瓴盛科技_瓴盛科技被爆欠薪
国家监委通报,称:赵伟国“利欲熏心,肆意妄为”“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腐败导致吃空企业,且发生在清华大学校企身上,这令很多人如鲠在喉。
紫光集团破产案,至今坊间议论纷纷因为信息量太大!2023年3月20日,国家监委宣布,将涉嫌犯罪的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移送检察机关立案调查国家监委通报,称:赵伟国“利欲熏心,肆意妄为”“处心积虑巧取豪夺国有资产”“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腐败导致吃空企业,且发生在清华大学校企身上,这令很多人如鲠在喉可是,紫光集团破产案又真不是这么简单赵伟国的“委屈”紫光集团为什么破产?赵伟国本人曾有过公开解释2021年12月16日,赵伟国接受《第一财经》采访,称紫光集团破产——。
“主要是高校产业改革、方正司法重整、新冠疫情三大外因,加上紫光集团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这个内因”说这话的前一晚,赵伟国还以《谁的紫光》为题发出声明,称紫光集团“是流动性问题,而不是资不抵债”赵伟国不承认紫光集团需要破产。
他认为,紫光集团负债率高,但只是遇到流动性问题,没有到资不抵债,更没有到需要破产的地步要紫光破产,是因为自己受到了某种波及赵伟国意识到了山雨欲来他潜在的逻辑是,紫光集团的内部问题,是洪水涌来时引发溃堤的蚁穴。
蚁穴固然存在,但没有特别大的洪水,堤坝还能撑得住此时的赵伟国,可能还心存侥幸,期待着洪水规模尽量小一些,最好小到,拼一把还撑得住这也几乎是赵伟国最后的反抗随即,看清水势的他,乖乖举手,配合了此后事件发展。
“高校产业改革”,确实是洪水之一——2015年9月,国务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逐步实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与下属公司剥离”2018年5月,中央通过《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2018年8月,清华控股发布《关于产业改革事宜的提示性公告》。
……校企改革的目标是校企分离,即“学校归学校,企业归企业”实践表明,校企在管理结构上存在先天问题,责权利不完善,效率不高像花钱大手笔、铺规模,员工一大堆,企业怎么也不赚钱,最后亏损收场……此种操作,几成校企套路。
紧跟国家改革脚步,紫光集团的控股股东——清华控股,也开启了一系列剥离动作,尝试逐步退出紫光集团赵伟国不仅听见了改革迫近的脚步声,且身处其间他是压力的直接承受者,这也是他“委屈”到吐槽的原因——改革车轮下,总会有被“牺牲”的。
可是,吐槽的同时,赵伟国回避了问题的另一面——在压力之下,他急迫地做了很多事,比如,花钱赵伟国大手笔是出名的,被称为“并购狂人”,大把花钱是其标志只不过,大把花钱没有给紫光集团带来效益我们来看几组数字1.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债券市场,紫光集团一再因业绩而预警——
2015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速减少262.37%,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减少130.27%;2016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速减少126.17%,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减少50.48%;2018年年报,净利润(归母)同比减少159.77%,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减少10.02%;
2019年年报,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减少42.75%,销售毛利率同比减少14.65%……2.中诚信为紫光集团所做2018年、2019年公司债券评级报告,债务与净利润统计令人心惊——总债务:2017年1292亿元,2018年2036亿元,2019年2187亿元;。
净利润:2017年-15.7亿元,2018年-16.8亿元,2019年-15.4亿元3.《新京报》曾通过债券发行文件对紫光集团的盈利状况表示疑虑——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紫光集团获得。
政府补助收入分别为7.75亿元、8.13亿元和26.1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8.98%、36.52%和64.04%简言之,赵伟国旗下的紫光集团,一方面享受着政策与补贴,另一方面延续着企业高举债与不赚钱。
花了钱,迟早要还的众所周知,赵伟国以房地产起家,后创立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营资产管理2010年,赵伟国携健坤集团以49%股份进入紫光集团仅1年后,北京紫光置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拓展房地产业务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紫光应该去做房地产吗?
赵伟国在这个问题上,拐了个弯2016年,紫光置业更名为紫光科技服务集团,经营内容为——“依托紫光集团的品牌优势,立足于地产开发运营的丰富经验,整合产、学、研、金、政五大资源……以科技服务引领产业发展,以战略合作推动互利共赢新格局,致力于成为引领世界级高科技产业服务的运营商。
”赵伟国的紫光科服不是做一般的房地产,而是兴建产业园按2018年末《经济观察报》不完全统计,紫光科服在北京、南京、武汉、成都、苏州、厦门等一二线城市开发紫光科技园区项目,拿地2617.57亩,总建筑面积364.58万平方米,累计耗资177.3亿元。
“紫锦墅院”效果图(苏州紫光科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紫光科服的股权结构也很有趣——虽名为“紫光”,但紫光集团持有紫光科服的股份只有15%北京亚燃科技持有紫光科服36%亚燃科技股东原为北京健坤投资,目前为自然人刘培环和赵艺辉。
另外49%股份,为李禄媛控股的北京冠华展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李禄媛为紫光科服的法人代表,同时也是北京健坤集团的股东李禄媛左右两手帮着赵伟国打理紫光科服2022年7月16日,李禄媛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同时被带走调查的,还有他的老板——赵伟国,以及紫光集团前联席总裁刁石京。
这里的关键是,他们三个人并不是事件的句号,而只是反腐风暴顺藤摸下的几只瓜这条藤叫作:国家大基金国家大基金,即,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运作的基金该基金于2014年设立,由工信部、财政部牵头发起,财政部与其他投资主体(国家财政、国开金融等)共同出资组建,采用市场化运作,用于投资芯片制造等重点产业。
首期募资1387.2亿元,基金规模约为1200亿元那么,谁管大基金呢?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分开原则,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家大基金唯一管理人,承担基金投资业务在华芯投资运作下,2015年2月,国家大基金的首次落地,便是与紫光集团签订协议:。
5年内,以股权投资方式给予紫光集团总金额不超过100亿元人民币支持2017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华芯投资分别与紫光集团签署《“十三五”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意向支持紫光集团融资1000亿元。
华芯投资意向投资紫光集团500亿元(紫光集团一次获得了1500亿元资金支持!)2021年11月,国家大基金管理人、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被调查中国芯片反腐拉开帷幕2022年7月后,反腐风暴进入高潮中国芯片领域的风云人物,一位位被带走调查——
路 军(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大基金原总裁、华芯投资原总裁)王文忠(大基金旗下子基金管理人、深圳鸿泰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丁文武(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原司长、大基金总经理)
肖亚庆(原工信部部长)蒋开勤(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梓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大同(元禾璞华管理合伙人、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大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独立委员)杜 洋(华芯投资原总监)
杨征帆(华芯投资投资三部副总经理)刘 洋(华芯投资投资二部原总经理、北京紫光展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任 凯(华芯投资副总裁)……简言之,从国家那里拿来的巨款,被一些有花钱权利的人,违法违规地花了那句话怎么说,出来……花了钱,迟早要还的。
新操盘手:“隐形国家队”因此,紫光集团成为风口浪尖,整顿校企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面,是事关中国芯片,或者说事关中国未来就在中国清理整顿芯片国家工程的同时,美国也发生了一件事2021年7月,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议员提出了一个针对芯片制造企业的拨款法案。
法案通过后,在参议院反复修正,然后递交给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8月,拜登签署该法案该法案名为《芯片与科学法》,即我们常说的“芯片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
未来几年,将有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如果公司根据该法案获得补贴,在10年内禁止在中国和俄罗斯设立高于28纳米制程的新设先进半导体工厂至于“芯片法案”目的,维基百科干脆在该词条下直接书写:
“主要目的是对抗中国”。
《维基百科》截图1年之后——2023年7月,欧洲议会正式批准了《欧洲芯片法案》欧盟计划投入超过430亿欧元资金,以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并建立起独立的欧盟半导体供应链,减轻对美国与亚洲外部供应链的依赖。
全球一场世纪之战——“芯片大战”全面开打紫光集团破产,就发生在这一背景下在芯片领域,中国未雨绸缪很久,但不能把中国的未来,交给赵伟国们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收到北京一中院送达的通知——债权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重整。
(就在当月,美国众议院提出“芯片法案”的最初提案)法院方面认为,紫光集团拖欠徽商银行10亿元信托贷款,截止2021年4月30日,紫光集团所有者权益合计约为-34亿元,但是,企业具备重整价值,裁定破产重组。
如前文所言,赵伟国一度表示,紫光集团没有资不抵债,不需要破产后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审计,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所有者权益为-442.78亿元——确认接手紫光集团者将拿到一个赔钱的企业。
也是经过债权人、管理人、监管机构等共同选定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估,截至2021年6月30日,紫光集团重整主体资产客观公允的市场价值约1214.78亿元,匹配拟化解债务约1376.09亿元——紫光集团,债务大于资产价值,即资不抵债。
鉴于紫光集团重要的战略位置,想参与此次破产重组,拿下紫光集团的投资者大有人在经过筛选,共有7家企业及联合体加入竞争行列——广东国资广东恒健;北京地方国企北京电控;无锡国资无锡产业发展集团;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国资联合体;。
北京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联合体;中国电子;武岳峰科创与上海国资上海国盛联合体其后,阿里巴巴集团和浙江国资联合体、北京智路资本和建广资产联合体,两者展开最后争夺,智路建广笑到了最后智路建广乍一露面,很多人感觉陌生。
从注册资质来看,他们只不过是两家很不起眼的资产管理公司但这些年,智路建广却手笔惊人赵伟国的紫光扮演着高调的一面——2013年17.8亿美元收购展讯、9亿美元收购锐迪科(2018年整合为展锐); 2015年收购西安华芯股权,更名紫光国微; 2016年收购新华三51%股权、联手多方成立长江存储; 2018年22亿欧元收购法国Linxens……。
而智路建广低调办大事,从2014年成立开始,就展开了若干重要收购他们的目标为:半导体价值链、移动技术、汽车电子、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由此被称为“半导体并购之王”——2016年,28亿美元收购安世半导体(入选全球十大半导体并购案);。
2018年,与高通公司在中国共同设立移动芯片与物联网芯片设计企业瓴盛科技;2020年,收购全球第七大集成电路封测企业——新加坡联合科技公司UTAC,收购位于瑞士的西门子旗下专业传感器公司Huba Control,与全球第一的半导体封装设备商和全球第三的封装材料商ASM太平洋科技集团(ASMPT)合资成立先进封装材料项目(AAMI)落地中国;
2021年,收购全球排名前四的半导体载具供应商——ePAK,斥资约93亿元收购全球最大半导体封测厂商日月光旗下4家中国大陆封装工厂;……智路建广的背后操盘者,也就是吃下紫光集团,并出任紫光集团董事长的李滨,也出自清华。
他的智路建广背后,有着重要资本参与:国务院。
Wind数据:北京建广股东穿透后显示为国务院李滨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的理事长此中关村融信联盟,会员单位超200家,涵盖金融、汽车、电子、移动通讯、物联网、高清显示、设备、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国内外新兴科技领域领军企业。
中关村融信金融信息化产业联盟领导成员(官网截图)从领导成员及会员参与者可以看出,中关村融信联盟就是以民间身份注册活动的另一支“隐形国家队”,担负着全球芯片时代国家突围的重要使命看完这样的背景,我们就知道,由智路建广接手清华集团,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中国芯片既有的产业链格局,将得到最有效的梳理,紫光手里的棋都要盘活2022年6月,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以无偿划转方式接受清华控股100%股权,清华控股改名为天府清源控股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与紫光集团的缘分散如云烟。
2021年11月,智路建广联合体成立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准备承接重整后的紫光集团2022年7月11日,紫光集团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其100%股权已登记至智广芯名下紫光集团正式翻开新的一页紫光集团破产重整案,被列入国内好几个“十大案例”评选,其中有很多可资品评、借鉴的专业细节,比如投资管理人的竞选,对于企业正常生产的保护等等,但是,最大的意义,应该是,我们采用了法律的方式,通过法律程序,完成了中国重大战略企业的重生。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云图科技_云图科技有限公司
金融界2025年1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大方云图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多功能车载装置机架”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
-
华荣科技_华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爆灯
公司是国内防爆电器行业龙头,全球前三。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85年,由胡志荣先生等人创办的柳市控制开关厂,开始探索防爆电器领域。…
- 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_神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北京东方通科技怎么样
- 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_深圳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 瑞声光电科技_常州有限公司_瑞声光电科技_常州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 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_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是央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