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迪科技有限公司_比亚迪弗迪科技有限公司
undefined
日前,比亚迪发布消息称,新品牌“弗迪”正式成立,囊括5家零部件公司近年来,比亚迪不断加快发展速度,将零部件业务独立出去便是其中的一步大棋,5家新公司的成立意味着其以往封闭的供应体系,不仅从幕后走向前台,而且将进一步开放外供。
当前,全球汽车市场进入下行区间,特别是中国新车销量出现下滑,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冲击加之汽车“新四化”强势来袭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经历从政策主导走向市场主导的变化,具备一定核心技术优势的比亚迪开始进行战略调整,以拥抱更为广阔的市场。

■零部件业务以独立开放求发展“如果比亚迪零部件业务仍在本体系内,外供时肯定会令其他整车企业客户有所顾虑,因此把它们独立出去有利于相应板块扩大外供,而不只是自给自足,从而进一步实现最大做强”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总监吴辉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说。
据了解,比亚迪此次宣布成立的5家“弗迪”公司,分别是弗迪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迪电池”)、弗迪视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迪视觉”)、弗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迪科技”)、弗迪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迪动力”)和弗迪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弗迪模具”)。
其中,弗迪电池的前身是原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产品覆盖消费类3C电池、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梯次利用等领域;弗迪视觉专注于车用照明及信号系统相关产品,特别是新一代半导体车用照明产品的研发与制造,现已为50余款车型开发共计600余款车灯及后视镜;弗迪科技的重点在于汽车电子和底盘研发、生产、销售,目前掌握了大量的汽车电子及底盘技术,涵盖乘用车、商用车、轻轨交通三大领域,为比亚迪量产车型供应产品总成多达170余款;弗迪动力长期关注开发燃油车动力总成、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弗迪模具具备模具研发、制造能力,拥有零部件焊接生产线。
从独立出来的零部件业务看,新能源汽车核心产品无疑是最重要的板块,可能也是比亚迪最希望吸引客户的领域此前,坊间就曾传出消息,比亚迪有意分拆动力电池业务并促成其上市2018年7月,比亚迪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设立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
当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本次合作迈出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对外供应的第一步,是比亚迪开放供销体系的重要进展,对动力电池业务乃至集团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同一天,比亚迪与佛吉亚的合资公司正式揭牌。
市场分析人士就此表示,剥离座椅业务意味着比亚迪可以更好地聚焦核心业务,实现高速发展就在宣布与长安汽车合资的几个月前,比亚迪方面在当年北京车展上宣布,在“开放”战略的引领下将与全球同行共享包括动力电池、驱动系统(高度集成的电机、电控和变速器)、高压系统(高度集成的DC-DC、充电器和配电箱)和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在内的“e平台”所有技术。
比亚迪如今一次性成立5家“弗迪”公司,不仅是从战略层面继续推进“e平台”的开放共享,同时也要带动更多零部件业务走向“开阔地”■新能源汽车市场转化是驱动力比亚迪此次调整零部件业务的方式有些似曾相识长城汽车在2018年促成了旗下零部件业务的拆分、独立,以打造“蜂巢”系零部件板块。
目前,长城控股集团旗下已有蜂巢易创、蜂巢能源、未势能源、上燃动力、诺博汽车、精工底盘六大零部件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传统动力、汽车底盘、汽车电子等重要领域进行独立运营整车企业旗下零部件板块独立前,只需要关注自家的需求即可,容易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独立后,它们不得不面对外部竞争,提升自身实力的意愿被彻底激发出来。
零部件板块竞争力的提升,势必可以“反哺”母公司,从而形成整车与零部件相互促进发展的局面数据显示,长城汽车零部件板块2018年营业收入达62亿元,同比增长37.68%;2019年上半年为39.16亿元,同比增长38.61%。
值得关注的是,承担动力电池等核心业务的蜂巢能源也在与其他车企进行洽谈,并计划2022年下半年在科创板实现IPO无论长城汽车还是比亚迪,其零部件业务的独立运作与新能源汽车推广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指出,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分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是结合行业整体发展形势和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所采取的做法。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驱动力正在发生转换,因此整车企业也开始谋求由“自产自销获取补贴”向“产销独立获取用户”的模式转型“对整车企业来说,分拆零部件业务既有机遇又有风险,但分拆后它们将更具灵活性、更有规避风险的意识和寻求发展的积极性。
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各自发布了‘刀片’电池技术以及包括无钴材料电池、NCMA四元材料电池在内的‘叠时代’系列产品,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有融资、量产及销售的业务发展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其动力电池业务走向独立”曹广平说。
■新的整零业务模式能走通吗?整车企业促使零部件业务独立经营从而实现双赢,在全球汽车行业已有先例,比如通用汽车剥离德尔福、福特剥离伟世通梳理其背后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零部件企业掌握着核心技术,二是对外销售与对“内”供货同时进行,以均摊产品开发成本,提升技术实力,提高发展活力,进而利好整零双方。
在我国汽车行业,整车企业与外资零部件企业合资合作从而实现对外供应倒不是新鲜事,但使其零部件业务独立面向外部市场,应该算得上全新尝试这一模式未来走向如何?最终能成功吗?“从整车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使零部件业务单独成立公司是增加盈利点的一种方式,将实现由服务单一客户向多家客户的转变;从零部件业务发展的角度看,独立出去的企业可以引入股东,进一步扩大规模;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独立出去的零部件企业将与社会资源接轨,实现技术与产品共享,对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也有益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杜道锋对记者说不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技术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零部件,因此车企选择供应商时格外慎重,更青睐于独立的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
对此,吴辉说:“比亚迪为了更进一步淡化自身的影响,预计将会为动力电池业务的独立运作引进外部资本”“短期来说,新的业务调整给整车企业带来一定挑战,但从长期看,这也是产业发展的方向零部件业务独立于一家整车企业之外,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对整个产业链生态有益。
整车企业选择零部件供应商配套时,更看重其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供货能力等因素”杜道锋说事实上,“谁领先,谁供货”是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比如在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比亚迪、松下、LG化学等中外领军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原因就在于此。
此前,在中国投产车型的特斯拉,频繁接触国内动力电池供应商,证明了行业内市场机遇始终存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市场销量下滑给相关企业带来不小的降本压力资料显示,车辆续驶里程在300~500公里,比亚迪“刀片”电池就具备安全、成本、循环寿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因此,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独立后,如果企业确实具备竞争力,比如“刀片”技术能够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就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能曹广平认为,在固态电池取得量产突破的前夜,动力电池技术与产品的竞争或将推动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形成。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