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_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燕园学人,绵长学脉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邓小南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文章以宋廷围绕信息流通的政治运作切入讨论制度运行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燕园学人,绵长学脉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邓小南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荣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文章以宋廷围绕信息流通的政治运作切入
讨论制度运行中不可忽视的政治生态氛围提出富有启迪性的体悟与见解带动一系列前沿性、开拓性、引领性的研讨被国际历史学界公认为重要的开创性研究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这篇论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卷帙浩繁间镌刻学术光阴

∆论文首页 言路的通塞,对国家治理意味着什么?信息是历朝历代决策的依据,在国家政治事务中更是如此揆诸历史,早在中古时期,对于信息的搜集、处理、掌控、传布,即已为统治者所重视在历代史料中,研究者都会注意到相关的制度化举措,以及君臣之间长期持续的若干“热点”议题。
其中,有关防范壅蔽、穷尽实情、言路通塞等话题,始终处于聚焦的中心所谓“言路”,广义上是指传统社会实现下情上达的制度化渠道,狭义则特指官员上呈消息、意见的途径其中,宋代对于信息的搜集汇聚方式有其独特之处,制度运行亦有其明显滞碍。
宋人对于当朝的言路称许为“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日而不可言”,引以为豪但在细致检视之下,宋代言路既有多层次、多渠道的制度安排,也有实际运转中言路阻滞、信息扭曲的一面对于此类情形的细致辨析,对于信息渠道“通塞”的切近考察,将有效揭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运作的重要侧面。
∆日本学者平田茂树绘制的“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聚焦于这一关键问题,邓小南教授以宋廷上下围绕信息流通的种种政治运作为切入角度,写成《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一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1期。
∆发表期刊封面 在论文中,邓小南以宋代为例,力求在史料深耕的基础上,从信息收集与控制的视角,讨论国家政治的运作及其制度文化,填补了相关领域学界既往研究的空白她将关注的重点置于:作为重要信息通进渠道的宋代“言路”建设, “言路”上的活动、关节及其滞碍,以及言路通塞与制度文化的关联,分为“信息与言路:防范壅蔽的努力”、“端点与关节:通/塞的关键”、“ 馀论:信息通塞与‘制度文化’”三部分展开论述。
邓小南老师指出,信息渠道本身无所谓“通”“塞”,造成通塞的是其中发挥作用的人事处于流通中的信息,总是经过筛选、提炼、加工,各个层级的官员无不在信息申报的选择上下功夫言路通塞的关键,实际在于环绕制度的政治文化氛围。
文中见解富有启迪性,显著推进了相关研究的厚度与深度 国内外公认的开创性研究 邓小南的这篇文章首次正面深入讨论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的信息渠道问题进言事,从来被认为是“朝政之大者”言路承载着言论开放与意见进呈的特定方式,是士大夫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讲,其运行从属于政权的需求。
宋廷有关言路建设的意向不乏清晰表述,但作为加强专制皇权的手段,“建设”的指向性十分明显就宋代朝廷而言,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决策,进而下达、反馈,是一复杂系统;牵涉到整体的层叠式布局、内外机构的设置、相关人员的选用、政务文书的运行、多途消息的汇总核验、文牍邸报的散发、上下之间的互动沟通,等等。
种种表象背后,关系到施政者的意图、官僚体系运转的内在机制;制度运作的实态,也让观察者注意到当时的“制度文化”氛围信息制度建设是政治权衡的结果,有些看似被制度防范的做法,事实上可能是体制习用而不可或缺的运行方式。
对于某些制度的“空转”,观察者批评其“空”,体制内注重其“转”;今天的研究者批评其渠道不畅,当年的操控者在意这系统格套俱在,可供驱使官方“言路”的节点留有层级式的阀门,掌握开关者,既有不肯尽职甚至刻意壅蔽者,也有忠于体制小心行事者。
即便是后者,对于节门启闭的方式程度无疑也需要斟酌,除去触逆鳞带来的风险之外,上下之间失察不报是风险,打破安宁平衡同样是风险其间深层的考虑往往在于预期的“政治秩序”;而这些判断与抉择,正与抉择者身处的制度文化环境相关。
当轴者关切的,主要是控御的维系及朝政的安宁;作为言路及其延展,节门启闭、开放程度,都被制约在这一限度之内有制有度,这正是“制度”一语的另一方面意义所在
∆《历代名臣奏议》论文发表后,在海内外学界引起强烈的积极反响,带动了学界对于相关重要学术议题的关注据中国知网数据,该文下载6230次,被引用81次;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K23《宋辽金元》,2019年第3期。
2020年,在学术单位公众号广为传播2022年被译为英文:The open and closed nature of channels for information: An examination of institution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Yanlu” of the Song Dynasty,刊登于。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中国历史研究》)此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海内外学者围绕信息渠道问题进行了专题学术工作坊《文史》杂志刊出专栏(2019年第3期),北大《国学研究》(45卷,2021年)出版了“中古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研究专号。
邓小南老师的这一论文对于“制度文化”的讨论具有突出的前沿性、开拓性与引领性,被国际历史学界公认为重要的开创性研究 克绍箕裘,耕耘与坚守 邓小南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之女,深刻继承了父亲的学风与品质在某种程度上,对史学的热爱与上下求索的志趣,是父亲熏陶渐染的“平日不言之教”,也早已成为她不言自明的追求。
∆1992年3月,刘凤翥、邓小南、邓广铭与田余庆(从左至右)在朗润园合影 1978年,邓小南以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本科毕业后,邓小南老师继续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父亲邓广铭成为她的硕士导师。
她深耕宋史领域、着力于制度史研究,在学术范式上的推陈出新、首倡发明书斋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上下求索,讲台上传道授业、指点迷津的润物无声,两代人之间的薪火相传正是以这样朴素的方式延展开来
∆1996年与父亲邓广铭在一起 在1985年毕业后,邓小南留校任教她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包括北京大学文科实验班、历史学系本科一年级的主干基础课《中国古代史(下)》、全校通选课《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高年级的选修课《宋辽金史》《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妇女》;同时也负责历史学系和国学研究院的研究生课程,如《宋代政治制度史专题》《宋代文献选读》《唐宋妇女史研究》等。
邓老师的课程广受欢迎、往往一座难求,已经成为校园中的佳话教学中,邓小南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寻找、研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带领他们一步步追问,养成找材料、读材料、做研究的好习惯
∆邓小南老师在课堂上
∆左:邓小南教授《朗润学史丛稿》书影 ∆右:邓小南教授《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书影
从2016年至2023年,邓小南担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她主持的“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通选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改革二等奖她也曾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包括宋史方向和唐宋妇女史方向的博士与硕士,毕业者已逾50人……37年的教学生涯里,邓小南一丝不苟履行着她作为北大教师的严肃承诺,为北大人才培养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2022年,邓小南退休从讲台之下到讲台之上,悠悠四十余载时光,北大已经深深嵌入邓小南的生命之中她的学生都以“成为像邓老师那样的人”“做出邓老师那样的学术”进行自我期许,学术赓续,斯文涵育个人简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邓小南,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曾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著有《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长路:邓小南学术文化随笔》《宋代文官制度六题》《追寻希望》等。
曾获奖项:1、津贴及奖项2006年,获国务院颁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10年,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12年,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2015年,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2017年,首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首都师德先锋奖2、研究奖项1990年,《宋代文官差遣除授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光华青年科研成果奖1994年,《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北京大学安泰奖1995年,《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优秀论文奖。
1996年,《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北京大学第五届科学研究成果著作一等奖2000年,“Women in Turfan during the Sixth to Eighth Centuries: A Look at their Activities outside the Home”,北京大学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
2006年,《邓广铭全集》(编辑者),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2008年,《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北京大学改革开放30年人文社科百项精品奖;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9年,《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2017年,《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思勉学术原创奖2024年,《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文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3、教学课程奖项2004年,「中国古代史主干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该课程与阎步克、张帆合开)获北京市精品课程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7年,「中国古代史」国家级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2007年,「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奖(与阎步克合开)2008年,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励基金教学科研特等奖2009年,「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通识教育的教学实践」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与阎步克等共同主持)。
来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 | 唐儒雅排版 | 刘涵烨责编 | 陈蕾
<>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_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招生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燕园学人,绵长学脉北京大学博雅荣休教授邓小南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信息渠道的通塞从宋代“言路”看制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_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是几本
202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因省而异,比如陕西省理科619分、文科555分,山东省584分。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4…
- 密齿私人文件柜是什么_密齿私人文件柜是什么意思
- 杜公待人文言文翻译_杜公待人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_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王岳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_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
-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_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研究生院