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刻苦学习的故事_刻苦读书的故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5-1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孔子像孔子学琴 大家知道,孔子所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哲学家兼大教育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几乎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

刻苦学习的故事_刻苦读书的故事

 

孔子像

孔子学琴 大家知道,孔子所以能成为春秋时期的大哲学家兼大教育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好学不倦,活到老,学到老 孔子几乎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他會經"往見郯(tan 痰)子而学焉",又曾經"訪乐于苌(chang 长)弘"、"問礼于老聃(dan单)"、"学琴于师襄",甚至向一个只有七岁的小孩子項橐(tuo 駝)求教。

他自己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擇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学习,絕不像有些人那样"囫囵吞枣",而是把"学"和"思"結合起来,求其融会贯通有这么个故事:孔子向师襄子学彈琴,先学了一只曲子,练了十来天,还在不停地练。

师襄子对他說:"差不多了,再学只曲子吧!"他答道:"我仅仅学会了譜子,还沒有掌握技法啊!"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說:"你已經掌握了技法,可以另学一只曲子"他答道:"我还沒有体会出这只曲子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呢!"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告訴他:"你已經彈出了思想感情,可以学新的了。

"他說:"我还弄不清作曲家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继續彈,师襄子在旁边听,听了一陣說:"像有个人在严肃地思考,快乐地抬头遙望而关怀着远方"孔子兴奋地說:"我已經了解了作者的为人:黑黑的面孔,高高的身材,两眼仰望,一心想着以德服人,威化四方。

除了文王,还有誰是这样的呢?"师襄子 又吃惊,又欽佩,向孔子行了个礼,高兴地回答道:"一点儿也不錯老师讲过,这只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还有个故事也很动人孔子晚年喜欢《易經》这部书很难讀,但他不怕困难,边讀边思考。

第一遍不懂,再来第二遍;还不懂,再来第三遍……由于讀的遍数太多,以致把穿在"易經"上的皮带磨断了;换上新的,又磨断了;再換上新的……就这样,反复研讀,越讀越起劲,并且满怀信心地說:"如果让我多活几年,那么,我在《易經》的研究上是会做出成績的。

"后人把孔子讀《易經》时几次地磨断皮带的这段故事概括成四个字:"韦編三絕",用来称赞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原 文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①,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③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④也"有間,曰:"巳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間,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間,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⑤,心如王四国⑥,非文王其誰能为此也?1"师襄子辟席⑦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⑧也!" 。

……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韦編三絕⑨曰:"假我数年⑩,若是⑪,我于《易》則彬彬矣"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注① 师襄子,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 不进,指不向前进,即不学另一只曲子。

⑧益,增加,指再学一只曲子④数,这里作技术、技巧讲⑤望羊,仰视的样子⑥ 王,这里是动詞,讀如旺;王四国,即感化四方或推行王政于四方的意思⑦ 辟,同避古人席地而坐,要表示敬意,便离坐而起,叫做"避席"⑧"文王操",琴曲名,又叫"文王受命"。

⑨ 韦,經过加工的兽皮那时候还沒有紙,书是用竹簡或木片做的先把字写在竹簡或木片上,再把許多竹簡或木片用皮带編联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三絕,断了好几次⑩假,借也假我数年,即讓我多活几年⑪若是,如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