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历怎么写_学生经历怎么写
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小萌娃自主观察植物叶子,让他们用不同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用自己的方式发现植物的特征。
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小萌娃自主观察植物叶子,让他们用不同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用自己的方式发现植物的特征然而,当学生观察无序或交流混乱时,教师则以“适时介入”为由给学生直接提供发言模板,如“我用了(感官)观察(部分),发现它是(特征)”。
于是,学生依次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特征:A生说:我用(眼睛)看到了(泡桐)的 (叶子)是(绿色)的,像(我们的手掌)B生说:我用(鼻子)闻到了(油菜花)的(清香)味道C生说:我用(眼睛)看到了(草莓)的(果实)形状是(爱心形)的样子。
D生说:我用(手)触摸(橡树)的果实,感觉有点(扎手)E生说:我用(舌头)品尝了(西瓜)的味道,感觉(甜甜)的在这位教师看来,当学生观察得毫无头绪、开始交头接耳或者出现混乱时,自己不能完全置身事外,要适时介入引导。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引导虽规范了表达、提供了支架,却可能割裂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实际上,学生的观察应当是个性化的,如有的看叶,有的嗅香,有的触刺……他们的交流也是个性化的,有的说色,有的说形,有的说量……教师“放手”的最初目的是收集学生初步的感知和经验,作为下一步教学的基础。
这些个性化感知恰是教学的基础资源,教师若忽略这些,直接套用模板,便错失了基于学生经验深化教学的机会那么,怎样改进这一教学环节呢?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刚才大家观察了什么?可以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梳理一下,一会儿全班分享。
在分享的时候,学生可能会说“它是绿的”——你可以引导“这说的是颜色,是用眼睛看到的(哪个感官)其他同学呢”如此便可以总结出分享的规则或模板:我用(哪个感官)(用什么动作)了它的(哪个部分),感觉它是(什么样的形态、颜色等)。
这个规则或模板是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和刚刚的直观感觉中抽象、概括、总结得到的,学生会对这个规则有更深刻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这个模板基于自己的感官和行为,学生的注意力会指向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对自主行为的发挥,而不是将重点关注在表达模板的记忆上。
这是防止“学习异化”,让学习回归本质的重要体现这位教师当然是知道要“放手”的,并且知道要“大胆放手”,可以把它归为“知”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也是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植物的特征”,这是“行”的成分。
在这里,“知”的内容是“放手”,“放手”的目的是后面的“行”:在学生朴素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现在教师让学生观察了,学生也产生了基于本能的直观感知和经验,但教师并没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而认为学生的观察“毫无头绪”“混乱”,从而将其宝贵的资源搁置一边、另起炉灶,给出表达模板,让学生放下自己的经验,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
这虽然完成了教师自认为的“完美教学”,但实际上却导致了“知”与“行”的割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知行思制”四步学习法则知,即明确“放手”的目的是收集学生的原始经验,而非完成形式化流程;行,即学生通过感官自由探索,积累直观感知;思,即引导学生反思观察过程,如提问“你用哪些感官发现了哪些不同”;制,即从学生发言中提炼通用规则,而非直接灌输模板。
“知行合一”的难点在于,教师虽知需要“放手”,却未将学生经验作为教学起点,反而用模板覆盖其真实体验例如学生已观察到叶缘锯齿、果实触感等细节,但教师未利用这些细节展开讨论,转而用模板覆盖了学生的真实发现而“思”与“制”的加入,能有效推动经验升华为规则,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优化,更是文化发展的缩影——从解决问题到记录整理,再到分享传播,缺一不可对“知”的反思,或许可以上升到理念、理论,使经验完善抽象为科学对“行”的反思或许可以得到规章、制度、操作规范,从而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人类文明成果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需要三个步骤:解决问题,记录整理,分享出去有人解决问题但没人记录整理就形不成规则,看不到“知行”背后更上一层级的概念,便不易理解、不易操作、不易分享、不易推广因此,一线教师要警惕“为放手而放手”,应通过“知行思制”四步学习法则让学习回归本质,尊重个体经验,引导反思,最终形成可实践推广的认知框架。
(作者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分享式教学倡导者)《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16日第12版 作者:任景业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学习经历怎么写_学生经历怎么写
我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小萌娃自主观察植物叶子,让他们用不同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
-
会计学习班_会计培训实操班
会计培训,培训项目主要有: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零基础实账,欢迎仁寿各大学生前来听课。…
-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_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 普特英语学习网_普特英语学习网官网
- 大学学习资料免费下载网_大学资料网站大全
- 初中英语学习策略_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 学习法律知识心得体会_学法律知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