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网上学习_小学生网络平台操作指南
文/亲子那点事前几天在家长群里,有位家长提到:“孩子上五年级,天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作业敷衍了事,说他还发脾气,真不知道怎么办。”这条消息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倾诉:“孩子沉迷游戏,喊不动”“偷偷用零花钱打赏主播”…… 在手机、平板
文/亲子那点事前几天在家长群里,有位家长提到:“孩子上五年级,天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作业敷衍了事,说他还发脾气,真不知道怎么办”这条消息引发了许多家长的共鸣,大家纷纷倾诉:“孩子沉迷游戏,喊不动”“偷偷用零花钱打赏主播”…… 在手机、平板普及的今天,小学孩子上网已十分普遍。
网络如同双刃剑,合理使用能拓宽视野、辅助学习,但若缺乏引导,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在网络世界中把握方向呢?咱们结合实际聊聊可行的方法。
01放下 “禁止令”,先了解孩子的上网需求曾有家长对孩子上网采取 “一刀切”,发现碰电子设备就严厉批评,结果孩子躲到同学家偷偷上网,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后来这位家长尝试与孩子沟通,才发现孩子上网不仅是玩游戏,还喜欢看科普视频、学做手工。
“原来孩子在网上也能学到东西,是我太急躁了” 家长感慨道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网络对他们而言是探索世界的窗口。
有的孩子通过视频了解宇宙奥秘,有的在益智游戏中锻炼逻辑思维,还有的跟着教程学画画家长不妨放下焦虑,主动询问:“你最近上网喜欢看什么呀?有没有有趣的内容想分享?”通过交流,既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也能及时引导。
比如孩子提到 “看到奇怪的广告”,可趁机讲解:“网络上信息很多,有些是吸引人点进去的,我们要学会分辨。”
02和孩子一起定规则,让上网有 “章” 可循朋友家孩子曾沉迷手机,作业拖拉、成绩下滑后来全家开了一次 “家庭会议”,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周一到周四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不超过 40 分钟,周末可延长至 1 小时;写作业时设备放在客厅;上网前先列出计划(如 “看 15 分钟科普视频 + 玩 20 分钟益智游戏”)。
执行一段时间后,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制定规则时,家长要让孩子参与讨论,比如问:“你觉得每天玩多久合适?哪些时间要专心学习?” 规则内容需具体清晰,包括:时间管理:建议单次使用不超过 20 分钟(保护视力),每天总时长根据孩子年龄和学习安排调整。
内容筛选:提前与孩子约定,只浏览家长认可的学习平台、正规科普网站或健康的动画、游戏(如侧重逻辑训练的小游戏)场所要求:上网时在客厅、书房等公共区域,避免孩子独自在房间过度沉迷为确保规则落实,可借助工具辅助,如用手机 “屏幕使用时间” 功能设置限制,或准备沙漏计时。
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鼓励(如 “今天按时关闭手机,做得真棒”);若违反,温和提醒:“我们约定好的时间到了,明天继续遵守哦。”
03教会孩子 “火眼金睛”,辨别网络陷阱有家长发现,孩子差点因 “免费领游戏皮肤” 泄露家庭信息如今网络诈骗、不良广告频发,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至关重要家长可结合实例讲解:识别虚假信息:看到 “点击领红包”“输入手机号抽奖” 等广告,和孩子分析:“如果真有好事,为什么陌生人要送给你?可能是想骗走你的信息。
”保护个人隐私:反复强调 “四不” 原则:不随意填写姓名、学校、家庭住址、父母电话;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点击陌生链接;不下载来源不明的 APP应对不良内容:告诉孩子,若看到让自己害怕、不舒服的图片或视频,立刻关闭并告诉家长,不必担心被批评。
04引导网络为学习助力,变 “游乐场” 为 “知识库”同事家孩子曾用网络提升英语:跟着在线课程练口语,用学习类 APP 背单词,看英文动画培养语感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不仅成绩提高,还主动探索历史、科学等领域的线上资源。
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家长可引导孩子合理利用:学科辅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免费同步课程;各大正规教育平台有知识点讲解视频,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兴趣拓展:喜欢自然的孩子,可观看 “国家地理” 等权威平台的纪录片;对编程感兴趣的孩子,可尝试入门级编程小游戏,锻炼逻辑思维。
阅读与表达:有声读物平台有大量儿童故事、名著解读,适合孩子磨耳朵;鼓励孩子在安全的儿童社区分享读后感,培养表达能力。
05家长做好 “领航员”,用行动代替说教邻居爸爸曾是 “手机控”,回家后不停刷视频,孩子也模仿他沉迷电子设备后来爸爸开始改变:在家时尽量少碰手机,周末带孩子去图书馆、科技馆,或一起打球、做手工潜移默化中,孩子对手机的依赖逐渐减少,养成了阅读和运动的习惯。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减少屏幕时间:在家中设定 “无手机时段”(如晚餐后 1 小时),全家一起看书、聊天或做游戏主动了解网络:关注孩子喜欢的游戏、视频内容,与孩子讨论其中的情节,引导分辨是非(如 “游戏里的暴力行为是虚构的,现实中不能模仿”)。
丰富线下生活:多带孩子参与户外运动、亲子手工、参观博物馆等,让孩子发现现实世界的乐趣,减少对网络的单一依赖。
06关注孩子上网后的变化,及时沟通引导若发现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需警惕并耐心沟通:沉迷迹象:时刻惦记上网,吃饭、睡觉不规律;没网络就烦躁、易怒行为异常:撒谎隐瞒上网时间,偷偷充值游戏、打赏主播;成绩明显下滑,对学习失去兴趣。
情绪问题:上网后情绪低落、焦虑,不愿与家人交流此时,家长切勿训斥,可试着说:“妈妈发现你最近总玩手机,是不是遇到什么有趣的事了?能和我说说吗?” 若问题较严重,可寻求学校老师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网络时代,阻止孩子上网并非良策,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才是关键。
家长需用耐心和智慧,帮孩子在网络中筛选有益内容,建立自律习惯,同时用丰富的线下生活充实童年当孩子学会在网络中自主探索、分辨是非,网络就会从 “双刃剑” 变为助力成长的 “好工具”毕竟,我们引导的不是孩子与网络的距离,而是帮他们在数字世界中找到平衡,健康快乐地成长。
那么,关于孩子上网这件事,各位家长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建议或者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小学生网上学习_小学生网络平台操作指南
文/亲子那点事前几天在家长群里,有位家长提到:“孩子上五年级,天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作业敷衍了事,说他还发脾气,真不知道怎么办。”这…
-
历史学习网站_学历史的网站哪个好
历史教学网站不仅为历史学习者带来了更开放自主的历史学习方法,对于一线老师们在备课中搜集资料也有着重要作用。…
- 党校学习思想汇报_党校思想汇报1500字2021
- 学习人力资源_人力资源培训内容有哪些
- 怎样提高学习成绩_如何数学成绩怎样提高
- 针灸学习_零基础学针灸怎么学
- 白骨精学习法_白骨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