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_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官网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崔文瀚)12岁的石宏明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银潭小学的“朗诵达人”,他刚获得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4年前,石宏明不会说普通话,“一篇课文读得断断续续,我心里特别难过。”打那时起,石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_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官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 见习记者 崔文瀚)12岁的石宏明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银潭小学的“朗诵达人”,他刚获得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4年前,石宏明不会说普通话,“一篇课文读得断断续续,我心里特别难过。

”打那时起,石宏明就下定决心要学好普通话如今,跨越语言障碍的石宏明朗读课文、诗歌都没问题,“还能给外来的客人讲述我们的民族故事呢”

石宏明比赛上场前进行准备杭州师范大学供图帮助石宏明跨越语言障碍的,就是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温暖黔行”支教团队从2017年赴黔支教开始,团队参与国家语言文字教学的学生已达130余人,“推普拓广”活动以银潭小学为中心辐射周围四个苗侗自然村落,授课学生超过1200人次。

作为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与服务地方”计划研习专项实践团队之一,该团队先后入选2022年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优秀团队立项,2023年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圆梦工程”服务团队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师生组成的“温暖黔行”支教队伍来到少数民族聚居地,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后,提出“推普脱贫”的方案。

近三年支教队伍培训课程达52场,培训语言骨干3247名“如今所有学龄的孩子都能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团队指导教师刘华章说

团队成员以动画形式教授小学生拼音认字杭州师范大学供图从语言到文字,支教队伍的脚步没有停息“黔东南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故事和非遗技艺,但是由于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多文字的条件限制,这些故事和技艺散落在民间,只限于当地口口相传中。

”团队指导教师人文学院教授林航说,“书同文,我们想将这些文化瑰宝用通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文化遗产”支教队伍走访了黔东南的各地,深入了解当地各具特色的民族历史, 170余则苗家侗寨的民间故事在团队的努力下被一一记录成册。

中国贸促会派驻当地的驻村第一书记陈三炼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肯定,他表示,支教小队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当地村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补齐语言交流的短板,对民族团结、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