想的混乱开始的苏共垮台的教训殷鉴不远,一些国家所谓的“颜色革命”仍历历在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定为根本制度,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自信自觉。

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武装全党当前,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将其转化为做好工作的理念思路、举措办法。

从要素标准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在内容上较宏观,理解起来有些抽象,实践中不好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总结我们党政治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党内政治文化的具体构成要素概括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极具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统一、自强不息、修身齐家等思想观念,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丰厚土壤。

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革命文化是指革命战争年代党内形成的优良品格和作风,比如革命理想高于天、对党忠诚、不怕牺牲、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密切联系群众等,以及培育形成的从红船精神到西柏坡精神等精神财富,这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精神密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包括以人为本、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科学理性等内容,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个人是否在党内政治生活中行得正、坐得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从特质品格看,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在精神领域的反映,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上,植根于每个党员的灵魂深处,彰显的是共产党人的无产阶级党性和组织纪律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观点无一不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重要内容党内政治文化积极健康,政治生态就会风清气正,党内正气就会充盈,无产阶级的党性就会得到彰显反之,党内政治文化不健康,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就是各种自行其是、有令不行、团团伙伙“小圈子”、江湖义气、“两面派”作风等庸俗不良现象。

这些都与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格格不入,与真正的共产党员身份不符因此,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属性

三、领导干部要自觉弘扬和践行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践行者和主人翁,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领导干部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能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直接关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领导干部必须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坚定政治信仰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信仰建设,把政治信仰建设作为巩固国家之基、凝聚民族之魂的根本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

党员领导干部是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的关键环节,抓住“关键少数”模范带头作用,是坚守政治信仰的必然要求一段时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个别人出现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问题。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查处的400多名中管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例看,这些人忏悔录的头一条往往是理想信念的丧失可见,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正确对待名与利、苦与乐、公与私、得与失等现实问题。

“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1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18页)。

在平时工作和关键时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摆脱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的束缚,在政治信仰建设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永远保持建党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以实际行动让广大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带头遵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纪律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也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领导干部要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突出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使干部重视、警醒、知止。

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近年来,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非常严重,有的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有的自行其是、阳奉阴违,有的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有的人政治野心膨胀、政治品行低劣、政治本色丧失,在党内和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害。

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当前,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维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做到这一点,不在于口号喊得响,关键看行动领导干部不论在哪个工作部门、哪个岗位,都要坚决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用抓落实的行动和成效践行看齐、实现看齐,确保在政治方向上不走岔、不走偏,在是非面前分得清、名利面前放得下、关键时刻靠得住。

带头接受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也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习近平:“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日)领导干部职务越高、岗位越重要,越要坦诚接受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领导干部要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把监督看成是一种关心、爱护、保护,不能听到监督就不舒服,更不能回避监督、抵制监督,甚至对监督者耿耿于怀。

这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自信,既能使党内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又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领导干部只有在落实党内监督中成为示范立标的“关键少数”,主动接受监督,做好监督,才能带动最大多数,做好全党的党内监督,进而让党内监督真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带头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在自我革命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个“硬”就内含锤炼自身、降解杂质、提高纯度硬度的必然要求。

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政治文化既秉持修齐才能治平、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执政逻辑,又秉持持恒追远、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执政品格。

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在弘扬自我革命精神上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切实增强全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带头培育良好家风。

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是党的优良作风和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党内政治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具体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叮嘱领导干部要注重家风建设,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风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重要作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文明建设,制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对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提出要求。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党员领导干部不重视家风建设,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失管失教”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划出了行为红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涵养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家风,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培育良好家风,加强家风建设,要时常对标对表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红色家风”,把端正家风与树立党风充分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于家风家教的文化体系中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是旗帜和主心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家庭成员影响很大。

只有自己行得正,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其言行才能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从严治家、从严管家,把好家庭关,严管亲属子女不搞特权,平时要掌握好亲属子女经商情况,确保不违规不逾矩同时,守好亲情关,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防止在亲情关上栽跟头。

制作:范丽君核校:张世贵审核:何忠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