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园林的人文内涵_园林的人文内涵包括

  • 来源:互联网
  • |
  • 2025-05-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园林博物馆馆长杨秀娟在“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开幕式致辞。“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上展出童寯测绘图手稿。

园林的人文内涵_园林的人文内涵包括

 

中国园林博物馆馆长杨秀娟在“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开幕式致辞。

“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上展出童寯测绘图手稿1932年,一位32岁的青年建筑学者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每周末前往江浙地区勘查江南园林,5年的时间里遍访江苏、浙江两省27个县市,勘查研究109处私家园林。

他独自手摹步测,记录下濒临凋零的中国园林,最终在1937年完成了手稿后来,手稿经历了26年辗转,终于在1963年正式发表,它是中国现代园林教育中不能绕开的《江南园林志》,是我国最早采用现代测绘和摄影来记录、研究园林的专著。

这位青年正是后来与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并称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四杰”的建筑学家童寯近日,一场名为“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在北京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展览邀请更多年轻人走进园博馆,“青遇”童寯先生研究中的园林世界,读懂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文化脉络,了解一代代学者的接续传承。

“曲折尽致”:拾起古典园林的历史碎片“参观完展览我感到非常震撼”95后女孩于淼在北京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读研,这是她第一次如此完整了解童寯先生的生平和作品在此之前,她只知道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建筑学者,《江南园林志》是她专业学习中的一本重要理论著作。

“他们画的图都非常规整,就像打印出来的一样”于淼感叹,“从童寯手稿中,能看出老一辈学者对于学术的严谨,看出他对这个专业最质朴又真挚的热爱”“曲折尽致——童寯的园林世界”展览分为“建筑巨匠”“园林赤子”“艺术寯才”三部分,通过近百件/套珍贵手稿、信件、测绘图、老照片等展品,展现童寯在园林、建筑、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在艺术、文学上的造诣。

中国园林博物馆展陈部负责人邢宇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展览的筹备历时一年,由中国园林博物馆、童寯纪念馆和北京建筑大学共同策划,主要围绕童寯的两本书《江南园林志》和《东南园墅》,以及其他珍贵手稿展开。

《江南园林志》成稿于1937年,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消失,因此,其测绘图纸和照片等资料显得尤为珍贵邢宇介绍,童寯先生“目睹旧迹凋零,虑传统艺术行有渐灭之虞”他当时正在国内知名的华盖建筑事务所工作,利用周末去江南地区研究和调查园林,拍照、测绘,“那个年代的相纸很贵,他没有经费资助,完全靠自己的工资”。

展览的主题“曲折尽致”,来源于童寯在《江南园林志》一书中提出的造园“三境界”之一:盖为园有三境界,评定其难易高下,亦以此次第焉第一,疏密得宜;其次,曲折尽致;第三,眼前有景“疏密得宜,指的是园子不能太紧凑,也不能太稀疏。

曲折尽致指的是中国园林讲究曲径通幽,它不是西方古典园林那种几何对称的,所以得拐着弯去参观,这是中国园林的特点第三是眼前有景,就是你走到哪儿,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色”邢宇说展览以“曲折尽致”为主题,一方面是对造园的评价,另一方面也是童寯先生曲折人生的写照。

邢宇介绍,童寯先生天资聪颖,家学渊源深厚,后经历战乱,较为波折展览中还布置了许多巧思展厅规模有限,不能把所有展品铺在平面上,策展人制作了一个抽拉互动装置观众轻轻拉开,就能看到童寯在欧洲期间及回国后画的西方建筑和东方园林绘画作品。

“我之前对童寯先生的了解就是建筑学者,在园林领域有很深的造诣,通过展览充分了解后,发现他在艺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这给于淼带来了新启发——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多看艺术展览,在艺术上有所积累接续传承:成为中国园林事业的螺丝钉。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在读博士郑德昊参与了此次展览的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他与另一个博士刘宁对童寯的《江南园林志》及《东南园墅》进行梳理,整理出展览所需的园林平面图“这样的梳理也帮助我理清了园林发展的历史脉络。

”郑德昊说整理花费了大约半个月“整理这些手稿时,我能明显感觉到当时的园林建筑工作者对于学术的严谨和细致的态度,这让我很受触动”郑德昊说,童寯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郑德昊今年26岁出于热爱,他大学选择了风景园林专业,并在博士阶段开始学习建筑学。

每次去新地点、见到新景观,郑德昊的第一想法就是去游客服务中心拿一张平面图,“我的研究领域是纪游诗,对园林中的牌匾及提示语比较感兴趣,也会对植物格外关注”和朋友出去玩时,郑德昊对园林的发展过程、名字由来等如数家珍,朋友很佩服,“相当于一个免费导游”。

在郑德昊看来,中国园林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中的人文内涵“中国园林实际上是传统山水画和山水诗的具象化表现,体现人与自然的交融”于淼最初选择风景园林专业,则是觉得它非常有生命力“它不是枯燥的设计,而需要考虑更多有生命的、变化的要素。

”“在人居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层面,园林景观师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于淼表示,自己很喜欢中国古典园林“一方面是因为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也体现着中国古人的居住观、自然观、宇宙观,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中国园林博物馆馆长杨秀娟说,这场展览和以往严肃的学术展览不太一样“我们希望为观众呈现一场时代感强、有生命力的学术盛宴,更希望这是一场让公众看得懂、愿意看的展览,让年轻学子获得更多精神滋养。

”“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中国园林发展事业中的一颗螺丝钉,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中国园林的发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郑德昊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