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学习

有关学习的诗_有关读书的诗句 古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5-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乃是前人智慧的璀璨结晶,是智者真知灼见的深厚积淀。广泛阅读书籍,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拓宽视野,更能润泽我们的心灵。古时的文人墨客们,不仅热爱读书,更擅长用诗词来抒发读

有关学习的诗_有关读书的诗句 古诗

 

“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乃是前人智慧的璀璨结晶,是智者真知灼见的深厚积淀广泛阅读书籍,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拓宽视野,更能润泽我们的心灵古时的文人墨客们,不仅热爱读书,更擅长用诗词来抒发读书带来的无尽妙趣。

在此,我精心挑选了10首关于读书的励志诗词,愿与诸位一同品味,彼此激励!

1、劝学颜真卿〔唐代〕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此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劝勉世人珍惜时光,勤奋读书颜真卿自幼丧父,家道中落,但母亲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教育他本人也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大家。

此诗正是他结合自身经历,对后辈的谆谆教诲“三更灯火五更鸡”,描绘了学子挑灯夜读的刻苦场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以“黑发”与“白首”对比,告诫人们年轻时不知勤学,到老将后悔莫及全诗语言通俗凝练,节奏明快,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传达了读书要趁早、勤奋努力的理念,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2、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宋代〕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诗是陆游在冬夜读书时,写给小儿子子聿的一首诗,饱含对后辈的殷切期望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学识渊博,他深知做学问的不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指出古人做学问竭尽全力,往往要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则点明读书不能仅停留在书本,必须亲身实践此诗语言质朴,以自身感悟劝勉子聿,道出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真理,对后世学子读书治学有着深刻的启示。

3、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苏轼〔宋代〕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此诗是苏轼送别安惇时所作,彼时安惇科举失利,苏轼以自身经历相劝勉诗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轼对读书的精辟见解他认为经典书籍值得反复研读,深入思考后自会领悟其中真谛,这体现了他对读书的重视与执着。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早年科举虽顺利,但仕途坎坷他回顾自己“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为求功名而荒废学业,结果“狂谋谬算百不遂”,只剩两鬓斑白他以自身教训告诫安惇,不要因一时得失而气馁,读书求知才是根本。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流露出他对命运的感慨和对过往的反思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安惇的安慰,也有自我剖析,以读书为引,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动容

4、白鹿洞二首·其一王贞白〔唐代〕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此诗王贞白在白鹿洞书院求学时所作,诗中流露出他对读书的热爱与对时间的珍视王贞白一生勤学不辍,此诗正是他治学精神的真实写照。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句便勾勒出诗人沉浸书海、忘却时间的忘我境界春末将至,诗人却浑然不觉,足见其读书之专注“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喻时间,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宝贵,提醒人们要珍惜光阴后两句“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通过道人的逗笑,反衬出诗人对儒家经典的钻研之深。

他沉浸在周公孔子的精义之中,连道人的到来都未察觉,这种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令人钦佩王贞白以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有热情,更要有恒心与毅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首诗更显得弥足珍贵,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勤勉治学,让知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5、柏学士茅屋杜甫〔唐代〕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彼时他历经坎坷,对人生和学问有了更深的感悟。

此诗以柏学士为描写对象,实则寄托了杜甫对读书治学的看法“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描绘出柏学士放弃仕途,隐居山林,专心治学的形象“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赞扬他年少博学,以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激励当下,强调读书要下足功夫,积累深厚学识。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以景衬人,展现出茅屋周边清幽的环境,也暗示了柏学士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尾联“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点明主旨,指出富贵源于勤苦,男儿应多读书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却笔耕不辍,他以自身经历为鉴,劝勉世人勤奋读书。

此诗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激励着后世学子为学不辍,追求知识与真理

6、读书有所见作萧抡谓〔清代〕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此诗以质朴的语言,将读书的重要性娓娓道来,读来令人深受启发诗开篇以“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作比,把人心比作需要滋养的禾苗,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需要不断学习和修养才能成长进步。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进一步阐述,禾苗靠泉水灌溉,人心则靠理义来滋养,强调了读书对于心灵滋养的关键作用而后,“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则从反面说明不读书的危害一天不读,心中便无好想法;一月不读,耳目都失去精神。

寥寥数语,道出了读书需持之以恒的道理此诗提醒着我们,读书是一场心灵的修行,只有不断汲取知识,才能让内心丰盈,让生活焕发光彩。

7、观书于谦〔明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于谦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其品格的形成与热爱读书密不可分“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他把书卷比作多情的老友,无论早晚、忧乐,都与书相伴,足见其对书的痴迷。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写他读书时如饥似渴,沉浸其中,心中的杂念都被一扫而空读书让他内心纯净,不被世俗所扰“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形象地说明读书能带来源源不断的新知,让精神世界如春日般生机勃勃。

而“金鞍玉勒寻芳客”,则与诗人形成鲜明对比,那些富贵公子只知游乐,怎会相信读书有另一番美好天地。此诗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激励着后人以书为友,在书中寻得精神的富足。

8、题弟侄书堂杜荀鹤〔唐代〕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此诗是杜荀鹤寄寓后辈的诗作,字里行间满是劝勉与期许杜荀鹤身处晚唐乱世,社会动荡不安,可他却坚信“居穷道不穷”,即便身处困境,也不能放弃对学问和道德的追求。

诗中“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写出在战火纷飞的家乡,弟侄们仍能坚守礼乐传统,潜心向学,这份定力难能可贵“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描绘出书堂清幽雅致的环境,竹影摇曳、泉声潺潺,仿佛在为弟侄们的读书生活增添一份宁静与诗意。

尾联“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则是恳切的告诫,年少时的努力关乎一生,切莫虚度光阴,懒惰懈怠杜荀鹤一生坎坷,却始终坚守志向,他以自身感悟劝诫弟侄,读书求知是改变命运、安身立命的根本,此诗对后世学子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9、勤学汪洙〔宋代〕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汪洙自幼聪慧好学,九岁便能赋诗,一生致力于学问,此诗正是他勤学感悟的凝练表达“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直白地指出学问要从勤奋中得来,那“萤窗”二字,让人仿佛看到学子在微弱的灯光下苦读的情景,堆积如山的书籍见证着他们的努力。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意思是经过多年刻苦学习,积累的知识已足够用,再也不会被人嘲笑腹中空空这是对勤学成果的自信宣言,也激励着后人在读书路上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在那个重视科举、崇尚学问的时代,汪洙以自身经历为引,告诉世人只有勤奋读书,才能学有所成。

此诗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如同一座灯塔,为后世学子指引着前行的方向,提醒着大家读书没有捷径,唯有勤奋方是正道

10、读书陆九渊〔宋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陆九渊是心学大家,一生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讲学,对读书有着独到的见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他提醒人们读书不能匆忙急躁,要沉下心来慢慢品味,在反复咀嚼中领悟书中的深意,这样才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则强调读书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暂时搁置,等日后知识积累多了自然能明白;但如果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就要深入思考这体现了一种灵活而务实的读书方法此诗短短四句,却如同一把钥匙,为后人打开了正确的读书之门,让我们明白读书需用心、需思考,如此方能有所收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