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在线书法学习_在线书法教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5-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17世纪初的中国书画史上,董其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在书画及书画史论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影响至广、至大、至深。

在线书法学习_在线书法教学

 

(明)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局部)黄惇/文在17世纪初的中国书画史上,董其昌(1555—1636)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在书画及书画史论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影响至广、至大、至深他的山水画和书法在当时皆引领风骚,并很快取代了嘉靖时代风靡一时的吴门画派和吴门书派,从而使当时的艺术中心转移到了松江地区,使自己成为云间书派(云间,松江之古称)的核心。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明代书画家学者称其思白先生因其官位,也称董宗伯此外,他的斋号有:玄赏斋、画禅室等他本是松江府(今上海)人,应举时跑到邻县华亭去参加考试,占籍华亭,所以自称华亭人,世人也就称他为“董华亭”。

董其昌于神宗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历官种种,最后做到南京礼部尚书官至从二品,在明代艺术家中官职可称得上第一高了卒后谥号“文敏”,故后世也称其为董文敏在17世纪初的中国书画史上,董其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在书画及书画史论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影响至广、至大、至深。

他的山水画和书法在当时皆引领风骚,并很快取代了嘉靖时代风靡一时的吴门画派和吴门书派,从而使当时的艺术中心转移到了松江地区,使自己成为云间书派(云间,松江之古称)的核心。

董其昌像说到董其昌的书法,他并非以童子功而闻名十七岁时,他参加松江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卷时,本来将董其昌排列第一名的位置,但嫌其书法太差,而最终使其屈居第二,同考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被提拔为第一名此事大大刺激了董其昌,他开始发愤临池,以颜字入手,上追钟繇、王羲之,而步入书法正道,且在书法道路上信心倍增,越钻研越精深。

董其昌在二三十岁期间,曾大隐金门十年,主要是在嘉兴项元汴家做馆师,十年中他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居士,亦善书画,明代著名藏家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历史上重要的书法墨迹,大多曾被其收藏董其昌在此十年中,如同走进一个巨大的博物馆,尽情饱览、临摹、欣赏,如鱼得水。

因此他的书法大有长进,且得以练就鉴定书画真伪的能力他中进士后,曾留翰林院,又得见翰林院馆师著名藏家韩世能的众多藏品,对提高他的书法造诣更是如虎添翼许多知名的藏家知道董其昌善鉴定,都千方百计找其过眼题跋,董其昌则借此机会临摹学习。

这种特殊的目鉴和临摹真迹的经历,成就了董其昌我们今天尚能在陆机《平复帖》、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张旭《古诗四帖》、杨凝式《韭花帖》、米芾《蜀素帖》等许多历代法书真迹上见到他的题跋

〔北宋〕米芾《蜀素帖》上董其昌的题跋从三十多岁到中年阶段,董其昌迷恋禅宗,在其论书的文字中,常常可以读到他“以禅喻书”的闪光思想比如他学书主张顿悟,于是称“吾书往往率意”他反对形似,而强调神似,于是在临摹古人书时则云“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欲离者非欧虞褚薛名家伎俩,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

他提倡“吾神”,即具有个性的创造,于是将“吾神”获取的过程,比喻为“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碎始露全身”他还在书法境界上追求“淡”,不喜浓艳,并借用苏轼的话说道:“笔势峥嵘,辞采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实非平淡,绚烂之极。

”他总结书史只有三个字 :韵、法、意—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此书法史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人赵孟頫被董其昌视为一生需超越的对象,董其昌一方面虽赞美赵孟頫为 “书中龙象”,一方面又批评赵孟頫的字过于秀媚,然其晚年看到赵孟頫所书《黄庭内景经》后,曾自叹不如地说道 :“乃吴兴(赵孟頫)生平神品,颇恨晚而获见。

唐人诗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卷中味道似乎也有些赵孟頫结字扁阔的影子,或许正印证了董其昌晚年某一时期的真实心态董其昌作品《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纵26厘米,横334厘米,今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卷分两部分,前卷为《东方朔答客难》,有乌丝栏界栏,凡69行无年款此卷后接有董其昌自书诗《朱云来太常园中,八月梅花大开,诗以表异》,风格与《东方朔答客难》完全一致,末款署“戊辰八月晦,其昌”可知《东方朔答客难》也书于同一时间。

戊辰,即崇祯元年(1628)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此时董其昌已是七十四岁的老人此卷的内容,为历史上的名篇,东方朔所作《答客难》,其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等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东方朔答客难》全文长达八百余字,在董其昌作品中是少见的长篇类型。

这部作品通篇精神灿烂而稳健精致,锋势具备、用笔流畅而气势贯通,无丝毫倦怠之意,不像是一个七十四岁老年人创作出的作品,也和他晚年的其他作品面目不同,因此称得上是他晚年创作的一件少见的长篇书法精品。

(明)董其昌《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局部)《东方朔答客难并自书诗》流传有序清代曾入内府收藏卷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御书房鉴藏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八方乾隆收藏印。

其他还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此外,乾隆时的皇家著录《石渠宝笈续编》也有详细的著录《中国书法之美》

内容简介:中国书法之美系列以五种书体为面,以其产生的时代顺序为轴,精选了60件书法经典它们或是各自书体的开宗立派之作,或将已有书体发扬光大,无论技法水准还是艺术水准均为后世样板同时,邀请当代著名书法专家、书法评论家从技法、心法与精神三个层面,一对一解读每幅作品的点画、意韵之美,充分揭示藏在字间的中国美学精神,带领读者于一笔一画间通法、知美、悟道,进而定静生慧、滋养性灵。

#文化历史解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