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_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4-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或许可以说,一代亦有一代之学者。才过而立之年的刘子立老师,是新一代年轻学者中的一员,我们不敢说他是否算得上“一代之学者”。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_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或许可以说,一代亦有一代之学者。才过而立之年的刘子立老师,是新一代年轻学者中的一员,我们不敢说他是否算得上“一代之学者”。但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是“男神”一般的存在

✦ ✦ ✦刘子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生导师,201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与先唐文学研究,讲授课程有古代文学史、文献目录与学术源流、先唐文学选讲等。

我们称赞他的课堂却没见过他20万字的讲稿✦ ✦ ✦ 当问到“您的课堂最吸引学生的是哪一方面”时,刘老师笑称:“讲课在我,听课的是你们,吸不吸引,全靠你们捧场”刘老师讲课的风格十分口语化,风趣幽默,妙语连珠,引经据典,学生“捧场”也正因为此。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那些脱口而出的古文,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讲解,无不是老师精心备课的结果讲好课与吸引人是一体两面的,讲课也需要技巧,刘老师认为一节课要设几个高潮,重点有两三个足矣,整堂课要有起承转合,每次课后再做细节上的调整,一门课往往要讲到两三遍的时候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刘老师讲课有一个原则:书上有的,尽量简略,假定学生看过书,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就足够了在给大一新生上课时,刘老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多选取学生中学时学过的篇目,却偏偏和中学老师讲得不一样,讲《孟子》偏不讲文辞,而讲哲思,讲乐府偏不讲现实主义精神,而讲它与音乐的关系。

一个文献从多个角度去解读,立体分析,避免把文献看扁看平,这是刘老师的课堂给学生带来的最大的启迪爱好广泛的“大男孩”研究古代文学、文献学的学者都是没意思的老学究?那你就错了刘老师的休闲生活一定会让你有种熟悉感,。

“咦,这不就是我每天做的事吗?刘老师的阅读兴趣不仅限于专业书籍,在采访中,老师大赞王小波的《万寿寺》写得太妙,像个叙事迷宫,光怪陆离,语言的把握、结构的掌控都令人叹为观止,他还喜欢汪曾祺的文字,认为他以语言取胜,以平淡见长。

✦比赛中的刘老师从刘老师高大的身材不难猜出他是运动健将,没错,他是人文学院教职工篮球队的主力,有他上场的比赛总会引来许多学生围观,每周一次,他们会和学生队一起训练,互相切磋。

✦快看刘老师投篮!爱电影,爱美剧,爱动漫,爱古典音乐,喜欢看《孤独的美食家》,动漫新番全部会看有一次老师提起他下学期要去马来西亚分校授课,学生们都很不舍,谁想老师话锋一转,“我们聊点开心的事吧”于是大家欢快地聊起了动漫。

课堂外的刘老师俨然一副邻家大哥哥的样子,让人倍感亲切

✦刘老师帮儿子做的幼儿园手工作业“我的老师是李山”“我的老师是李山,你们多不幸啊,你们的老师是我”李山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老师的博士生导师提到李山老师,刘老师满怀敬意称赞他“学问很好,格局很大,上课很好”。

刘老师深受李山老师的影响,深谙为人师者对学生学术路数、为人处世、性格等各个方面影响很大,因此对待学生格外用心据一名学生回忆,一次刘老师请他的几个学生吃饭,点菜时问大家想吃鱼还是吃肉,一个学生说吃肉吧,于是老师点了满满一大桌子的肉,以致大家三天都不想再碰一块肉。

为指导学生学习,刘老师每周会办一次读书会,学生们聚在老师家中,分享读书心得,探讨困惑的问题,让阅读和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在这样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中,学生们获益良多,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不断加深平时上课时,老师也会给授课的班级建一个群,大家在群里交流讨论,共享资料。

采访中刘老师曾说:“一个老师学术水平高低学生是看得出来的”同样的,一个老师对学生是否用心,学生也心知肚明,刘老师对学生的付出不必多言,从学生对他的尊重和喜爱中便可知晓

✦刘老师还是位好爸爸诗人梦,古文情,学者路似乎80后的一代人在学生时期都曾梦想成为诗人,刘老师也不例外中学和本科时尝试过写作,写了些诗,但最终没有走上这条路,刘老师把原因归结为“诗人需要痛苦的灵魂,比如失恋,我这方面经验较少。

”如果说“诗人梦”是调侃那“古文情”就是真真实实的了刘老师对古文的兴趣是从中学时就有的,“那时候课程作业多,学习很紧张,我还是会偷偷抄唐宋八大家文钞,骗父母说是语文作业”因着这份热爱与执着,刘老师走上了学术的道路。

然而老师刚上大学时,也曾和我们一样,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解脱感,大一玩得天昏地暗,大二大三才反应过来,开始有意识地往学术方向发展刘老师教育学生,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兴趣往往是很早产生的,有了兴趣还需要扎实的功底,要多读书,读经典,反复读。

后记:虽然刘老师很快就要远赴马来西亚分校,但在采访的最后老师表示,明年他回来后也许可以增开一些校选课程,比如孙子兵法,让更多的学生来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我们期待着刘老师的课堂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厦门大学文:蒋丽

后期:肖青松采访:林钰琼、蒋丽图:由刘老师及其学生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