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发现_人文发现片头曲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4-1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图文/刘新田【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河北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其中“河北四宝”独一无二,举世闻名,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观赏价值,堪称代表。“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这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说的就是燕赵大地上的四处名胜古迹。

人文发现_人文发现片头曲

 

图文/刘新田【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河北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其中“河北四宝”独一无二,举世闻名,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观赏价值,堪称代表。

“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这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说的就是燕赵大地上的四处名胜古迹。

但它们可不是一般的名胜古迹,在年代、体量和影响力上,都堪称之最,在河北乃至全国都属于顶尖的国宝。

先说这第一宝,沧州狮子。这是一只重达32吨的铸铁狮子,孤立在沧州市沧县的沧州故城,因而沧州也被称为“狮城”。

铁狮子铸于五代时期的后周(953年),那是一个比北宋还早的朝代,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铸铁文物。

从狮身范纹来看,大概是用了500余块范块拼铸而成。铁狮子身高3.8米,长6.5米,宽3.17米,初铸时体重约50吨。

这只雄姿勃发的狮子,背负一只硕大的莲花盆,鬃毛呈波浪状,颈部有铸造年代、铸造师信息,腹腔内满铸“金刚经”全文。

铁狮子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大、在于古,更在于美。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绝对配得上头部铸有的“狮子王”三字。

与常见蹲伏着的石狮子不同,铁狮子充满活力,它昂头张口,四肢呈行走状,仿佛正在宣示自己的凛凛威风。

当年铸铁狮的初衷,众说纷纭,有叫它“镇海吼”,有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盏灯,我认为它应是佛寺的一部分,也许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吧。

可惜铁狮子不能说话,无法讲述自己诞生的故事。现在的它只是静静伫立,让我们领略先人的智慧与伟大。

铁狮子的风采最好远观,一旦离近了,其凄惨的景象触目惊心,让人心疼不已,因为它已经摇摇欲坠了。

现在的铁狮子已病入膏肓,四肢支离破碎,腹部已经找不到一块好皮,只能借助后人添加的支架才能勉强站立。

铁会锈蚀是自然现象,一千多年已经减重三分之一了,真切希望专家们早早想出办法,让铁狮子能永远屹立狮城。

再说这第二宝,定州塔。从京广线乘火车,或从京石高速开汽车,一进定州市,就能遥看一塔高耸入云,那就是定州塔。

定州塔始建于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历55年建成,距今已近千年。塔高83.7米,为我国现存最高的古砖塔。

当年,宋真宗为了供奉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及舍利,而下诏在定州开元寺筑塔,所以定州塔也叫作“开元寺塔”。

现在的定州位于保定南部,而北宋时期恰处在宋辽边界。登塔可瞭望北方,侦查契丹军情,所以此塔又称作“料敌塔”。

净高80米的塔身,相当于现代30层楼的高度,是当时全球建成的最高建筑,被文物专家罗哲文誉为“中华第一塔”。

这座“中华第一塔”可不仅仅是个傻大个,十一级、八角形比例恰当,从下到上逐层收缩,线条优美,秀丽挺拔。

塔身通体涂成白色,九层以下四面开券门,其余四面是花纹精美的砖雕盲窗,最上两层八面开券门,便于瞭望军情。

定州塔虽有千年历史,但看起来却没有那么沧桑古旧,原来历史上曾多次维修,最近的一次于20年前刚刚完成。

清朝初年塔身遭地震破坏,到了光绪年间(1884年),整个东北面从上到下完全垮塌,开肠破肚,惨不忍睹。

从残塔的照片,可以看到“塔内藏塔”的内部结构,就像大塔中又包着一座小塔,中间回廊连接,旋达塔顶。

此后的一百多年里,残缺不全的古塔一直坚强挺立。当地民谣“定州八大怪”中,就有了“定州塔缺半块”之说。

一直到1985年才着手修复,历18年终于焕然一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的美景,重现于太平盛世。

现在再说这第三宝,正定的“大菩萨”。大菩萨是指石家庄市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里,一尊宋代铜铸观音菩萨像。

这尊观音像不仅是隆兴寺的镇寺之宝,也是河北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存在,可谓是我国佛造像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

首先是年代久远。铜像是宋开宝四年,也就是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的敕令而造,距今已有1054年了。

一千多年前,手工铸造如此高大精美的铜像,简直是冶金铸造史上的一个奇迹。正因这尊巨像,隆兴寺也被称为“大佛寺”。

其次是体量巨大。铜像高19.2米,基座高2.2米,总计21.4米,相当于7层楼高,当之无愧铜铸佛像第一高度。

“大菩萨”不仅是我国古代最高的铜铸佛像,也是全世界铜铸佛像中最高的一尊,据说当年竟用掉全国铜产量的十分之一。

别看佛像年代久远,保存的却非常完好。菩萨头戴五佛冠,曲眉秀目,神情端庄,衣褶简洁流畅,极富柔美之感。

菩萨胸前双手合十,两侧还各伸出20只带眼睛的手,因为每只手眼都拥有25种法力,40乘以25,便有了“千手千眼”的神通。

铜像下面是高大厚重的石砌须弥座,无论上枋、间柱、以及各个侧面,伎乐、飞天、盘龙等满雕其上,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这尊千手千眼的观音铜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表现出不可言说的肃穆庄严,真正达到了瞻之弥高,仰之益恭的艺术效果。

最后再说说这第四宝,赵州桥。赵州桥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名胜古迹了,因为每个中国人在上小学时都学过这一课。

赵州桥横跨于如今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之上,由隋代工匠李春,建于595年至605年之间,距今已超1400年了。

赵州桥是“河北四宝”中年纪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敞肩石拱桥,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一座石桥,能挺立1400多年,已是奇迹,更何况赵州桥,在造型设计和造桥工艺方面都巧夺天工,开建桥史之先河。

古桥为单跨石拱桥,单拱跨度达到了惊人的37.37米,且全部由石块砌成,没有任何支撑,展现了古人的卓越智慧和非凡技艺。

这长拱并不是常见的半圆形,而是伸展成一张弓,因而桥面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拱两肩上还各开两个小拱,这种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石料,减轻重量,还能在洪水期增加过水量,以减轻对桥身的冲击。

这种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设计,在以石头建桥而闻名的欧洲,直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

“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修复一新的赵州桥上已寻不见驴蹄印和车辙沟了。

如今的赵州桥已不通车马,被圈进景区保护起来了。线条优美的石桥,与碧水游船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静静站在古桥之畔,回想起刚刚见过的铁狮子、定州塔、正定的大菩萨,历史的回声仿佛在耳边轻轻响起。

“河北四宝”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每个细节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游览四宝,就是踏上一条丰富多彩的人文发现之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