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文言文:小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原文】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qiǎng)负其子而至矣,焉
#论语#【原文】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qiǎng)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译文】樊迟要求学习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又要求学习种菜蔬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了出来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啊!在上者讲究礼节,老百姓就没有敢不尊敬的;在上者讲究正义,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服从的;在上者讲究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说实情的。
如果这样,四方的老百姓都会背负着小孩子来投奔了,干吗要去种庄稼?”【注释】(1)《朱注》:“种五谷曰稼,种菜蔬曰圃小人,谓细民,孟子所谓小人之实者也礼义信,大人之事也好义,则事合宜情,诚实也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2)《集解》引孔安国曰:“情,情实也言民化其上,各以情实应也”又引包咸曰:“礼义与信,足以成德,何用学稼以教民乎?”【解读】此章因樊迟请学稼、学圃,而被孔子指为小人,向来为后人所诟病此处之“小人”或无道德贬义,只是平头百姓的意思,朱子等人所言甚详。
比如《周易·系辞上》在解释解卦六三“负且乘,致寇至”时曾说:“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也是从社会地位而非道德层面来划分君子、小人的,当与此同义尽管如此,樊迟被孔子指为小人,其中隐含的贬斥之意还是很清楚的,这是不容回避的。
另樊迟请学稼、学圃,孔子答以礼义信三者,总觉不合榫对此程树德有个解释,与包咸谓之“学稼以教民”的思路接近,思之深觉合理:“迟问稼圃,夫子即以上好礼等词为教,何其针锋之不相对,所答非所问窃疑《汉书·艺文志》所载农家之书,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宰氏》十七篇,《尹都蔚》十四篇,《赵氏》五篇,《王氏》六篇……当孔子时,此等书籍必尚现存,学稼之请,即欲学其书也。
孔子告以止须用礼治则民自服,不必采用农家之说如此一问一答,方可衔接”(《论语集释》)照此思路,樊迟亦并非直接要去当农夫或菜农,只是要当个农业专家,以便指导农业生产,但儒家以从事行政管理为志业,故此孔子指斥其为“小人”,意思就是“那你干脆去当小民得啦”。
此章“民莫敢不用情”中的“情”字,亦值注意此“情”非情感之情孔安国解其为“情实”,朱子解其为“诚实”,甚确《周易》有“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系辞上》)“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下》)之说,彼处之“情”,亦是此义。
李泽厚曾指出,前汉时期的“情”多指“事实、真实、情况”,而非情感,并进而说:“但由‘实体’‘本质’‘真理’‘情况’之‘情’转而为情感、感受、感情之‘情’,意义更大此二者有某种重要联接《荀子·正名》:‘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
’《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此‘情’即此二者(实质与情感)之某种交会与转换:情感乃人的本质、实体、真实,所谓人性,即在此所以儒家重视陶情养性,以成人生”(《论语今读》)验之《周易》,其既讲“万物之情”(咸、恒、萃三卦之《彖传》),又讲“圣人之情”(《系辞下》)以及“六爻发挥,旁通情也”(《乾文言》),此两种涵义之交会与转换似亦隐然可见也。
#阅读海淀#《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